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代投研·医药生物周报第20期| 制药端进入集采阵痛期,医药板块估值持续调整
时代商学院研究员雷映
一、市场表现
上周(8月16日—8月22日),沪深300指数下跌3.57%,A股医药生物行业指数(申万一级)下跌7.28%,跑输沪深300指数3.71个百分点。其中,医药商业、生物制品、中药、化学制药、医疗器械、医疗服务六个申万二级子行业周涨幅分别为-0.48%、-4.57%、-5.54%、-6.19%、-9.59%、-11.77%,医药生物行业已经连续几周大幅跑输大盘,呈现结构性深度调整,尤其是前期涨势较强的医疗器械、医疗服务板块跌幅超过9%。
在28个申万一级行业中,上周医药生物行业指数涨幅排名第27。年初至今,医药生物行业指数整体下跌9.29%,跑输沪深300指数0.81个百分点,本周亦是医药生物行业年涨幅从跑赢大盘逆转为跑输大盘的转折点,在申万一级行业中排名第21。
上周A股医药生物行业中,剔除新股,涨幅前三分别为楚天科技(24.67%)、新华医疗(20.1%)、ST百花(17.5%);跌幅前三分别为南微医学(-24.11%)、迈瑞医疗(-23.79%)、万孚生物(-19.47%)。
二、行业及企业要闻
【胰岛素国家集采将于2021年9月启动】8月18日,E药经理人等业内资讯平台流出《国家组织胰岛素集中带量采购方案(征求意见稿)》,意见稿指出,将于8月征求各方意见,9月启动相关工作,2022年初执行,采购周期为2年。据悉,方案制定规则借鉴冠状支架和武汉胰岛素带量采购的经验,按照厂牌+通用名的方式报量,通过竞价分组差额中选。
米内网总结《方案》中的主要规则,本次采购范围及分组规则为:二代、三代胰岛素分别按速效、基础和预混分为3个组,共6组,以企业+通用名展开竞争。本次胰岛素国家集采中选规则为:多家中选,适当调高中选率。本次胰岛素国家集采的采购量分配规则:按厂牌报未来一年需求量,参考化药国采规则,报价由低到高分A类(报价较低),C类(末位中选),其他为B类。(E药经理人,米内网)
【《医师法》表决通过,将于2022年3月1日起施行】据新华社消息,8月20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医师法》审议通过,该法将于2022年3月1日起施行。这部法律共计7章67条,将为保障医师合法权益,规范医师执业行为,加强医师队伍建设,保护人民健康,实施健康中国战略提供有效法律保障。《医师法》明确,在循证医学指导下赋予医师更多诊疗自主权,对于拓展性用药,本法规定在有循证医学证据的情况下,经过医院批准和知情同意,可以使用。(健康中国)
【四川省三部门联合推进医疗器械唯一标识】8月18日,四川省药监局、省卫建委、省医保局三部门联合下发《关于联合推进实施医疗器械唯一标识工作的通知》,着力推动实施医疗器械唯一标识(UDI)的全域实施。《通知》规定,全省医疗器械生产企业注册生产的全部第三类医疗器械品种及《第一批国家高值医用耗材重点治理清单》内品种,都需实施唯一标识。同时鼓励省内医疗器械生产企业将第二类医疗器械纳入实施范围。UDI实施单位包括与上述品种相关医疗器械注册人,全省医疗器械第三方物流以及全省三级甲等以上公立医疗机构。鼓励四川省其它生产、经营企业和医疗机构积极参与。(健康中国)
【国内首个生长激素无针注射器获批上市】8月17日,经国家药监局批准,快舒尔医疗技术有限公司自主研发的儿童专用无针注射器正式获批上市,将用于生长激素治疗领域,实现了我国儿童无针注射领域“零”的突破。该无针注射器可用于生长激素和胰岛素等领域注射,其中用于生长激素注射是该品类产品的首次获批。无针注射器主要是通过注射器内部的压力装置产生的压力,推动药管中的药液经过微孔形成药液柱,使药液瞬间穿透人体表皮到达皮下,药液在皮下呈弥散状被吸收。该无针注射器在注射时垂直对准注射部位,按下按钮,高压力压送药品经过微孔进入身体,能够在0.3秒内完成注射。由于无针注射器没有针头,消除了患者的恐针心理,也没有被针头刺伤的风险。(21世纪经济报道)
【新产业上半年营收12.26亿 主业毛利率下降致净利润下滑】8月20日,新产业(300832.SZ)发布2021年半年报,报告期内,公司实现营收12.26亿元,同比增长26.35%;但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4.29亿元,同比下滑9.9%。对于净利润下滑原因,新产业表示,报告期内受主营业务毛利率下降和2020年限制性股票股份支付费用影响,公司净利率同比下降。其中,因2020年限制性股票激励计划需分摊的股份支付费用为1.4亿元。毛利率方面,公司试剂类产品毛利率为56.83%,同比下滑2.08%;仪器类毛利率91.91%,同比下滑26.37%。(上市公司公告)
【天智航上半年营收增长近60%,净亏损同比扩大13.62%】8月16日晚间,天智航(688277.SH)披露半年报。半年报显示,2021年上半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7639.66万元,同比增长59.97%;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亏损为3870.68万元,同比扩大13.62%。天智航在半年报中提到,上年同期受疫情的影响,公司主要产品骨科手术导航定位机器人销量及销售额均有所下降;报告期内疫情得到有效控制,公司骨科手术导航定位机器人的采购招标、装机、市场推广活动逐渐恢复,骨科手术导航定位机器人销量及销售额亦有所增长。报告期内,公司骨科手术机器人天玑和天玑2.0的销量总计为17台,其中天玑2.0在今年2月拿到三类医疗器械注册证,在4月底正式推向市场,上半年的销量是3台。(上市公司公告)
【婴儿保育设备制造商戴维医疗上半年营收增长12.43%】8月19日,婴儿保育设备制造商戴维医疗(300314.SZ)发布2021年半年度报告。报告显示,公司上半年实现营业收入2.02亿元,同比增长12.43%;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6721.57万元,同比增长17.79%。
戴维医疗是国内婴儿保育设备专业制造商,致力于婴儿保育设备的研发、生产和销售,同时向吻合器业务拓展。目前戴维医疗主要产品包括婴儿培养箱、婴儿辐射保暖台、新生儿黄疸治疗设备等婴儿保育设备系列,以及子公司维尔凯迪的吻合器系列。报告期内培养箱系列实现营收0.64亿元,同比下降14.51%;辐射保暖台系列营收0.27亿元,同比下降6.42%;黄疸治疗系列营收0.08亿元,同比下降-16.43%;吻合器和组件系列营收0.81亿元,同比增长92.47%。(上市公司公告)
【恒瑞医药半年报业绩增速下滑,首次详细披露在研创新药管线】8月19日傍晚,恒瑞医药(600276.SH)发布了2021年半年报。上半年营业收入132.98亿元,同比增长17.58%,归母净利润26.68亿元,同比增长0.21%(报告期计提股权激励费用3.65亿元,剔除股权激励费用影响,报告期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较上年同期增长10.51%)。
另一方面,恒瑞半年报中还详细披露了已上市创新药后续主要临床研发管线情况以及在研创新药主要临床研发管线,其中10条管线已经进行到NDA阶段,另外还有超过40款在研创新药产品。在国际化方面,上半年,恒瑞海外研发支出共计6.43 亿元,共开展23项国际临床试验,其中国际多中心III期项目7项,涉及肿瘤项目9项,非肿瘤项目14项,并有10余项研究处于准备阶段,共启动86 家海外中心。海外创新药临床研发产品近20款,7条管线已经进入了NDA阶段。
对于未来发展方向,恒瑞在半年报中表示,“公司迫切需要集中资源在创新和国际化方面实现快速突破。”(上市公司公告)
【华北制药被列入违规名单,取消集采申报资格9个月】8月20日,上海药事所官网挂出联采办一则公告,公告显示,联采办将华北制药(600812.SH)列入违规名单。《关于将华北制药股份有限公司列入违规名单的公告》显示,第三批国家组织药品集中采购品种布洛芬缓释胶囊的中选企业华北制药股份有限公司在山东省未能按协议供应约定采购量,经相关部门多次约谈协商,供应情况仍未改善。该企业于2021年8月11日提出放弃中选资格,造成山东医疗机构反映较为集中和强烈。
根据第三批国家集采《全国药品集中采购文件(GY-YD2020-1)》有关规定,经国家组织药品联合采购办公室成员单位集体审议后,决定将华北制药股份有限公司列入“违规名单”,取消该企业自2021年8月11日至2022年5月10日参与国家组织药品集中采购活动的申报资格。(时长9个月)(上海药事所官网)
【多家医药上市公司高管变动】8月18日,华东医药(000963.SZ)公告称,公司董事、总经理李阅东先生因身体原因辞职。云南白药(000538.SZ)公告称,公司董事汪戎先生、纳鹏杰先生因个人身体原因/工作原因辞职。华恒生物(688639.SH)公告称,公司董事史云中先生因个人工作原因辞职;8月17日,甘李药业(603087.SH)公告称,公司董事王大梅女士、监事杨劲辉先生因个人原因辞职。吉药控股(300108.SZ)公告称,公司董事顾蕴哲先生因个人原因辞职。海正药业(600267.SH)公告称,公司高级副总裁李思祺先生因个人原因辞职。白云山(600332.SH)公告称,公司常务副总经理吴长海先生和副总经理张春波先生因工作调动原因辞职。(上市公司公告)
【振东制药58亿元出售全资子公司】8月18日,振东制药(300158.SZ)发布公告,以58亿元出售全资子公司朗迪制药100%股权给上海方朗。山西振东制药未来产品定位调整为皮科用药和医美产品,出售朗迪制药可使公司战略更加聚焦。米内网解读,朗迪制药是振东制药的“现金奶牛”,其拳头产品朗迪钙系列产品2021年上半年保持48.39%的稳定增长,市场占有率为钙制剂全国第一,持续占据“中国钙王”的龙头地位。(上市公司公告、米内网)
【每周观察】制药端进入集采阵痛期,医药板块估值持续调整
本周,“医药一哥”恒瑞医药发布了2021年半年报,上半年该公司实现营业收入132.98亿元,同比增长17.58%,实现归母净利润26.68亿元,同比增长0.21%。对比2016-2020年的历年半年报,该公司归母净利润同比增速分别达23.84%、19.71%、21.38%、10.34%,不难发现,恒瑞医药的业绩增速处于持续下滑的状态,事实上,该公司的股价自2021年初开始持续下跌,截至目前,其股价的2021年涨幅为-47.71%,相对2020年的收盘价近乎腰斩,本周跌幅为14.28%,在所有医药A股中周跌幅排名第14名。
导致恒瑞医药2021年半年报业绩增长放缓的主要原因,是集采的冲击。该公司在半年报中直言,传统仿制药销售下滑,对公司业绩造成较大压力。自2018年集采以来,恒瑞进入国家集采的仿制药共有28个品种,中选了18个品种,中选价平均降幅72.6%。早在2019年“4+7”扩围集采中,恒瑞医药有厄贝沙坦1个品种中标。2020年第二批全国集采中,该公司有醋酸阿比特龙、替吉奥胶囊、盐酸曲美他嗪缓释片、白蛋白紫杉醇4个品种中标,中标价格的平均降幅超过70%。第三批全国集采中,恒瑞有盐酸氨溴索片、非布司他、卡培他滨、来曲唑、塞来昔布、盐酸坦索罗辛缓释胶囊6个产品参与竞标,中标金额超过2亿元,然而本次半年报显示,恒瑞医药自2020年11月开始执行第三批集采中涉及的6个中标药品,在报告期内销售收入下滑了57%。事实上,恒瑞医药的股价在2021年上半年分别三次大跌的时间点,则分别对应该公司在第五批全国集采中碘克沙醇丢标,CDE对《以临床为导向的抗肿瘤药物临床研发指导原则》公开征求意见,以及2021年半年报发布。
无独有偶,作为我国“一五”计划期间重点建设的华北制药,曾是中国人自己最早的“大药厂”,在第三批国家集采中中标布洛芬缓释胶囊,却因在山东省内未能按协议约定采购量供应药品,经相关部门多次约谈协商后供应情况仍未改善。经国家组织药品联合采购办公室成员单位集体审议后,在本周发布《关于将华北制药股份有限公司列入违规名单的公告》,并取消该公司自2021年8月11日至2022年5月10日参与国家组织药品集中采购活动的申报资格,这也意味着该公司可能将因此无缘第六批国家集中采购。更令人惊讶的是,华北制药曾于2021年8月11日提出放弃中选资格。
时代商学院认为,集采推动仿制药企业开始进入改革阵痛期。自2018年来,以“4+7”扩围为起点,我国先后完成了五次国家药品集采,分别涉及25个、32个、55个、45个、61个品种,总计218个药品品种,中选企业数量分别为45家、77家、125家、118家、148家。不能否认,历次集采中大幅降价,以及为通过仿制药一致性评价所承担的研发费用,都在短期内对制药企业的经营业绩产生较大影响。然而,从长远角度出发,一致性评价和集采却是推动制药企业优胜劣汰和提高医保支付效率的必要过程。
与华北制药断供相对应的是,8月17日,国家医保局官网挂出《国家医疗保障局关于政协十三届全国委员会第四次会议第3013号(医疗体育类184号)提案答复的函》,明确表示将生物药纳入集采,这是继上周表示将中成药及中药配方颗粒纳入集采后的另一个动作,事实上,胰岛素的国家集采相关规则方案本周已在业内流出。
制药企业应如何面对集采带来的经营挑战?恒瑞医药或许已经给出了标准答案,该公司自7月份开始进行人事大调整,仿制药销售人员转岗的转岗,裁员的裁员。在节流的同时,持续加大创新药研发,首次在半年报中详细披露目前在研创新药管线,聚焦创新与国际化,积极应对行业挑战。大浪淘沙始见金,到底谁才是产业升级转型的坚定跟进者和最终受益者,或许尚未可知,但集采对制药企业的影响,已经逐渐铺开。
【本周关注】
新冠疫情、政策动态、上市公司半年报
【风险提示】
政策风险,监管动态,医疗安全事故
本网站上的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及音视频),除转载外,均为时代在线版权所有,未经书面协议授权,禁止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 方式使用。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转载使用,请联系本网站丁先生:news@time-weekl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