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城一酒|走不出江浙沪?绍兴双雄争黄酒“一哥”,会稽山让Z世代上头
失语的黄酒正努力寻找新的叙事方式。
编者按:酒的醇厚,总与一方水土紧密相连。除了川黔、苏皖等传统酒乡,中国大地上还活跃着众多区域名酒。它们是地方风土酿出的独特滋味,亦是区域经济的毛细血管。时代财经推出《一城一酒》专题,探索典型地产酒里的地域密码。
火拼半年后,绍兴“黄酒一哥”的位置迎来实质性变化。
今年前三季度,会稽山(601579.SH)、古越龙山(600059.SH)分别实现营收12.12亿元、11.86亿元——这是会稽山首次在营收规模上超越古越龙山。
作为黄酒行业的两大龙头,会稽山和古越龙山诞生于黄酒之乡绍兴,一同构建了当地黄酒市场长期以来的“双雄”格局。
在绍兴,黄酒不只是饮品,更是一种流淌在城市骨子里的气息。它浸润在老屋的木梁间,晕染在乌篷船的水波里,也藏在绍兴人一年四季的餐桌上。
然而,当白酒凭借强大的社交属性和品牌价值牢牢占据宴请、礼赠等核心消费场景,啤酒、新兴低度潮饮等以轻松、时尚的产品定位快速圈住年轻人,受困于地域局限与主力消费人群断层的黄酒近年来越发边缘化,行业话语权不断削弱。
不过,2025年,黄酒的存在感意外回潮。
今年二季度以来,黄酒板块股价持续走强。会稽山在5月21日至5月28日间的交易日内四度涨停,总市值从4月初的近50亿元飙升至5月底的127亿元,反超古越龙山,坐上“黄酒一哥”之位,甚至吸引私募大佬葛卫东入场。截至11月27日午间收盘,会稽山总市值为101.45亿元,古越龙山为83.68亿元。
资本市场的追捧并非无迹可寻。近两年,会稽山推出瞄准年轻人市场的“一日一熏”气泡黄酒,2024年“618”期间72小时卖出千万,今年“618”全网GMV同比增长400%,突破5000万元。与此同时,2022年以来古越龙山也陆续推出咖啡黄酒、青柠黄酒、黄酒冰淇淋等创新产品,发力年轻化赛道。
试图和年轻人碰杯,失语的黄酒正努力寻找新的叙事方式。
“黄酒与国潮、二次元、汉服等拥有更高的契合度,却很少看到黄酒与这些圈层产生链接。”酒水行业研究者、千里智库首席专家欧阳千里表示,传统文化的现代叙述,应该让Z世代来重新讲述。
黄酒,图源:图虫创意
黄酒的失语时代
黄酒,是世界三大酿造酒之一,已有约2500年历史。
早在新石器时代晚期,人类就懂得用谷物发酵酿酒;到春秋战国,酿造工艺逐步成熟;唐宋以后,江南富庶地区如绍兴、金华、嘉兴成为黄酒重镇,“女儿红”“加饭酒”等名号开始流传;明清时期,黄酒不仅进入寻常百姓家,也登上宫廷宴席,成为全民饮用的国酒。
由于拥有酿造顶级黄酒不可复制的自然条件,绍兴黄酒最负盛名。
东汉永和五年(公元140年),会稽太守马臻主持修建鉴湖,汇聚会稽山三十六股清泉,形成了江南古代最大的水利工程之一,更成为绍兴黄酒酿造的水源保障。鉴湖水源自会稽山,富含钼、锶、硒等多种微量元素,为酿酒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
2000年,绍兴酒被认定为中国国家地理标志产品,成为我国首批原产地保护产品。2023年,绍兴已有黄酒规上企业11家,规上黄酒企业实现销售收入36.13亿元,同比增长10.3%;利润总额9.13亿元,同比增长83.2%。
然而,随着工业化进程与白酒崛起,黄酒被时代的浪潮冲到了边缘,被贴上“南方老酒”“长辈酒”的标签。即便进入新世纪,古越龙山、会稽山、女儿红等品牌推动行业标准化和工业升级,年轻人仍鲜少主动走进黄酒市场。
第三方调查结果显示,2024年,黄酒40岁以上消费者占比约73%,主要消费群体以中老年人为主。这部分人群多来自江浙沪等黄酒的传统消费区域,对黄酒产品口感、保健功效有较高认知和依赖性,形成了稳定的自饮和佐餐市场。
难以打入年轻人市场,大型黄酒企业的整体规模持续收缩。
华泰证券援引中国酒业协会的数据显示,2023年全国规模以上黄酒生产企业累计完成销售收入85.47亿元,同比下降16%;2017年至2023年,规模以上黄酒企业整体营收复合增长率下滑13%。
行业龙头的增长也显得疲弱。
2014年至2024年,黄酒板块三家上市公司会稽山、古越龙山、金枫酒业(600616.SH)营收增幅分别为89.87%、44.69%、-38.64%。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贵州茅台同期营收从315.74亿元飙升至1708.99亿元,五粮液与泸州老窖也分别录得324.42%和482.77%的高速增长。
困于区域、囿于代际,黄酒正站在一个关键的十字路口。
顺知定位咨询创始人潘轲认为,年轻人具有强烈的代际反叛心理,不愿意喝“父辈的酒”,白酒之所以难以吸引他们,是因为其形象已固化为上一代的象征。而社会的进步,恰恰建立在下一代不完全遵循上一代的基础上。
“黄酒的机会正好在这里——当年轻人拒绝白酒的老派社交,他们需要新的酒精载体来表达个性与文化态度。如果有企业能真正与这一代人产生共鸣,理解他们的语言与美学,黄酒或许能再次走入主流。”潘轲说。
传统如何与现代对话,“老酒”如何在更广阔的市场中发出新的声音,正考验着老字号们。
“把黄酒调进奶茶”
传统老酒拥抱年轻人,绍兴正在尝试落地。
在绍兴古街仓桥直街,00后Aura的酒吧The Other Side,把黄酒融进了霓虹灯和电子乐的氛围中。他用十几种本地黄酒,加入果香、气泡与萃取的手法,让黄酒在气味与口感上重新被唤醒。开业四年来,一杯杯混搭新饮——荷塘、钗头凤、霉花姑娘……成了游客和年轻人的必点款。
鲁迅故里附近,以黄酒奶茶为主打产品的会稽山1743小酒馆吸引游客驻足。吧台里,黄酒被调进奶茶、拿铁、糖水和巧克力中。“来绍兴不喝这一杯等于白来。淡淡酒香、浓郁奶香与醇厚咖啡味融合得恰到好处。”游客田恬(化名)尝试了黄酒拿铁后说,咖啡控愿意回购无数次。
头部黄酒企业同样在努力撬动年轻人市场。2023年7月,会稽山推出“一日一熏”气泡黄酒,2024年销量近3000万元,今年“618”全网GMV突破5000万元。会稽山总经理杨刚表示,“一日一熏”今年的目标是打造亿元单品。
会稽山品牌年轻化战略咨询项目负责人左颖介绍,在“一日一熏”的产品设计上,会稽山针对年轻消费逻辑做了系统创新;渠道上选择超头部达人在抖音等平台集中宣发,不仅获取足够的话题和流量,也打破了地域的局限。
“一日一熏”气泡爽酒,图源:会稽山官微
今年前三季度,会稽山实现销售额11.75亿元,同比增长14.57%。其中,包括“一日一熏”等潮饮酒在内的“其他酒”销售额1.50亿元,同比增长109.20%。
“目前来看,会稽山是本轮黄酒年轻化的主导者,也是受益者。”欧阳千里认为。
会稽山1743小酒馆也是会稽山与本地创业团队的一次试验。
酒馆负责人陈莹告诉时代财经,她的团队负责产品研发,会稽山提供酒体及冠名支持。最具代表性的是采用会稽山“兰亭系列”高端酒体制作的黄酒奶茶,“兰亭系列一升售价699元,可制作30杯奶茶,成本较高,所以我们的奶茶售价不低。”
陈莹介绍,随着游客体验的传播,黄酒奶茶意外带动瓶装黄酒销量。“只要给一个尝试的机会,大家对黄酒的接受度都挺高。不少年轻消费者在尝过饮品后,会主动购买黄酒带走,甚至成为回头客,关键是让他们尝第一口。”
现在,会稽山1743小酒馆约八成营业额由黄酒奶茶贡献。陈莹团队还开发了酒酿、糟卤等延伸产品,推出花雕酒瓶定制服务。她透露,第二家门店已在筹备中,将在书圣故里附近开出。
古越龙山同样加快了年轻化步伐,推出“无高低”品牌主打低度果味系列,并在抖音、小红书等平台强化传播,线下则打造了慢酒馆、温渡酒馆、九加酒馆等不同的体验场景。
11月7日,古越龙山与华润啤酒(00291.HK)发布首款联名产品“越小啤”,以雪花全麦拉格啤酒和古越龙山黄酒为双基酒,酒精度控制在3.7%vol左右。借助华润啤酒的渠道网络,“越小啤”将在华东地区试点,逐步拓展至全国。
古越龙山与华润啤酒的联名产品“越小啤”,图源:古越龙山官微
投资人出身的陈莹与会稽山、古越龙山等本地上市酒企多有往来。根据她的观察,黄酒的年轻化不仅体现在奶茶或咖啡的形式上,更在于整个行业思维的变化。“会稽山、古越龙山等传统酒企正从产品、包装到理念全面更新——不再只是十几块钱一斤的大坛酒,而是强调设计感与饮用体验。”
黄酒“双雄”都想当“一哥”
在绍兴黄酒的产业版图上坐镇数十年,古越龙山的产能、基酒储量、品牌影响力长期领跑行业。然而,最近两年,会稽山凭借更快的市场反应与年轻化打法持续上攻,在市值、营收上先后反超古越龙山,这让古越龙山原本稳固的“黄酒一哥”位置开始松动。
1951年,18名创业者在绍兴城西北海租下十几间民房创办绍兴酒厂,即古越龙山前身。次年,绍兴酒厂加饭酒在第一届全国评酒会上夺得金奖,被评为全国八大名酒之一。
1997年5月,古越龙山成功在上交所上市,成为“中国黄酒第一股”。2005年,古越龙山投入6000多万元聘请著名演员陈宝国代言,率先在央视黄金时段打响中国黄酒品牌。
会稽山的前身可以追溯到清乾隆八年(1743年)在绍兴东浦创建的云集酒坊。1952年,会稽山与古越龙山共同跻身全国八大名酒。2007年,公司正式更名为“会稽山绍兴酒股份有限公司”,并于2014年8月登陆上交所,成为第三家黄酒上市企业。
顶峰相见后,两大龙头之间的“一哥之争”从未停歇。
图源:图虫创意
上市次年,会稽山宣布定增募资18亿元,用于生产线改造及收购乌毡帽酒业、唐宋酒业。当时,会稽山营收8.59亿元,不及古越龙山的13.38亿元和金枫酒业的9.42亿元。这笔交易最终于2016年9月落定,会稽山也追赶至行业第二。
2017年初,会稽山再次出手,收购浙江塔牌绍兴酒有限公司14.78%股权。当时,管理层已公开表达“冲击行业第一”的目标。
会稽山来势汹汹,古越龙山稍显稳重。
2014年至2024年,古越龙山营收仅小幅抬升,从13.38亿元增长至19.36亿元,长期停留在十亿元区间。尽管规模上仍领先,但盈利能力明显逊于会稽山——古越龙山毛利率常年在30%-40%之间,而会稽山2024年已提升至52.08%。
“江浙沪区域偏富裕,众多黄酒企业习惯偏安一隅。”欧阳千里指出。
真正让行业格局发生拐点的,或是中建信的入主。
2022年11月29日,会稽山公告宣布,中建信控股集团有限公司以18.7亿元取得公司29.99%股份,成为控股股东,中建信控股集团董事长方朝阳成为实际控制人。当日收盘,会稽山股价上涨4.57%。
同年年底,中建信提出,将以高端化、年轻化为核心推进改革,对会稽山组织架构重新梳理、设立新市场拓展部,并推动产品从长三角逐步向北方市场渗透。方朝阳也表示,要跳出黄酒做黄酒,“在发展路径上要先破圈,再破局”。
2023年,会稽山在产品与营销端全面加速,既向年轻人靠近,也强化结构升级;既推动线上渠道,也加强广告投放与社区渗透。
在公司治理上,会稽山大胆启用年轻高管。今年4月,90后傅哲宇出任会稽山董事会秘书。傅哲宇毕业于伦敦国王学院,履历聚焦金融领域。他也是会稽山董事、副董事长傅祖康之子。
在会稽山的追赶下,2022-2024年,其与古越龙山的营收差距分别是3.93亿元、3.73亿元、3.05亿元,逐渐收窄。今年上半年,古越龙山以0.76亿元优势险胜,而会稽山同期净利润已反超。
2025年三季报披露后,会稽山首次在营收上完成对古越龙山的超越,正式登顶“黄酒一哥”。
市值的反超来得更早一些。今年5月21日,会稽山股价涨停,总市值89.76亿元,超过古越龙山的89.42亿元,成为黄酒板块“市值一哥”。
对于新晋“一哥”而言,守擂之战同样充满不确定性。
虽然会稽山今年第三季度保持21.09%的营收增长,但股价并无同步表现。根据Wind统计,会稽山股价年内涨幅高达91.06%,但近三月略有回调。
黄酒企业也要经历“茅五泸”之争
行业座次重新洗牌,黄酒年轻化之后的下一战,是走出江浙沪。
目前,黄酒的消费版图依然呈现“小众化”特征,主力品牌集中在江浙沪区域,浙江汇聚古越龙山、会稽山、塔牌等企业,江苏和上海则以张家港酿酒、金枫酒业为代表。
财报显示,2024年,古越龙山、会稽山、金枫酒业在江浙沪以外市场的合计营收占比约25.27%,虽同比增长2.11个百分点,但全国化程度依旧有限。尤其是扎根上海的金枫酒业,在非江浙沪市场的营收占比仅4.98%。
对于黄酒企业而言,若要实现突破,必须主动开拓新市场,走出舒适区。
古越龙山以江浙沪为基点,重点培育中原、京津冀、西北等新兴市场,2025年在郑州打造中部样板市场,在石家庄布局北方渠道,并通过西安、南宁、新疆阿克苏等品鉴馆带动区域招商。
会稽山亦在为市场教育付出昂贵成本。
2024年,会稽山销售费用支出约3.32亿元,同比增长60.25%,主要用于销售人员薪酬、线上推广及广告促销等。杨刚表示,近两年公司销售费用率维持在60%-80%,部分阶段甚至更高,这是因为黄酒品类的市场教育仍处于起步阶段。
在2025年第三季度业绩说明会上,杨刚进一步表示,鉴于过去销售费用投入加大带来的业绩增长,公司将视市场动态情况保持一定强度的品牌营销的投入,提高会稽山绍兴酒市场增长潜力。
数据上看,古越龙山非江浙沪地区销售收入从2017年的4亿元增长至2024年的7.76亿元,占比由25%提升至超40%;会稽山同期也从8500万元增至1.67亿元,占比提升至逾10%。
欧阳千里认为,当前的高投入是品牌推广和品类教育的必经阶段。头部企业的互相赶超,将推动整个黄酒市场的扩容,就像当年的“茅五泸”之争带动白酒整体增长。
本网站上的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及音视频),除转载外,均为时代在线版权所有,未经书面协议授权,禁止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 方式使用。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转载使用,请联系本网站丁先生:news@time-weekl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