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大埔火情已基本受控,发泡胶或成致命元凶:原为保护外墙窗玻璃

傅一波
2025-11-27 18:50:40
来源: 时代周报
已造成55人遇难

大火已经烧了超过24小时。

11月26日下午2时51分,香港新界大埔区屋邨宏福苑多栋住宅楼发生火灾。火势迅速蔓延,仅半小时,浓烟就已笼罩了7栋大楼。

截至发稿(11月27日下午4时40分),时代周报记者在现场所见,7栋大楼的明火点减少,但仍有烟雾冒出。其中,4座火情被扑灭,另外3座火情已基本受控。

据央视新闻27日下午报道,香港消防处公布的数据显示,香港新界大埔火灾已造成55人遇难。另外已有72人受伤,其中有8名是消防队员。

大火发生后,时代周报记者于11月27日凌晨赶至现场时发现,靠近屋苑的双向四车道,排满了待命的消防车、救护车、警车。当日凌晨5时多,香港警方和消防等多部门在现场的救援简报会上提到,在一座未波及的大厦发现,每层电梯大堂窗外都有发泡胶包封,易燃及可能加速火势蔓延,不排除发泡胶是迅速蔓延的原因。

27日下午3点45分,火势得到控制。(图源:时代周报记者 傅一波/摄)

发泡胶是什么?根据宏福苑业主立案法团网页,承建商提到将使用Foam Board遮盖窗户玻璃,以防止外墙打凿时有碎石击中玻璃。

“这是一种便宜、施工快的聚氨酯泡沫材料。”天津设计院工程师徐庚向时代周报记者介绍,这种材料常用于填缝或保温,特性易燃,外墙大面积使用,但其特性存在安全隐患。

目前,香港相关部门尚未明确公布此次火灾具体起因,但在起火后,包括发泡胶、外墙竹棚架、围网等材料引起多方高度关注与讨论。

发泡胶用于遮盖外墙玻璃

根据宏福苑业主立案法团网站,宏福苑维修及翻新工程的施工期从2024年开始,包括打凿外墙、翻新窗檐等工程。承建商为宏业建筑工程有限公司,顾问为鸿毅建筑师有限公司。工程总费用高达3.3亿港元,平均每户需承担15万至19万港元,付款期限仅6个半月。

据宏福苑业主立案法团网站资料,承建商2024年10月通告明确表示,外墙施工时,将使用发泡胶板作为保护措施:“Foam Board(发泡胶)完整地将单位外墙窗玻璃遮盖作保护,以免于工程期间有碎沙石击中玻璃窗,完成玻璃窗保护后,敲凿窗边四周。”

住在低层的吴先生告诉时代周报记者,外墙维修后,他家面向山的一扇窗户就被贴上发泡胶,相当于直接把窗封住了。

类似的情况也明确写在后续的通告中,“打凿期间,会在窗户再加木板和中空板以作双重保护用途,打凿工程完成后拆除。由于临时作双重保护,故暂时只能有限度打开,直至打凿工程完成后随即拆除,预计需时一个星期”。

吴先生说,他和其他住户多次在群组中质疑材料的消防安全,但未获有效回应。他还表示,发泡胶在香港老楼翻新中并不罕见,但显然存在安全隐患,“商业区装修肯定会合规,不过很多时候是为了省钱,居屋区的维修监管或者会有不到位的情况。”

因自家房屋受灾,一户居民正在相互安慰。(图源:时代周报记者 傅一波/摄)

他回忆称,风一吹过,发泡胶就会弄得满屋子都是泡沫屑,“没想到着火了,它会烧得这么快。”

11月26日下午3时多,吴先生赶到现场时看到,火苗点燃底层脚手架和防护网。随后,大量发泡胶加速火势蔓延。在大风作用下,燃烧的绿色防护网和发泡胶碎片飘向邻近楼宇,火势突破楼栋间距,最终蔓延至7座大楼。

在上述救援简报会上,香港消防处副处长陈庆勇表示,据初步判断,多处杂物及竹棚在火情中被点燃,并受风势影响飘散到附近大厦,最终火势蔓延至8幢大厦中的7幢。

香港保安局局长邓炳强介绍,消防处扑救期间发现大厦外墙的保护网、防水帆布等疑不符合防火标准,有窗户更被易燃发泡胶封闭,导致火势蔓延异常迅速,极不寻常。

27日上午,一位受灾居民正远远看着自己的房子。(图源:时代周报记者 傅一波/摄)

“起火建筑外墙的窗户里面封了很多发泡胶,发泡胶十分易燃,燃烧后会产生有毒气体。此次燃烧迅猛速度快,和发泡胶以及围网的不合理使用有关。”香港建造业总工会理事长周思杰还告诉时代周报记者,在外墙侧大量使用发泡胶是很罕见的,显然建筑公司没有很好地评估防火的风险。

周思杰还透露,“根据现场的火势情况来看,脚手架外的围网起火很快,几乎全部烧光。从起火和燃烧速度来看,围网的阻燃性能极有可能是不合格的。”

目前,香港警方与消防已组成专责小组,除调查火警起因外,也将循刑事方向调查。

成本与安全

此次宏福苑火灾中,施工现场使用的发泡胶,加上覆盖的棚网,在风力作用下助长火势迅速蔓延,成为灾情加重的重要原因。

徐庚向时代周报记者表示,发泡胶作为一种临时、灵活、低成本的建筑材料,早年常用于老楼翻新、隔挡和保温工程。在一些地区,石棉板也会被用于类似场景。这类材料在临时翻修工程中出现频率较高,但其防火性能远不及正式建筑材料。

成本是发泡胶被广泛使用的核心原因。徐庚介绍,一块50公分大小的发泡胶约为20元人民币,而同规格的防火板、岩棉板或防火纤维水泥板,价格则高出5至10倍。

一名上海建筑装饰业内人士也表示,“除非明确写了防火要求,否则施工队一般不会主动使用高价材料。越老的楼,越要压成本。”

暂停施工的宏福苑社区楼栋。(图源:时代周报记者 傅一波/摄)

时代周报记者查询电商平台数据显示,一块9厘米厚的防火板价格超过200元,而同等大小的发泡胶价格仅为其十分之一。

在内地和香港,发泡胶均被大量用于老楼翻新、门窗缝隙密封等场景。徐庚指出,施工快、上手快是其优点,但若用在外墙成片覆盖,则是高风险做法。

图源:宏福苑业主立案法团网站

法规层面,建筑材料的防火性能在香港已有明确规定。

《2011年建筑物消防安全守则》要求建筑构件材料符合关于燃烧特性的标准。《建筑物条例》则要求建筑外墙、阳台、电梯井周边材料需达“不低于难燃级”,禁止使用普通塑料布、帆布等易燃材料。发泡胶等高分子材料仅允许在特定封闭场景使用阻燃改性版本,且需设置防火隔离带。

徐庚建议,应对外墙临时防护材料(如施工棚网、保护网)制定专门防火标准,同时将发泡胶等易蔓延材料纳入重点监管清单,明确使用范围和阻燃要求,以防类似悲剧再次发生。

他还举例,如新加坡会强调,高层建筑维修必须使用阻燃材料(如岩棉、石膏板),违规者最高罚10万新元(约合人民币50万元)并监禁1年。推行“建筑安全保险”,要求工程公司购买高额责任险,覆盖火灾等事故。

澳大利亚也有类似规定,2020年公布的《建筑产品合规法案》指出,易燃外墙材料禁止用于高层建筑,违者最高罚500万澳元(约合人民币2500万元)。

(图源:时代周报记者 傅一波/摄)

火灾现场,屋苑周边路面散落大量黑色颗粒状残骸,空气中弥漫着塑料与木头燃烧后的刺鼻气味。

11月27日中午,住户John站在被烧毁的大楼前仍感恍惚。他住在5座10层,26日下午4时左右赶回小区时,大火已吞噬数层楼体。他说:“什么都做不了,看着火光沿楼体往上攀爬,里头是我住了30多年的家,就这样没了。”

吴先生今年快50岁,他说庆幸自己当时在外面和朋友谈工作,避过灾难。现在,吴先生和很多自发来当义工的市民一起,为街坊们送物资、送水。

香港各界已展开救助。香港行政长官李家超表示,已启动紧急事故监察及支援中心,全力做好灭火和救援工作;教育局则安排心理学家及工作人员前往临时庇护中心,为受影响学生提供支援。

(本报记者史航对此文亦有贡献)

本网站上的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及音视频),除转载外,均为时代在线版权所有,未经书面协议授权,禁止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 方式使用。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转载使用,请联系本网站丁先生:news@time-weekly.com

相关推荐
水滴公司捐赠100万港元 紧急驰援香港大埔火灾救援
香港火灾涉事大厦保额20亿港元,中国太平旗下财险公司承保多个险种,盘中股价跌超8%
2800亿“城市矿产”争夺战爆发!背靠广汽,优湃能源增资至39亿备战动力电池退役潮
锂电回收千亿赛道启航:大厂逆市扩规模,资本鏖战“城市矿山”
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