抛11亿定增押注智能机器人 !均普智能股价重挫近8%,大举投入业绩或承压
股价重挫,资本市场用脚投票?
在资本市场持续聚焦人形机器人之际,又一上市公司抛出定增方案,准备大手笔杀入。
10月15日晚,智能制造企业均普智能(688306.SH)发布定增预案,拟向特定对象发行股票,募集资金不超过11.61亿元。
公告显示,扣除发行费用后,资金将用于智能机器人研发及产业化、医疗健康智能设备全球化、信息化建设及补充流动资金等项目。其中,超过一半资金(5.51亿元)将用于智能机器人研发及产业化项目。本次发行股票数量不超过公司总股本的30%,即不超过3.68亿股。
在产业界,具身智能被视为继大模型之后的新一波AI革命,算法从虚拟世界走向物理空间,让机器人学会“感知、理解并行动”。均普智能作为均胜集团旗下智能制造核心子公司,正试图从装配与检测设备制造商,转型为具身智能产业链上的关键玩家。
均普智能表示,智能机器人研发及产业化项目将建设研发中心、测试车间、数据中心等基础设施,推动具身智能机器人技术创新与产品升级,同时为具身智能算法模型提供训练样本。此外,基于自主搭建的“均普人形机器人研究院”已成功推出人形机器人“贾维斯”,并实现产品迭代升级。
这俨然一场不小的押注。
均普智能在公告中判断,全球具身智能机器人行业快速崛起,并且有望在2025 年迎来量产元年。公司引用行业预测称,2024年全球人形机器人市场规模为25.62亿元,2025年有望增长至63.39亿元,同比暴增147%;到2030年或突破600亿元,2035年预计超过4000亿元。
过去两年,均普智能持续在这一领域投入。2023年,该公司成立均普人形机器人研究院,随后与禾川机器人、节卡机器人、清华大学电子工程系、国地共建北京具身智能机器人创新中心、甬华创芯中心等机构建立合作,在机器人本体、核心零部件、算法及场景落地上展开联合研发。
今年4月,均普人形机器人研究院又与智元机器人成立合资公司普智未来,计划共研通用型人形机器人本体,并针对特定工业场景开展二次开发,以适应特定工业场景的应用。
6月底,普智未来获得2800万元人形机器人生产与销售订单。8月,公司进一步披露产能进展。普智未来计划在工厂内下线约200台具身智能机器人,涵盖人形与轮式两种类型。“明年产能将扩展至2000台,以满足更高量产需求。”均胜集团副总裁、普智未来机器人董事长周兴宥表示。
不过,行业内对人形机器人的商业化节奏并未形成共识。iRobot创始人罗德尼·布鲁克斯近日表示,人类手部约有1.7万个触觉感受器,这种复杂性是当前机器人难以复制的。“机器学习在语音识别和图像处理上取得突破,是建立在几十年数据积累基础上的,而触觉领域并没有这样的数据基础。”
布鲁克斯还指出,全尺寸人形机器人维持平衡需消耗大量能量,一旦跌倒将存在安全隐患。从物理角度看,尺寸翻倍的机器人,其跌倒时释放的能量将增加八倍。布鲁克斯预测,未来15年内,成功的“类人”机器人形态可能会舍弃人形外观,转向轮式移动、多臂操作与专用传感器结合的混合结构。
头豹研究院分析师刘彩羽则认为,具身智能机器人正处于从技术验证迈向规模化商业化的关键过渡期,距离全面规模化落地仍需3-5年培育,但垂类场景已显现商业化拐点。
“从产业链视角看,具身智能机器人的核心瓶颈集中在硬件和软件层面。硬件方面,高精度传感器、仿生执行器、边缘计算芯片等核心零部件尚未完全成熟,存在‘非标化’和高成本问题,各部件接口和通信协议不统一,导致生产成本居高不下。”他向时代周报记者表示。
而在软件方面,刘彩羽认为,算法面临多模态融合难度大、高质量训练数据稀缺等问题,且缺少统一底层控制基座,不同系统模块对接调度困难。
值得注意的是,2025年国内涌现多笔亿元级行业订单。例如,智元机器人获数亿元工业场景订单,原力无限拿下2.6亿元文旅项目。刘彩羽认为,上述案例印证工业、文旅等单一场景的商业价值。但大规模落地受成本制约,当前整机成本仍处百万元级,较工业替代需求的成本阈值高出3-5倍。
均普智能此时加码具身智能,或是寻求第二增长曲线。该公司称,相关募投项目将持续深化公司具身智能领域业务布局,加大相关研发投入力度,集中关键资源推动核心技术突破,从而加速具身智能机器人产业化落地与应用场景拓展。
与这一激进布局相伴的,是现实层面的业绩压力。2025年上半年,均普智能实现营业收入10.32亿元,同比减少7.86%;净亏损为2776.70万元,同比缩窄8.65%;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3027.42万元,同比减少84.64%。
在主营业务承压的情况下,选择进入资金密集、技术壁垒高的具身智能机器人赛道,或是一次较高风险的尝试。时代周报记者就相关问题向均普智能发出采访函,截至发稿,未收到回复。
10月16日,均普智能股价报收12.82元/股,股价重挫7.97%,总市值为157.47亿元。
本网站上的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及音视频),除转载外,均为时代在线版权所有,未经书面协议授权,禁止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 方式使用。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转载使用,请联系本网站丁先生:news@time-weekl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