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千亿豪门拼命化债,新世界发展五折减债方案首轮置换落地,拿出维港旁地标抵押

梁争誉
2025-11-19 16:25:56
来源: 时代财经
多管齐下“拆弹”。

新世界发展的化债进程已进入深水区。

11月18日,新世界发展(00017.HK)披露的交换要约初步结果显示,已有逾22亿美元旧债获得债权人提交交换指示,包括约20.9亿美元永续债、约1.37亿美元票据。

同日深夜,新世界发展宣布全数承约所有提前投标永续证券及票据。其中,附属子公司PerpCo预计将发行本金总额10.72亿美元新永续证券,附属子公司BondCo预计将发行本金总额1.07亿美元新票据,以交换提前获承约现有永续证券及票据。

如后续顺利交割,新世界发展预计可减轻约10.5亿美元的债务负担。

过去一年,香港多家大型开发商相继遭遇信贷降级、销售疲软、境外债需求降温等压力,新世界发展也不例外。

偿债重压之下,新世界发展持续借助多重渠道改善债务结构——6月底完成882亿港元银行再融资;9月抵押维港文化汇项目获德意志银行39.5亿港元贷款;11月拟发行19亿美元新债,并同步推出折价幅度高达50%的债务交换方案,试图置换近70亿美元存量债务。

随着初步交换结果出炉,新世界发展的债务重组进入关键阶段。不过,减债规模能否进一步扩大、未参与交换的13亿美元永续债会否迎来下一轮管理、维港文化汇的现金流能否支撑新工具的利息支付,仍在考验管理层的调度能力和债权人之间的博弈尺度。

11月18日,时代财经就置换旧债对净负债率与现金流的改善幅度、债权人反馈、未来降杠杆计划等问题向新世界发展方面提出采访请求,截至发稿未获回复。

K11 MUSEA,时代财经摄

折价置换和高息补偿,预计减债10.5亿美元

短期债务压力逼近,新世界发展正试图通过折价交换和高息新债,与债权人重新分摊风险,并将偿付压力向未来延后。

22亿美元的旧债交换,是新世界发展11月初推出涵盖近70亿美元债务的大型化债方案后迈出的阶段性一步。这家老牌港资房企选择以“折价置换+高息补偿”的方式争取喘息空间。

11月3日,新世界发展披露重组要约,向本金47亿美元的五笔永续债及未偿本金约22.67亿美元的六笔票据持有人提出交换安排,并设定“早鸟期”刺激债权人尽快参与。

根据公告,早鸟期内,每1000美元现有永续证券(包括应计未付股息和本金)可置换为500美元面额的新永续证券,并获得20美元现金补偿,但所有未付股息将被清零;早鸟期之后,置换比例降至470美元;对于现有票据,1000美元本金可按715-910美元不等的水平交换为新票据,期后则降至675-880美元。

化债方案整体折价接近五成,与新世界发展现有永续债目前的交易价格——每美元兑46-48.5美分大致相符。

有投资人士认为,参考二级市场的交易价格,新世界发展“半价回购”现有永续债,可视为合理价值。另一方面,本轮新债以香港地标项目维港文化汇的经营现金流作为支持,为债券持有人提供更明确的保障,安全性有所提升。

不过,由于德意志银行对维港文化汇拥有39.5亿港元的第一顺位抵押贷款,新债券的清算顺位将排在德意志银行之后。极端情况下,新债券持有人的回收难度将增加。

作为补偿,新世界发展同步发行高息新债,包括16亿美元新永续债、3亿美元2031年到期新票据。新永续债利率达9%,新票据利率7%,显著高于旧永续债4.125%-6.25%和多数旧票据3.75%-5.875%的成本,也大幅超过其2025财年约4.8%的平均融资成本。

由于永续债具备递延机制,美银证券判断新世界发展未来1至2年可能递延支付至少部分新的永续债股息。这对依赖固定利息收入的永续债持有人而言存在一定风险。

外界对抵押资产的现金流覆盖能力也存有疑虑。美银预计,维港文化汇2025财年的可分配收入略低于新债利息与分派义务;尽管2026财年零售租金存在回升空间,但其对项目估值约为340亿港元,较新世界发展的账面值低近半。

与此同时,瑞银认为本次置换对股东有利。据其测算,假设所有债务工具持有人均参与交换,新世界发展的净债务将从2025年6月底的1600亿港元降至1470亿港元,净负债权益比率从93%降低至80%,而额外现金利息支出仅增加约12亿港元,对公司现金流影响有限。

不过,在这种假设下,仍有约13亿美元永续证券未被置换。瑞银预计,新世界发展未来可能继续推进针对剩余永续债的负债管理措施,并同步推进股权注资计划。

新世界发展表示,若交换要约能在预计的早期付款日(11月20日)如期完成,集团的账面负债将即刻得到纾缓,永续证券及优先票据本金额可分别净减少约10.2亿美元、2990万美元。

根据11月18日晚间的公告,新世界发展将新永续证券发行额度上限从16亿美元调高至17.9亿美元,永续证券与票据合并发行上限仍维持19亿美元,并增设第二次提前投标截止日期,将早鸟优惠期限延长至11月25日。

再融资与处置资产,多管齐下“拆弹”

新世界发展正试图通过多重手段修复其脆弱的流动性。

2024年,新世界发展陷入流动性紧张危机。截至2024年6月,新世界发展两年内到期债务738亿港元,其中一年内到期的短债高达416亿港元,而彼时在手现金仅279.90亿港元,资金缺口突出。

今年以来,新世界发展开始通过大型再融资、项目抵押贷款与出售资产补充流动性“拆弹”。

6月30日,新世界发展成功获得882亿港元大型银团再融资,将原本集中在未来一年内的大量债务推至2028年以后到期。

9月25日,新世界发展与德意志银行签订融资协议,以维港文化汇作为抵押,获得一项最高达59亿港元的定期贷款融资,初始承诺的39.5亿港元已确认获得。维港文化汇位于香港尖沙咀,包括酒店式公寓K11 ARTUS、写字楼K11 ATELIER、商场K11 MUSEA、香港瑰丽酒店及若干停车场。

大规模再融资使新世界发展的短期债务状况出现明显改善。

截至2025年6月底,新世界发展两年内到期债务从738亿港元下降448亿港元至290亿港元,其中一年内到期的短债从416亿港元降至66亿港元。不过,从整体规模来看,公司总债务仅从1516亿港元微降至1460亿港元,净债务降至1201亿港元,整体负债水平仍维持在高位。

新世界发展债务结构,图源:企业公告

除再融资外,新世界发展也持续推进资产出售以回笼资金。

2025财年,新世界发展陆续剥离香港九龙新蒲岗的ARTISAN HUB和ARTISAN LAB、北京新景写字楼、宁波新世界写字楼,以及启德体育园有限公司的部分股权等资产。管理层表示,2026财年仍将继续推进出售计划。

在新世界发展加快自救的同时,市场关于“外部输血”与“控制权变动”的传言不断。

今年8月,有媒体报道称,新世界发展及其控股股东郑氏家族正与黑石集团探讨一项高达25亿美元的私有化要约。随后,新世界发展发布澄清公告称,尚未有任何人士(包括控股股东及黑石集团)就收购公司股份的要约与公司接触,旗下新世界百货也同步否认私有化要约的报道。

类似的市场猜测在新世界发展即将发布交换要约前再次升温。10月中旬,市场传闻称新世界发展将发行永续债。公司回应称,并未就其永续及其他债务证券进行任何债务管理项目,也未收到任何股权融资建议。

当新世界发展在传闻里摇摆、管理层在债权人中斡旋时,已淡出权力中心的前任接班人郑志刚显得格外超然。11月8日,他在社交媒体晒出吃面视频,并写道:“周末的时光,品尝生活百味。”

本网站上的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及音视频),除转载外,均为时代在线版权所有,未经书面协议授权,禁止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 方式使用。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转载使用,请联系本网站丁先生:news@time-weekly.com

相关推荐
《中国家族企业治理报告》在京发布
没留住董宇辉、孙东旭,俞敏洪躺在“一个人的南极”,曾表示:东方甄选不是我的事业
小米净利增八成背后:汽车首次实现单季盈利,雷军却遭遇信任危机
铁路、核电“开闸”,民资可持股10%以上,国家发改委:项目有收益,民资有意愿
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