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创板喜迎实力强劲选手,中控技术打破国外垄断,销量引领全国

黄旭
2020-11-06 10:57:17
来源: 时代商学院

文/黄旭

11月6日,中国工业自动化行业龙头企业——浙江中控技术股份有限公司(下称“中控技术”)IPO进入上市询价阶段,科创板将迎来智能制造领域硬核企业。

该公司成立于1999年,注册地址位于浙江杭州,主营业务为集散控制系统(DCS)、安全仪表系统(SIS)和网络化控制系统的研发、生产和销售,产品包括工业自动化及智能制造解决方案、自动化仪表、工业软件、运维服务等。

近年来,工业自动化领域提出智能制造,旨在生产制造过程自动化的基础上,提升数字化、智能化程度。随着行业参与者逐渐增多,未来智能制造或将成为工业自动化主流。

按系统层级架构看,智能制造分为设备层、单元层、车间层、企业层、协同层,中控技术核心产品贯穿前三个层级,对生产流程进行指挥控制,监测、反馈、处理生产过程的各种参数,并对生产计划和执行进行优化。依此看来,该公司科创属性突显。

研发先行,技术成功突破外商垄断局面

DCS系统主要实现流程工业生产过程的自动控制和监视管理;SIS系统则保障工厂安全运行,在工业生产期间提供对设备、人身、环境的安全保护,避免恶性事故发生;网络化混合控制系统主要融合DCS、逻辑控制器以及分布式控制单元,实现多重网络融合和管控一体化。

由于工业自动化具有较高的技术壁垒,在中控技术成立前,如功能安全技术、现场总线技术等关键技术,一直被欧美日等发达国家的领先厂商所占据,国内工业控制系统基本全依靠进口。

中控技术作为我国起步早、核心技术完全自主开发的自动化企业,经过多年研发攻关,逐渐突破自动化控制系统领域的“卡脖子”技术,成功研发出具备自主知识产权的DCS、SIS,并成功投入产业化应用。使得我国高可靠、大规模控制系统一直被跨国公司垄断的局面被打破,从而实现了工业自动化控制系统的国产化和自主可控。

近年,随着国家对自主知识产权的重视程度逐步提高,“十三五”规划、十九大报告等相继提出,要推动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智能工厂建设,推进传统制造业智能化改造,加快建设创新型国家,提高自主创新能力。

未来,具有自主创新能力的工业自动化企业,将乘着国家利好政策的春风,集中力量突破影响产业竞争力的关键技术并使之产业化,实现自我快速发展。

截至报告期末,中控技术已取得281项专利、373项计算机软件著作权;2项国务院授予的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1项国家技术发明奖二等奖、1项中国标准创新贡献一等奖和多项省部级以上的科技进步类奖项。

中控技术始终关注研发投入,坚持自主创新,为保持行业领先地位努力。据招股书,2017—2019年,该公司的研发费用率一直高于同行可比竞争对手。为更好的实现自我创新,中控技术计划将IPO募资总额的一半用于研发项目。资金到位后,将对智能制造行业的数字化软件进行研发升级,优化该公司在各领域解决方案的实施。

销量引领全国,市占率连续9年蝉联第一

国内工业自动化行业企业众多,经营规模、经营效益呈现为“金字塔”状分布,极少量跨国公司和国内企业共同构成金字塔的上部。

中控技术便是这金字塔顶层的其中之一,在市场占有率、工业自动化标准的制定、智能制造典型项目及控制系统首台套应用任务等方面充分体现了其在工业自动化行业的领先地位。

就细分产品而言,流程工业自动化控制系统领域行业集中度较高,中控技术凭借近20年的行业经验,提供的智能制造产品及解决方案广受行业及客户认可,市场占有率遥遥领先国内外知名企业。

DCS方面,按市场整体情况看,据睿工业统计,2011—2019 年,中控技术连续九年蝉联国内DCS市场整体占有率第一名。市场份额从2011年的13%,领先第二名的市场份额不足1个百分点;成长至2019年的27%,领先第二名超过11个百分点。

按市场细分情况看,该市场前两大细分行业分别为化工、石化。中控技术业务发展始终紧贴市场需求,以化工、石化等行业为主,并积极向电力、建材、冶金、核电、医药等领域拓展。

据睿工业数据,2019年,化工、石化行业市场规模占DCS整体市场规模的比重分别为37%、19.4%。中控技术的市场份额分别达40.7%、29.7%,遥遥领先第二名约28个pct、9个pct。

在SIS方面,工业软件市场供应商数量繁多,各类供应商凭借多年的行业积累,在各个细分行业中占有一定市场份额。

即便在如此激烈的竞争环境中,中控技术仍以傲人的成绩名列前茅。据ARC统计,2019年,中控科技SIS市场占有率达24.5%,排名第二。其中,APC市场份额为26%,位居第一;MES市场份额为4.5%,位居第四。

此外,该公司作为工业自动化行业先锋,牵头或参与起草的国际标准、国家标准分别有2项、19项,在国内外相关标准化机构制定工业自动化标准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为响应《智能制造发展规划(2016—2020年)》战略,中控技术实施了一系列基础自动化平台+智能制造新模式的典型项目,打破了跨国公司垄断,承担了众多化工、石化等行业的控制系统首台套应用任务。

产品结构丰富,营销网络+品牌优势助力业绩增长

在激烈的市场争夺战中,强劲的研发实力为中控技术建立起坚固的城墙,同时少不了冲锋陷阵前必备的战略部署。

据中控技术称,公司在北京、沈阳、成都、广州等国内30个省市、自治区;东南亚、南亚、中东等地区设有分公司、办事处等机构。核心产品应用至30多个国家和地区,营销网络覆盖面广。

服务体系方面,通过PlantMate®高端服务运营品牌,建立起销售与服务的创新模式,在化工园区打造5S自动化管家店,涵盖产品销售、备品备件、服务、专家、解决方案等。通过建设高端服务运营品牌线上平台,提升中控技术业务获取能力和品牌影响力。

得益于完善的产品体系,中控技术能最大程度满足下游不同用户的个性化需求,使得该公司核心竞争力进一步提升。

由于自动化控制系统是工业自动化的核心设备,周边产品如工业软件、自动化仪表等,在一定程度上均围绕控制系统进行链接和发挥作用。且工业软件和自动化仪表的安装和使用,有赖于相关运维服务。这意味着,如果用户使用中控技术提供的控制装置,将同步带动该公司周边产品及服务的销售。

这为中控技术获取客户资源提供了便利,据悉,截至招股书签署日,该公司累计在超过在2万家工业用户现场应用了超4万套自动化控制系统和工业软件产品,同时为中控技术工业软件和自动化仪表产品带来潜在业务需求,未来业绩有望进一步提升。

据招股书,2019年,中控技术营业收入、净利润分别为25.22亿元、3.71亿元,同比增速分别为18.62%、28.79%,均呈双位数增长,业绩向好。

本网站上的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及音视频),除转载外,均为时代在线版权所有,未经书面协议授权,禁止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 方式使用。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转载使用,请联系本网站丁先生:news@time-weekly.com

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