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操墓:又一个“周老虎”?

2010-01-14 04:07:10
来源: 时代在线网
河南省文物局宣布河南安阳发掘的东汉大墓为文献记载中的曹操高陵,顿时备受瞩目。无论是因为历史传闻曹操有“七十二墓”,还是出土的多是刻有铭文的石牌,发现曹操墓这一大事都引来了一波大过一波的质疑声。这到底是真的“魏武王”墓,还是又一个“周老虎”?众说纷纭。

20091227,曹操墓考古发现新闻发布会在北京举行。河南省文物局副局长兼新闻发言人孙英民宣布,河南安阳县安丰乡西高穴村的东汉大墓为文献记载中的曹操高陵。

据报道,因此墓曾多次被盗,在墓室清理当中发现有人头骨、肢骨等部分遗骨,专家初步鉴定为一男两女三个个体,墓主人为男性,专家认定年龄在60岁左右。极为珍贵的随葬物品有8件,刻有“魏武王常所用虎大戟”等铭文。该墓出土的一件石枕由警察从盗墓者处追缴而来,上刻有“魏武王常所用慰项石”铭文。考古专家称,这些文字材料为研究确定墓主身份提供了重要的、最直接的历史依据。

曹操墓地考古队队长、河南省考古研究所副研究员潘伟斌向时代周报记者介绍,曹操高陵的考古发掘工作前后历经一年时间,多次邀请各方专家对考古方案进行论证。经报请国家文物局同意后,由河南省文物局向社会公布,发掘成果上报国务院。

潘伟斌说:“文物虽然是我们发现的,但论证过程有很多专家,有历史学家、考古学家、人类学家、古文字学家,都是国内权威,大家反复论证,达成共识,才向外公布结果,不是我一个人搞出来的。而且考古过程中要录像,发现一件物品就要拍照绘图,要将其编号,再用文字描述,这些都不是一个人在做,作假几乎不可能。”

然而,网络民意对曹操墓真实性“不以为然”,使潘大为光火:“为什么质疑的都是外行的人,内行的专家怎么不质疑?”

后“周老虎”时代的群疑

收藏家马未都接受时代周报记者采访时说,在众多质疑声里,并“不乏专家的声音”。他举例“中国考古学会理事长、多次担任‘十大考古新发现’评委的著名考古学家徐苹芳”。徐曾对媒体表示,被盗多次的墓葬很难反映其学术价值。

马未都表示非常赞同徐的观点即“一项考古发现的确认,并不需要得到政府部门(如国家文物局)的认可,但必须要在学界形成共识。一项考古问题得到明确的答案,不仅要研究对自己有利的证据,同时也要研究那些对自己不利的证据”。他说自己并不是质疑,而是善意的提醒,因为“曹操墓的发掘属于中国文化史上的大事,如果是真的,我也很高兴”。

同时他认为,这么大的事情,“至少应该由国家文物局来发布才够级别”,而且“考古属于学术范畴的事情,现在已经演变成政府行为。既然是政府行为,就要对公众的知情权负责到底。历史上有许多被当时专家坚决认定的文物,后又被历史证明不过是一件伪作。这种教训在人类文明史上一直不文明地存在着,令人啼笑皆非”。

鉴于这些不同的声音,20091231,河南省文物局召开“曹操高陵考古发现说明会”,邀请了中国考古学会理事、中国社科院考古研究所研究员杜金鹏,中国秦汉史研究会副会长朱绍侯等7位专家学者,回应各种质疑及媒体提问。

众多文化学者和考古专家仍持冷静态度,他们称在没有更有说服力的出土文物前提下,这一“新说”还有待进一步证明。急匆匆使用“确认”等板上钉钉的字眼,一旦真正认定的结论与此有所差池,难免会将自己置于相当被动的境地。

南京大学考古系教授贺云翱对本报记者说,发现曹操墓的消息才公布不久,当地政府就谈到旅游开发,还有专家算出商业开发收益,这难免会让公众怀疑,是不是学术被商业利益和地方利益绑架了?

曹操墓定论并未因政府和专家的言之凿凿而被民众接受。继“周老虎”事件之后,网民们再次表现出对“所谓专家和政府的不信任”,质疑之声汹涌,矛头直指公布的“曹操墓真实性六大证据”—最能说明曹操身份的两件文物就是刻有“魏武王”的石牌与石枕,但这两件铁证并不是考古的正规发掘,而是从盗墓分子手中缴获的,有没有可能是伪造的?史上称“魏王”的不止曹操一个,为何就判定为曹操?即使出土的文物是真的,曹操墓有“七十二疑冢”,凭什么说这不是一座疑冢?既然曹操《遗令》中写明墓葬“无藏金玉珍宝”,为何出土文物中还有玉器、玛瑙饰品?

“文字摆在那里,不能瞎猜”

潘伟斌对此向时代周报记者一一作了回应:出土的文物只有石枕是从盗墓分子手里缴获的,其他多个石牌都是考古人员亲手发掘出来,作为一个整体证据链作假的可能性是不存在的;而曹操“七十二疑冢”的说法是宋代才有的传说;曹操墓是薄葬,出土的金玉之物无非是金纽扣、珠子、玉佩等等,都是随身的小配件,如果入葬把这些都摘除,是大不敬的。而比较豪华贵重的玉圭、玉璧、玛瑙盆、玉如意等都没有;在出土的59个石牌中,有8个“魏武王”石牌,还有随葬物品的清单,均无记录金玉等贵重物品。

潘伟斌还介绍,马王堆汉墓墓主人身份确认用了好几年时间,一开始没发现文字记载,后来发现一个主人印章,才确认的。“但是我们发掘的‘魏武王’石牌,就已经是很好的印证,文字摆在那里,就不能瞎猜了,为什么愣是要说这不是真的呢?”

贺云翱教授认为“曹操墓的发现在考古界是很大一件事”,他一直在关注相关报道。接受时代周报记者采访时,他还在电脑前看此新闻。他从专业角度认可了曹操墓的真实性。他认为六大证据,公众看到的只是一个结论,而其中的论证、比较细节无法一一跟公众说清楚,所以公众很难理解其中的曲折。

“考古学是一个实证科学,不能随意猜测,一定要面对它所发现的物品,运用地质学、生物学、考据学、文化分析等科学方法来进行鉴定。”贺云翱教授说,“我作为一个考古人员,知道考古中对每一块砖、每一抔土,都是要深入研究的。确认曹操墓的六大证据中首先确定了墓所在的时期即东汉末年,然后根据墓葬规模确定墓主身份为王侯级别,又出土有‘魏武王’石牌,根据文献明确记载,就应该是曹操了。这个推理是非常合理的,而且这六项证据是互补的,单个拿出来看可能有漏洞,比如有网友质疑,历史上魏王不止曹操一个,但是在东汉末年,就只有曹操一个。这六个证据本身是非常有力的证据链。”

他说,这是个历时一年多的艰辛考古过程,有专家反复论证和比较。这个项目由河南省考古研究所主持,论证有中国社会科学院的专家参与—那是我国考古界最高的专业部门,发布又经国家文物局批准。“如果这也要怀疑,那就是视考古学为儿戏了。”而且,他知道潘伟斌早在2004年就出版了《魏晋南北朝隋陵》这本书,“说明他早就做好了资料收集和理论上的准备”。

曹操墓争夺战

网友质疑曹操墓,也和政府高调宣传,为其经济利益“蠢蠢欲动”有关。河南安阳坐拥曹操墓,已经开始考虑其旅游开发。安阳市市长张笑东在媒体发布会上表示,将根据考古发掘情况,建设一个集文物保护、展示和科学研究为一体的曹操高陵博物馆。最终,将曹操高陵建成集社会效益、经济效益、环境效益为一体的三国文化考古、文物保护基地和旅游景区。

此举引来学者为曹操墓商业旅游开发算了一笔账。据称曹操墓的吸引力可能不低于秦始皇陵,如果进行商业旅游开发,每年至少有4.2亿元收益。

于是,这个元旦,安阳西高穴村热闹起来,“比往常多了三四倍,有250人”,俨然成为新旅游点。村民们说,“一个心急的老头打车从上海过来,要认曹操墓做祖坟”。

网上“才高八斗曹植 ”的网友自称是曹操第82代后裔,他在天涯社区发表了《关于我祖魏武王曹公孟德墓被发现的声明》。声明称:“我根据我爷爷留下的族谱,查到本家族为曹操的后裔,属于曹植这一分支。”

曹操墓争夺战也打得不亦乐乎。与安阳隔河相望的河北邯郸就认为,曹操墓应该在邯郸。河北邯郸市历史学会会长刘心长作了大胆推测,墓中主人很有可能是曹操麾下大将夏侯惇,因为据《三国志》记载,夏侯惇在邺城去世,也葬在邺城附近。

曹操老家安徽亳州也不示弱,他们要对当地疑似的曹操墓进行考古。据亳州市文化旅游局副局长、曹操研究会会长赵威表示,亳州的曹氏宗族墓群已经被挖掘了十多座,还有二十多座墓没有进行挖掘,为了探明真相,不久的将来亳州会向国家有关部门申请,争取早日对亳州的没有挖掘的曹氏宗族墓群开挖。

本网站上的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及音视频),除转载外,均为时代在线版权所有,未经书面协议授权,禁止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 方式使用。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转载使用,请联系本网站丁先生:news@time-weekly.com

相关推荐
厦航董事长赵东出席联合国全球契约组织理事会:践行全球发展倡议 探索可持续发展新路径
中国股市上升的关键动力:经济转型和新兴业态初露峥嵘
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