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视浦东开放20年

2010-04-22 09:14:25
来源: 时代在线网
你从外滩隔江而望,就像是站在纽约港的自由女神像脚下,远眺华尔街;你的目光穿越东方明珠、穿越金茂大厦,最后落到如今亚洲第一高楼的环球金融中心。你站在这里,感觉到“银子在街道上流淌”。而在20年之前,这片“流淌着银子”的土地仅仅是一片农田和逼仄的棚子户。20年后,这里生产总值为4001亿元,占上海市比重的1/4。这是一个传奇的故事。

时间先要定格在1990418,这一天,时任国务院总理的李鹏,宣布了国务院关于开发浦东的重大决策。而在决策宣布前4天,浦东新区成立。

浦东新区管委会主任赵启正回忆,浦东新区成立之时,东方明珠刚开始打地基,能看到唯一的一个较高的楼就是黄浦江边的港务局大楼。出去看一圈回来,鞋底下沾的全是土,请外宾吃饭找不到一个像样的饭店。

在环境艰苦的同时,对浦东的优惠政策如潮水一样涌来。

先行先试

1990430,上海市市长朱镕基宣布了包括减免外商税收、试行外资银行、允许外商可以在浦东新区内试办现行规定不准或限制外商投资经营的金融和商品零售等行业等十项优惠措施,以吸引外商到浦东投资。半年后,中央赋予了浦东一系列先行先试的包括税收、外资等一系列功能性金融政策。这些政策直到现在,还在深远影响整个浦东。

190053,“上海市人民政府浦东开发办公室”在浦东大道141号挂牌成立。陆家嘴集团总经理杨小明成为了第一批建设者。

开发板的2层小楼建在一片农田和石库门中,里面的办公桌连一张上海市规划图都放不下。

挂完牌的杨明,走出办公室,发现他们的小楼外围满了浦东的老居民,大家携老带幼来给浦东捐款。

在浦东宣布开发的第三天,日本最大的压力容器生产企业、日本森松株式会社50岁的董事长松久信夫风尘仆仆来到浦东,三天签约,创立了浦东第一家外企。随后,外企开始一家家来,开发办公室外的小黑板上,密密麻麻写满了接待任务,办公室里的18个人,平均20多分钟就得接待一批客人,大家不停讲解政策,讲得口舌生疮。

在接待客人的空隙,组织准备、政策准备和规划准备,开始一点点地完善。

发明“土地出让”

直到1991年年底,浦东都处在启动阶段中。这个过程中,找钱,变成了最大的问题。

杨昌基在这个启动阶段中,担任浦东开发办主任。当时,他受命朱镕基,筹建陆家嘴、金桥和外高桥3个开发区,需要启动十几平方公里土地。他回忆,按一平方公里土地2亿元开发金算,需要20多亿。当时,朱镕基对他说,一个公司给他3个亿,滚动起来用。但过了几天,这笔钱却变成了1个公司一个亿,因为振兴和改造上海也要花钱。

1亿肯定不够。”杨昌基对媒体回忆,为了尽快启动三个区的建设,而国家财政又有限,在这种情况下,“土地出让,空转启动”被他们想了出来。具体办法就是“财政投入、支票转让、收入上缴、土地到位”,有市财政局按照土地出让价格开支票给开发公司,作为政府对企业的资本投入;开发公司再开支票付给市土地局,并签订土地使用权的规定;市土地局出让土地使用权后,从开发公司所得到的出让金再全部上缴市财政局。

这个方法把3个开发公司的启动资金从政府要钱转到了向市场要钱。到朱镕基离开上海上北京赴任时再跟杨昌基谈启动资金时,杨昌基主动把要求降低到了3000万。

杨昌基更没有想到的是,当初想出的这个办法,对整个浦东开发形成了深远的影响,并使浦东建设节奏得到大幅度加快。

城市建设春游图

1992年,浦东开始了大规模的基础建设阶段。

也在这一年,7岁的李敏玮随父母搬到了上南路,如今的世博园附近。在他的记忆中,浦东这20年城市建设,跟他的春秋游紧紧联系在一起。

“那时候,浦东每次造好什么东西,我们春游或者秋游地点就立即定在那里。”李敏玮说,1992年时,大家甚至都不知道陆家嘴这个地名。他第一次去陆家嘴是1994年的101。那天,东方明珠造好开幕。因要放烟花,所以大家都去看了。

他记得很清楚,虽然东方明珠电视塔造好了,但它的周围,很多地方还是石库门类,荒凉得紧。第二年的12月,他去的地方是八佰伴,那是中国第一家中外合资大型零售企业,第一天有107万人涌进了这个商场。

当然,当年只有10岁的他并不知道,八佰伴的开业来自中央给上海的“大礼包”—允许外资银行在浦东试行人民币业务、允许浦东建立中外合资外贸公司;允许浦东设立中外合资的保险公司;允许内地其他省份的外贸公司在浦东设立子公司;允许在外高桥保税区试行某些自由港的政策。

最重要的是后十年

“前十年打基础,后十年深化发展。”民建上海市委副主委、上海经济年鉴社主编、研究员张兆安说,浦东开发可以分为4个阶段,前10年占了3个,第一个是19904月,中央、国务院批准上海浦东的开发开放,1990 4月开始到1991年年底,称为启动阶段,主要是政策、组织方面的准备;第二阶段从1992-1995年底,这一阶段的主要工作是进行大规模的基础建设。1996-2000年被张兆安称为第三阶段,该阶段的主要工作是基础开发和功能开发联动。但浦东发展最重要的是进入21世纪后的第二个十年,也就是第四个阶段。

在前十年的基础打好后,后十年浦东的浦东一直走在全国的最前列。2002年上海取得世博会举办权后,将园区地址定在了浦东;2005年,中国第一个综合配套改革试点,也被放在浦东。浦东,将优先尝试转换政府职能、经济运行方式、改变二元经济与社会结构。而央行第二总部在浦东挂牌,更肯定了浦东在金融方面的中心地位。

2009年,更成为了浦东最重要的机遇。迪士尼和大飞机研发中心的落户、国际金融和航运中心获批和5月南汇区正式并入浦东,新浦东的面积达到了1210多平方公里。

而在2010年以及以后,更多的机遇,将会与浦东相遇。传奇的故事,将继续书写。

本网站上的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及音视频),除转载外,均为时代在线版权所有,未经书面协议授权,禁止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 方式使用。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转载使用,请联系本网站丁先生:news@time-weekly.com

相关推荐
花了160亿美元,一条轨道没铺,美国高铁梦再次破碎?
3个月流失600万张,羊毛党薅不动了!信用卡权益缩水风暴:积分贬值、贵宾厅缩减
电动自行车以旧换新,为什么这三个省最积极?
被“收割”的东南亚低价保险旅游团:一天6小时封闭式购物,万元特产只值800元
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