冲刺四季度,关键仍是扩内需促投资稳外贸
展望未来,中国超大规模市场优势、完备产业体系等优势没有改变。
10月20日,国家统计局发布数据显示:前三季度,我国GDP为1015036亿元,按不变价格计算,同比增长5.2%。三季度,我国GDP为354500亿元,按不变价格计算,同比增长4.8%。从环比看,经季节因素调整后,三季度GDP环比增长1.1%,比二季度回升0.1个百分点。
今年以来,我国经济发展顶住压力,取得了难能可贵的发展成绩,经济运行持续保持总体平稳、稳中有进发展态势。
在全球经济复苏乏力、国内结构调整阵痛的背景下,这样的成绩单彰显了中国经济的强大韧性与巨大潜力。
然而也应清醒看到,经济回升的基础尚不牢固,结构性矛盾依然突出。房地产市场虽有止跌回稳的迹象,但部分经济学家认为当前仍处于下跌放缓阶段,尚未触底;外贸面临全球贸易摸擦加剧等不确定因素,成为最大的外部扰动;居民消费仍受收入预期和信心不足制约,内需的恢复进程偏缓。
接下来的四季度,不仅是抓全年经济工作的冲刺期、政策发力的重要窗口期,也是实现“十四五”收官决战决胜的关键阶段。
四季度如何冲刺?10月14日召开的总理座谈会指明了方向。会议强调“加力提效实施逆周期调节”,既体现了对当前经济形势的清醒认识,也彰显了稳增长的坚定决心。
从政策导向看, 四季度需要瞄准三大重点,一是总量政策要持续发力,保持财政货币政策的连续性、稳定性,用足用好政策资源;二是改革举措要打通堵点,以制度创新破除体制机制障碍,增强发展动能;三是工作方法要综合施策,统筹扩大内需与稳定外需,形成政策合力。
扩大内需是四季度冲刺的“主引擎”。消费作为经济增长的压舱石,需要进一步激活潜力。近期各地推出的消费券、购物节等政策效果初步显现,但更要注重从制度层面消除消费障碍,优化消费环境,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和增加居民收入。
投资仍是稳增长的关键抓手。
要加快推进“十四五”规划重大工程项目建设,在5G基站、新能源汽车充电桩、城市更新等领域形成实物工作量。同时要避免大水漫灌,聚焦经济社会发展短板,精准扩大有效投资,提高投资效益。
治理行业无序竞争是激发市场活力的“净化器”。
近年来,部分行业出现的资本无序扩张、低价恶性竞争等问题,不仅扰乱了市场秩序,也损害了消费者利益。总理座谈会提出综合治理行业无序非理性竞争,直指当前经济运行中的痛点。
这要求监管部门坚持发展和规范并重,设置好“红绿灯”,进一步鼓励企业聚焦主业,深耕细作,通过技术创新和质量提升去赢得市场,推动形成公平竞争、规范有序的市场环境。
稳外贸稳外资是构建新发展格局的“助推器”。
尽管面临外需走弱压力,但我国外贸展现出较强韧性。前三季度我国货物贸易进出口总值同比增长4%,结构持续优化, 四季度要继续落实好稳外贸政策,帮助企业抢订单、拓市场,同时发挥好进博会、广交会等平台作用,吸引更多外资企业深耕中国市场。
展望未来,中国超大规模市场优势、完备产业体系等优势没有改变,只要持续优化营商环境,稳定外资存量,扩大外资增量,就能为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持久动力。
(作者系特约评论员)
本网站上的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及音视频),除转载外,均为时代在线版权所有,未经书面协议授权,禁止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 方式使用。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转载使用,请联系本网站丁先生:news@time-weekl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