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年王者上亿日活,我们为何仍在“开黑”?
《王者荣耀》是游戏,但又不只是游戏。
图片来源:时代周报记者摄
2025年10月28日,腾讯旗下的国民级手游《王者荣耀》正式迎来它的十岁生日。
这款最初在争议中成长起来的MOBA(多人在线战术竞技游戏),早已超越了简单的娱乐功能,而是成为中国移动互联网时代一个重要的文化符号、一个年流水数百亿的庞大数字生态系统,以及一代人的共同回忆。
10月26日,在“2025王者荣耀共创之夜”上,《王者荣耀》公布最新的用户数据:2025年,《王者荣耀》国服DAU(日活跃用户数)突破1.39亿,全球MAU(月活跃用户数)超过2.6亿,这一数据不仅再次打破了其2024年公布的1亿日活跃用户数,同时也创下了全球游戏产品月活跃用户最高纪录。
这是一个极其“夸张”的数字。1.39亿的DAU,几乎意味着,在拥有近14亿人口的中国,平均每10个人中,每天至少有一个人会打开这款游戏,他们与朋友们在虚拟的峡谷中相聚、协作、竞争。
如此空前的用户粘性和社会渗透力,让《王者荣耀》成为有史以来最赚钱的手游之一。根据第三方数据监测机构AppMagic估算,《王者荣耀》是今年上半年唯一一款收入破10亿美元的手游。此外,在2022年至2024年期间,《王者荣耀》还成功实现全球手游收入的“三连冠”。
但这也带来一个新的疑问。是什么支撑这款游戏在运营十年之后仍旧创下日活新高?在瞬息万变的移动互联网世界里,为什么《王者荣耀》这款“老游戏”依然能稳坐王座?我们究竟在“开黑”中寻找和维系着什么?
爆火密码
如今已经很难想象,《王者荣耀》在上线之初并不被市场看好。
2015年,随着移动互联网的发展,中国手游市场飞速发展。但彼时,手游市场的主流仍是《保卫萝卜》《水果忍者》《开心消消乐》之类操作更为简单的休闲游戏。艾媒咨询数据显示,2015年,排名前三的游戏类型分别为休闲益智、跑酷竞速和扑克棋牌。
MOBA这样重操作的竞技游戏,则被视为“硬核玩家的圣地”,这看起来与强调碎片化娱乐的手游有着天然的隔阂。
但在2015年10月28日《王者荣耀》正式公测之后,相关说法迅速被打破。上线首月,这款MOBA手游就实现了月活200万,并从此开启霸榜生涯。《王者荣耀》逆风翻盘的故事随之成为那几年最火热的谈资之一,整个行业都十分热衷于分析这款游戏成功的原因。其中,最为重要的,或许是对社交关系的重视。
上线一个月后,2015年11月,《王者荣耀》新增了QQ、微信邀请好友功能。这一举动打通了社交软件与游戏之间的边界,玩家可以与现实中的好友建立游戏内关系,为《王者荣耀》带来更广泛的传播力。
不少玩家都是因此加入的《王者荣耀》。比如老玩家李倩(化名)。2015年,她到离家千里之外的城市读大学,自此和发小相别。遥远的距离让她们不能再像高中时那样,约个下午茶时间,在家门口的奶茶店相见,用一杯奶绿和几份盐酥鸡,配着扑克牌、三国杀消遣一天。
起初,她们试图通过电话维系感情,但随着彼此交际圈的变化,共同的话题不断消失。正是在这时,爆火的《王者荣耀》意外地成为了她们联络感情的桥梁。李倩坦言,如果没有这款游戏作为沟通媒介,想要在天南海北维系这份友谊,将是一件需要花费大量心思规划时间、甚至成本过重的事情。
“对于我来说,十年之间,《王者荣耀》最大的价值恐怕并不是游戏带来的快乐,而是能够让我和朋友始终保有一个共同话题,能够毫无负担、不需要过多铺垫的问上一句:‘4q1(4缺1)’,然后就一起连麦,闲散聊天,抵消友谊在地域维度上的万里距离。”李倩向时代周报记者表示。
这种强大的社交属性,正是《王者荣耀》能够抵抗时间侵蚀的关键。它将“开黑”行为从早期的游戏厅和网吧,彻底搬到了碎片化的移动端,让社交不再受限于时间和地点。它构建了一个低门槛的即时社交场景:无论是家庭聚会、宿舍卧谈,还是午休片刻,只需数分钟就能完成一次共同的体验。
图片来源:Pexels
在社交系统之外,《王者荣耀》本身的设计也十分讨巧。一方面,游戏“短平快”的设计更加符合移动玩家的特质,有助于玩家将注意力投入游戏。传统MOBA端游《英雄联盟》对局时间通常长达半个小时;与之相比,《王者荣耀》单局时间通常在10分钟左右,与传统MOBA游戏相比大大缩短,填充了通勤、等餐等零散时间。
同时,《王者荣耀》还设计了排位系统,给予玩家持续努力和自我实现的驱动力。如今网友们耳熟能详的“青铜”“王者”等词就来自《王者荣耀》的段位系统。《王者荣耀》玩家的排位将在每一赛季根据战绩进行调整,并予以公示。这使得段位系统在某种程度上变成一种社交货币,能在朋友圈层中获得认可和尊重。冲排位也因此成了不少玩家每一赛季登录游戏的目的。
如老玩家张亮(化名)就向时代周报记者表示,之所以一直在玩《王者荣耀》,一方面是因为他需要一个能够短暂逃离工作压力的窗口,在十来分钟一局的游戏中得到放松;另一方面,他也是为了保住自己的段位不跌落。
长青武器
再精妙的游戏设计,也很难抵挡岁月的侵蚀。随着玩家年纪的增长、身份的改变,玩家们能够用于游戏的时间只会越来越少,以致最终逐渐淡出。
李倩已经观察到了这样的变化。她与朋友们一起游戏的频率已经显著下降,之前只要微信上喊一喊,就能立马凑齐五个人一起开开黑。但到了现在,有时候想要找一个朋友一起双排打一把游戏也需要提前进行预约。
“自从开始工作后,《王者荣耀》就变成忙了一天下班后的任务,或者周末消遣几把的备选项。”李倩感慨道。
正是因此,如何保住玩家不流失,成为《王者荣耀》长青路上必然要跨过的阻碍。
它的第一个解法在于电竞。2016年9月,上线不到一年之时,《王者荣耀》职业联赛(KPL)就已经举行了第一届联赛。
有游戏行业从业者向时代周报记者分析指出,举办电竞赛事是游戏厂商延长游戏生命周期的重要手段。“在提升玩家黏性上,精彩的电竞赛事不仅能够让游戏玩家学习游戏技巧,还会激发玩家对电竞的热情和讨论,从而更积极地参与游戏和社交互动。”
比如李倩,就受到了电竞的影响。这十年时间里,她经常与朋友们一起连麦看KPL的比赛,学习电竞选手的操作、套路和出装,并在比赛结束后迅速应用在自己的游戏过程当中。
玩家的持续关注,也成功让电竞进入主流视野。2023年杭州亚运会电竞项目中,《王者荣耀》中国队拿下首金。这是亚运会电子竞技项目历史上的首枚金牌,也放大了这一新兴市场的影响力。
只不过,在热闹之外,电竞选手的工作并没有外界看起来的那么光鲜,距离真正走向大众,《王者荣耀》电竞仍有距离。
据前电竞选手诚梦(化名)向时代周报记者透露,能否参加联赛成为电竞选手的“收入分水岭”。以《王者荣耀》为例,进入联赛的选手月薪基本在2-3万元,此外可能还会有各种奖金、代言收入。但对于绝大部分普通选手来说,工资在4000元-6000元之间,不算太高。
好在随着电竞市场的发展,越来越多的中小电竞赛事,为这些电竞选手提供了练手和获取奖金的机会。诚梦以他参加过的一些商场赛举例,冠军奖金可能是5000元,5个人一起分每个人就是1000元,最多的时候一个月能打个五六场。如果都能赢下冠军,选手当月收入将会明显增加。
“当然,商场赛更多是历练。如果能打入一些规模更大的城市赛、全国赛,奖金才会更高。”诚梦如此表示。
而在电竞之外,《王者荣耀》自身也在不断发生着变化。近两年来,随着游戏行业逐渐从增量市场转向存量市场,新游戏的出头变得愈发困难。如何更好的激活老游戏成为各大游戏厂商关注的焦点。平台型游戏的概念因此出现,游戏厂商试图通过在一款游戏中融入尽可能多的玩法,以吸引更多用户进入并留存。
作为国民游戏的《王者荣耀》,自然也在这条路上不断探索前进。近年来,《王者荣耀》大胆推出10v10、势力对决、觉醒之战、月之回廊等创新玩法,试图以此满足玩家从硬核竞技到轻度娱乐的不同需求。
有腾讯游戏内部人士曾向时代周报记者表示,游戏向平台化发展是必然趋势。“虽然说《王者荣耀》的主玩法比较稳定,但我们也一直在这类产品中尝试微创新,融入新玩法,这同时也是项目组的KPI。”
《王者荣耀世界》游戏画面,图片来源:《王者荣耀世界》视频号截图
与此同时,腾讯也在挖掘《王者荣耀》作为IP的更多可能。10月26日晚,《王者荣耀》在十周年直播中,首次对IP系列开放世界新游《王者荣耀世界》进行了实机演示,对外展示多个场景设计和战斗关卡,并官宣要在2026年春天与玩家见面;王者IP自走棋新游 《王者万象棋》 也直播讲解了游戏最新进展,并透露《王者万象棋》将在今年 12 月开启大规模测试。
更丰富的玩法和IP宇宙的拓展背后,腾讯正试图将《王者荣耀》从一个游戏产品,升级为一套完整的数字娱乐平台,以此不断满足老玩家变化的需求,并捕获新一代用户。这套打法能否为《王者荣耀》开启新的黄金十年还未可知。
但无论如何,当那句“敌军还有五秒到达战场”的语音再次响起,老玩家们所听到的,已不仅仅是一场即将开始的对局,而是跨越十年的集体记忆与青春回响。
本网站上的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及音视频),除转载外,均为时代在线版权所有,未经书面协议授权,禁止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 方式使用。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转载使用,请联系本网站丁先生:news@time-weekl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