投资大咖论道科技机遇 博时基金科技投资分享会在深举办

2021-09-13 11:55:42
来源: 时代在线

随着我国科技创新实力的不断提高,资本市场对科技创新企业支持不断深化,科技赛道正成为越来越多投资者关注的焦点。

9月10日,博时基金在深圳举办“投资科技,重仓中国未来”主题分享会,分享科技投资的机遇与策略。

解码科技投资逻辑

今年以来,A股市场结构性行情愈演愈烈,风格切换较快,对于普通投资者而言无疑加剧了投资难度。虽然芯片、光伏、新能源汽车等科技板块均有所表现,但站在当前估值位置,后市如何把握科技板块投资机遇成为不少投资者的难点。

博时基金董事总经理曾鹏在会上从新兴产业投资的估值困境和价值陷阱两方面介绍了“成长溢价理论”。曾鹏表示:“成长溢价理论的核心是基于对产业的研究,尤其对潜在产业变化的敏感度高度重视。因此需要我们的工作更多深入产业的前段,理解和把握产业的趋势。”

博时基金TMT投研小组负责人肖瑞瑾认为:“未来三年科技行业的投资主线是半导体、AIOT、硬件创新。中国新兴成长行业的投资机会将主要集中在芯片软件等上游高科技行业、乡村和西部振兴相关的农业及现代服务业中具备独特竞争力的中小企业。”

新博时基金新能源一体化小组组长郭晓林认为,随着碳中和成为全球共识,新能源产业进入黄金发展期。郭晓林表示:“随着更多新造车势力的涌现,以及传统车企巨头的大规模投入,我们预计未来3-5年全球新能源汽车能够保持较高年均复合增速,中国具备全球最完整且领先的新能源汽车供应链。”

博时基金行业研究部总经理助理兼基金经理黄继晨表示,未来,在国产替代以及产业升级的过程当中,有机会在存储、模拟芯片、还有设计芯片等重要的品类当中,实现国产替代比例的显著上升和突破,这也是我们投资和研究重点挖掘的方向。国内半导体产业预计未来5年复合年均增长率远超全球平均增速。

“新兴赛道捕手”赵易,聚焦科技消费品、半导体和云计算等领域,在他看来,持续高增长的企业盈利是股票超额收益的基础,产业趋势及企业家精神是在新型赛道中寻找Tenbegger的核心要点。

科技产业链专家,擅长云计算、AI、软件、半导体等投资方向的博时基金基金经理齐宁,介绍了集合云计算和边缘计算的“雾计算”。齐宁表示,腾“云”驾“雾”时代,产业互联网时代将呈现芯片消耗倍增,私有云崛起,软件云化、移动化的特点。“产业互联网时代,全球投资热点已经从2C转向2B。”齐宁强调。

深耕科技产业研究

此次分享会是博时基金投研实力的一次集中展现。据悉,作为业内最早成立的五家基金管理公司之一,博时基金在投研能力方面深耕多年。2016年,博时基金更是着手进行了投研一体化改革,建设以“互联互通、互促互信”为特征的扁平化、学习型投研组织架构,围绕产业方向和专业所长,把投研人员细分为多个产业投研小组。

目前,博时基金投研一体化小组已经成为全公司权益投研的基础支撑平台和扁平化学习型组织。在这一体系下,博时基金旗下研究人员和投资人员按照个人职责,专长及兴趣,全员编入大消费、大健康、TMT、新能源、高端装备、新周期以及海外投资七大投研一体化小组。通过这一有效的组织形式,博时基金可以实现对所有行业进行四级乃至五级细分,对数百个细分子行业的全面覆盖,在第一时间发现投资机会并迅速转化为投资成果。

在科技投研方面,博时基金早在2019年科创板推出之际,便成立了这样一支“科技投资天团”。核心科技投研团队在博时投研一体化平台下精选竞争优势和较高成长性的企业,重视组合风险控制,致力于实现科技行业深度研究。

同时,博时基金对这一方向的100多个细分子行业建立了产业目录,并持续跟踪,建立了一套细分产业的景气度投研标准、估值标准,对科创方向的上市企业进行合理估值。此外,博时基金在科技赛道提前布局,依托“投研天团”在科技领域的强大投研实力,多只科技主题基金收益表现抢眼。

中报数据显示,截至2021年6月30日,由曾鹏管理的博时特许价值A成立以来总回报达420.65%(同期业绩比较基准61.65%),由曾鹏、肖瑞瑾、黄继晨共同管理的博时科创主题3年封闭基金成立以来总回报达130.14%(同期业绩比较基准60.00%),由曾鹏、肖瑞瑾、赵易共同管理的博时科技创新A成立以来总回报达101.70%(同期业绩比较基准38.89%),由郭晓林管理的博时互联网主题基金经理任职总回报达135.58%(业绩比较基准45.13%)。

当下,以芯片、半导体、新能源等为代表的科技产业正处于蓬勃发展期,存在着巨大的投资机遇。截至今年二季度末,博时基金管理资产总规模逾1.54万亿元,累计分红逾1465亿元。

本网站上的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及音视频),除转载外,均为时代在线版权所有,未经书面协议授权,禁止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 方式使用。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转载使用,请联系本网站丁先生:news@time-weekly.com

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