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OPENS系统:十年磨剑,“老兵”升级
广东省地震检测中心副主任黄文辉向时代周报记者介绍,JOPENS系统有两个主要的创新点:其一是系统内搭建的网络平台可以将全国2000多个地震台网(地震监测站点)的信息实时传输
2月19日,时代周报记者来到广东省地震局。地震局的大厅特别安静,来往人流稀少。大厅墙上的醒目位置处,悬挂着四块电视机屏幕大小的显示屏,其中一块正在播放地震局当天测定到的有关地震的实时数据。
此次获得广东省科技进步奖一等奖的JOPENS系统,是一套能够实现地震台网数据实施传输处理并对地震进行自动速报的系统。自2006年广东省地震局推出该系统的1.0版本以来,经过不断的升级改造,JOPENS系统在2015年已经更新至6.0版本。
广东省地震检测中心副主任黄文辉向时代周报记者介绍,JOPENS系统有两个主要的创新点:其一是系统内搭建的网络平台可以将全国2000多个地震台网(地震监测站点)的信息实时传输,并能够实现自动处理、人机交互、信息发布一体化;其二,JOPENS系统攻克了地震参数测定“快”且“准”的关键技术难题,在国内首次实现了地震速报从人工到自动的跨越。
十年之间,JOPENS系统已成为久经沙场考验的一位“老兵”,在历经多次破坏性大地震的考验后,不断升级。
2008年的汶川地震中,由于地震发生在构造复杂的板块边缘,震级较难测准。广东省地震局利用JOPENS系统在3分钟内定出了震中、震级和范围。随后美国方面也很快定出,只是时间稍慢。日本2011年9.0级大地震发生后,省地震局在5分钟内测出其9.0的震级,其他世界主要发达国家则均经过两次震级修订,耗时10多分钟才定为9.0级。
谈及研发JPOPENS系统的初衷时,黄文辉向时代周报记者介绍:“最初完全是从自身的需求出发的。上世纪90年代的时候,地震局曾经从国外引进过其他的预测系统,但是太过老旧,很快就发现并不实用,而且我们还不能对它进行升级。另外,设备的全英文操作系统和不统一的数据格式也是问题。于是,我们就想自己来做一套系统。”
2000年,广东省地震局研发的单台地震数据处理软件SSDP问世并应用于部分国家级台网。从这一单台单机的系统开始,十多年的时间一晃而过。处理系统从单机版发展到了网络版,数据从本地文件管理升级到了网络数据库管理,地震速报则从人工查找进化到机器自动查找。
同为广东省地震监测中心副主任的康英向时代周报记者解释,每一次的升级创新都是从地震监测的需求本身出发的。“在使用单机版系统的时候,数据传输十分不便,经常需要在系统外通过其他途径传播。升级成网络版之后,网缘的概念就消失了。对许多发生在两省交界的地震,我们都可以及时地获取两个省境内台站的数据,更快地对地震进行测定。”
目前,JOPENS系统应用于国家地震台网中心、国家地震速报备份中心、31个省级区域地震台网和1000多个地震台站和部分市县台网。系统监测的范围涵盖了国内2000多个固定台站的数据,同时还涉及400多个国外台。“目前广东省地震局已经成为国家台网的备份,因此也兼顾了一些国外台网的数据检测工作。”康英向时代周报记者介绍。
“查出问题,请查看。”采访过程中,响起了某个类似机器人播报的语音提醒。黄文辉向时代周报记者解释说:“这就是自动查找系统,发现地震后会及时广播再由人工确认。自动查找将地震预测的速度明显提高了。人工查找时,再快也需要10分钟左右,但启用自动查找系统后,对国内及周边地区的地震参数测定用时已经缩短到了平均3.5分钟的水平。在台站密集的地区,甚至可以在10秒至几十秒内完成速报。”
对如此庞大的系统研发和维护,资金的投入必不可少。对此,黄光辉向时代周报记者介绍,省政府给予地震局的科技创新以很大的支持。“2006年推出JOPENS系统1.0版本时,已经被列入防震减灾‘十五’重点项目,得到了200万元的拨款。之后每年都会有几十万的拨款用于系统的升级维护。省科技厅、信息产业厅也都十分支持,都有相应的拨款和奖励。”
本网站上的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及音视频),除转载外,均为时代在线版权所有,未经书面协议授权,禁止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 方式使用。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转载使用,请联系本网站丁先生:news@time-weekl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