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4行情周年考:新生代股民战绩悬殊,有人半年浮盈80万,有人借钱炒股亏损超百万

何秀兰
2025-09-21 11:38:22
来源: 时代财经
新生代投资者的收益呈现出“冰火两重天”。

“敢冲又懂学”的新生代投资者,在A股交出了一张“冰火两重天”的成绩单。

2024年“924行情”迎来一周年,A股表现亮眼,上证指数从去年9月低点累计大涨超40%,创近十年新高。

值得关注的是,在“10倍股”“千元股”“指数新高”等热词频繁霸榜的“牛市”行情中,不乏95后、00后等年轻身影,这群特殊的投资者群体成为A股市场跑步入场的主力。

这群互联网原住民并非传统“小白”,他们带着炒球鞋、盲盒、游戏装备的经验入市,一边热衷追AI、医药、新能源等热点“快进快出”,一边通过短视频、投资社区学分析,偏好借基金“曲线炒股”。京东金融数据显示,其平台25岁以下基金投资者占比20%,与25-35岁群体合计超半数。

但指数飘红难掩收益分化,95后白领50万元本金半年浮盈80万元,也有00后跟风炒科技股亏光盈利,更有人借杠杆炒股,亏损超百万元,陷入负债困境。

前海开源基金首席经济学家、基金经理杨德龙向时代财经分析称,由于A股和港股这一轮行情都是政策支持、资金推动的。一些优质股票的股息率已超过多数债券收益率,具备较强的投资性价比。加之A股和港股整体估值依然处于相对较低的水平,对资金的吸引力不断上升。

来源于图虫创意

追热点与理性并存,基金成为投资跳板

近日,时代财经采访发现,近一年入场的95后、00后新生代股民,展现出“敢冲又懂学”的双重特质。一方面,许多新生代股民热衷追逐市场热点,对AI、医药、新能源、消费复苏等热门概念股格外青睐,常盯着涨停股进行“快进快出”操作,交易频率通常高于其他年龄段投资者,追求短期波段收益。

另一方面,部分新生代股民并非盲目跟风。他们成长于信息爆炸时代,许多为互联网原住民,擅长通过财经短视频、线上课程、投资社区快速吸收知识,在追热点的同时,也会结合行业逻辑、个股基本面情况筛选标的。

国泰海通上海某营业部相关人士向时代财经透露,近一年新入场的年轻人习惯线上开户,咨询问题直指热点领域,如AI算力、低空经济、人形机器人,他们比老股民更敢追风口。“00后可能从小接触数字化理财启蒙,知识获取快,但经验沉淀少,容易形成对市场的片面认知。”

“每天早九打开交易软件就像拆盲盒,很期待能有惊喜。自从炒股以后,白天打开账户几十遍。”00年出生的许茂茂向时代财经表示,2024年国庆节以后,他加仓了新能源汽车ETF、人工智能精选组合、元宇宙概念股等热门品种。在其总投入的5.8万元本金中,有4万元源自平时积攒的压岁钱。“目前持仓收益略微跑赢大盘,一直在研究如何做好‘左侧埋伏’。”

值得注意的是,在入场方式上,新生代投资者也展现出代际差异。与许多“前辈”偏好直接炒股不同,这届年轻人更倾向以基金为投资跳板,借道基金进入股市。

京东金融数据显示,截至2025年7月底,该平台基金新增用户数同比增长58%,基金交易用户数同比增长47%。从用户结构看,平台基金投资者呈现鲜明的年轻化特征:25—35岁的投资者占比约40%,18—25岁的投资者占比约20%,二者合计占比超半数,成为基金投资的重要增长力量。

“工作很忙,每天盯着K线图太耗费精力,基金经理的专业性让我更放心。”就职于深圳某互联网公司的95后白领张雯向时代财经坦言。她自今年开始定投科技主题基金,经历过市场波动后,年化收益仍保持在10%左右。像她这样的年轻投资者不在少数,他们普遍具备高等教育背景,在投资者投教的影响下,更信任专业机构的资产管理能力。 

23岁刚参加工作不久的文洞也向时代财经分享了自己的看法:“我对金融市场不太熟悉,直接炒股风险太大。基金就像是一个投资组合,我可以通过购买不同的基金来参与不同的行业和板块,慢慢了解投资,这符合我的需求。”

从投资偏好来看,京东金融相关数据显示,权益主动类基金和指数基金占比达68%,凸显投资者对结构性行情的信心。某公募基金渠道负责人也向时代财经透露,近一年以来,其所在机构的新能源、人工智能、芯片等主题基金在年轻客户中认购火爆,他们更关注行业趋势而非短期波动。

有人半年浮盈 80 万,有人杠杆炒股陷负债

牛市行情不意味着投资者普遍盈利,新生代投资者的收益呈现出“冰火两重天”。有人大赚、有人被套牢,有人收益不及预期,更有部分投资者因上杠杆炒股亏损,陷入负债泥潭。

95后白领暖暖在上海陆家嘴上班,她向时代财经表示,今年4月意识到牛市将至,她选择了一批低市净率、低市盈率且具备中高换手率的股票,采取买入后长期持有的策略,既不眼红追高,也不参与短线炒作。“目前自选股基本都涨了,涨幅少则20%左右,多则翻了两三倍,50万本金半年浮盈近80万元,相当于我两年多的税前工资总和。”

自称有一定经验的“资深新手”95后李昊告诉时代财经,他毕业于上海某财经类高校,受校园环境与专业氛围影响,本科期间便跻身炒股大军,不过,2024年初他为追求短期收益频繁交易,清仓时亏损超 20%,“若是当时能长期持有,放到现在收益应该能超过 30%。”

经历了市场的教训后,李昊蜕变成相对理性的投资者。“后来我跟着券商投顾学习仓位管理,不再盲目追逐市场热点,转而研究市场运行规律。‘924行情’结束后,我挑选了一些业绩稳定、估值合理的蓝筹股布局,重仓银行与新能源板块。我知道股市有风险,不能盲目跟风。所以我更注重长期投资,优先选择具备发展潜力的公司。”李昊向时代财经透露,尽管今年行情未再现“924行情”时的迅猛涨势,但他的投资组合表现稳健,获得了不错的收益。“盈利比存款利息高一些,但未达预期,中途还‘卖飞’了两只牛股”。

24岁的李想是一名刚步入职场的00后。2024年“924行情”启动后,眼见身边的朋友在股市中赚得盆满钵满,他也心动不已,拿出工作以来的积攒的积蓄投入股市。“当时感觉市场形势一片大好,就想着赶紧入场分一杯羹。”李想对时代财经透露,他当时选择了几只热门的科技股,账户迅速出现浮盈。然而,随着市场震荡波动,他持有的股票价格大幅跳水,不仅之前的盈利化为乌有,因未严格执行止损策略,他的本金也出现了亏损。

在牛市行情的吸引下,不乏部分年轻投资者抱着 “赌徒心态” ,借钱上杠杆参与股票交易,几乎亏光本金,还背上了外债。

95后互联网从业者张达向时代财经透露,2023年他受“短视频博主荐股”影响,借钱买入某ST股,仅两个月便亏损38%,“当时觉得‘重组概念’能盈利翻倍,根本没看公司财报,后来几乎亏光了本金50万元,还是靠着家里帮忙才还清了这笔负债。现在回头看,自己当时太冲动了,没有充分了解股票的基本面和市场风险。”

“924 行情”以来,眼见股市大幅上涨,张达又按捺不住,前后借了近80万元想“东山再起”。但在负债压力下,他频繁进行 “快进快出”操作,经常割肉离场,最终亏掉了近八成本金。“杠杆炒股的每一天都如履薄冰,追高、打板这些操作特别磨心态。上个月已经彻底清仓了,接下来好几年都得忙着还债。”

有业内人士向时代财经称,不少新入市的投资者经常陷入追涨杀跌的循环,建议新手以闲钱长投、投资ETF、定投等方式参与市场,逐渐建立科学的投资逻辑,以应对股市投资风险,降低波动,提高盈利概率,切忌加杠杆(借钱投资)入市。

(应采访者要求,许茂茂、张雯、文洞、暖暖、李昊、李想、张达皆为化名)

本网站上的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及音视频),除转载外,均为时代在线版权所有,未经书面协议授权,禁止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 方式使用。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转载使用,请联系本网站丁先生:news@time-weekly.com

相关推荐
始祖鸟喜马拉雅放烟花“惹怒”户外人,有消费者称“不会再购买”,已连续三年举办高山活动
GE医疗被传出售中国业务:中国区业绩承压,国产厂商崛起外资巨头守擂台
*ST宇顺董事长公开回应大股东增资并济科技:不会构成同业竞争,两者业务存在区别
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