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一汽将收购零跑10%股份?零跑回应不予置评,朱江明曾称在“探讨资本合作”
市值逼近千亿港元,零跑为何成“香饽饽”。
中国一汽与零跑汽车的资本合作将落地?
据财联社消息,中国一汽正在筹划入股零跑汽车(09863.HK ),成为该公司战略股东。“一汽计划初步要收购约10%零跑股份,目前该方案已经在一汽内部相关部门流转推进。”该知情人士透露。
图片来源:时代周报记者摄
时代周报记者就此向零跑汽车与中国一汽求证,零跑汽车回应称“不予置评”,中国一汽暂无回应。8月20日,零跑汽车报73.5港元/股,涨0.2%,市值约982亿港元(约合902亿元人民币)。
零跑汽车创始人、董事长兼CEO朱江明在3月接受时代周报记者采访时曾透露称,零跑汽车与一汽集团的合作已经进行多年,且正在洽谈资本合作事宜。“今年会有更多实质性的项目快速落地,具体的投资事宜还在探讨过程中。”他说。
在3月3日,中国一汽与零跑汽车签署《战略合作谅解备忘录》。战略合作分两个维度,一是双方充分发挥各自在研发领域的技术积累,共同开展新能源乘用车联合开发及零部件合作;二是进一步探讨深化资本合作的可行性,通过资本合作,使双方实现全产业链资源协同。
资本合作有望落地?
零跑汽车在3月3日宣布与中国一汽签署《战略合作谅解备忘录》。签约双方表示,将共同开展新能源乘用车联合开发及零部件合作,并进一步探讨深化资本合作的可行性。
3月11日,朱江明等零跑汽车高管接受了时代周报等媒体的采访。朱江明称,在此次合作之前,他多次到访一汽集团。“零跑汽车与中国一汽的合作探讨最早于2019年开始,之前零跑汽车也与一汽奔腾进行了合作,也曾与一汽-大众捷达探讨过合作的可能性。”
随着最新战略合作的推进,双方的合作程度开始加深。
此次零跑汽车与中国一汽不仅可能会推出合作开发的车型,更可能直接在资本层面建立关系。具体来说,零跑汽车在寻求中国一汽的投资。朱江明评价此次合作称:“今年会有更多实质性的项目快速落地,具体的投资事宜还在探讨过程中。”
截至发稿时,零跑汽车和中国一汽均未就前者入股后者10%股份的相关消息作出进一步说明。目前零跑汽车市值约982亿港元,10%股份价值约98亿港元。
在此之前,零跑汽车曾获得另一大跨国汽车集团的投资——在2023年10月,零跑汽车与全球第四大车企集团Stellantis集团(标致、雪铁龙等车企母公司)签署战略协议,并获得后者15亿欧元投资。
到了2024年5月,Stellantis集团和零跑汽车以51%:49%的比例成立“零跑国际(Leapmotor International)”的合资公司。该合资公司独家拥有向全球其它所有市场开展出口和销售业务,以及独家拥有在当地制造零跑汽车产品的权利。
2024年9月24日,在Stellantis集团的支持下,零跑汽车正式向欧洲市场发售T03、C10两款车型。今年上半年,零跑汽车累计出口汽车数量达20375辆,在新势力车企中排名第一位。
零跑成第二家盈利新势力
在资本市场备受青睐的同时,零跑汽车的经营表现正在快速改善。
今年上半年,零跑汽车营收达242.5亿元,较2024年同期的88.5亿元增加174.0%。净利润首次扭亏为盈,达到0.3亿元,这使其成为国内新势力车企中第二家实现半年度盈利的企业。同时,公司上半年毛利率为14.1%,创下了历史新高。
汽车交付量的大幅增加是业绩改善的核心原因。
2025年上半年,零跑汽车的汽车总交付量为221664辆,位居国内新势力品牌销量榜首。在7月,零跑汽车交付量再次突破新高,达50129辆,连续5个月位居新势力品牌销量榜首。
在此背景下,零跑汽车在2025年中期业绩电话会上表示,将零跑汽车全年交付量目标由原来的50万辆-60万辆,提升至58万辆-65万辆。而对于明年的销量预期表现,零跑汽车副总裁李腾飞表示:“我们非常有信心明年可以挑战一百万辆的全年销量目标。”
今年1-7月零跑汽车累计交付271793辆汽车。如果按照58万辆计算,零跑汽车在接下来5个月时间里的月均交付量需要达到61641辆。
为此零跑汽车将在下半年加速投放产品。
在7月,全新零跑C11以及零跑B系列第二款车型B01已经正式上市。后续零跑汽车还会有多款新车上市或亮相,包括B系列的第三款车型、以及定位最高的D系列首款新车等。
2025年,在销量目标之外,零跑汽车的经营目标也包括实现年度盈利。零跑汽车甚至还公布了2026年的部分目标——李腾飞表示:“我们非常有信心明年可以挑战一百万辆的全年销量目标。”
在业内人士看来,凭借着性价比的电动汽车路线,零跑汽车在今年呈现出了可观的市场竞争力和资本价值。预计在今年下半年,零跑汽车还将获得大幅增长。
本网站上的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及音视频),除转载外,均为时代在线版权所有,未经书面协议授权,禁止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 方式使用。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转载使用,请联系本网站丁先生:news@time-weekl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