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人往何处流?人才活跃,小城出圈,一线城市“引力”重启

王莹岭
2023-12-29 10:26:25
来源: 时代周报
唯一不变的是改变。

复苏与流动,可以说是2023年的关键词。

从春节长假到五一,从暑期到国庆黄金周,纷纷迎来“井喷式”出行,“人从众”成为了人们发布到社交媒体最多的文案。

攒动的人流,更是让许多曾经沉寂的城市站上聚光灯舞台。

夏天,人们从烟火十足的淄博,转战到“村BA”发源地贵州黔东南,秋天,人们为目睹“跳水大爷”纵身一跃而涌入天津,冬天,寒冬下的冰雪世界哈尔滨又迎来人气飙升。

除此之外,2023年的人才活跃及流动趋势明显增强,曾逃离北上广深的一些年轻人,也正在回来,“回笼漂”一度成为热词。

回顾这一年,在人口的流向中,我们或可窥见2023年的变与不变。

广州地铁,时代周报王莹岭摄

2023,人才活跃

2023年过去,人口流动也日益活跃。

据交通运输部数据显示,1—11月,中国完成跨区域人员流动量555.9亿人次,同比上升34.8%。

其中,春节、五一和国庆假期的出行呈井喷模式,分别达到3亿人次、2.74亿人次、8.26亿人次。其中春节出行恢复至2019年的9成水平,但五一、国庆的出游人数已经大幅超过2019年水平。

国庆假期,北京,摩肩接踵的天坛公园,时代周报王莹岭摄

学生层面,根据中国旅游研究院发布的市场监测报告显示,2023年暑期中国国内旅游人数达18.39亿人次,多数目的地接待游客人数达到历史最高水平。

复苏不仅仅体现在出游上,跨区域的人才流动更与就业、经济增长密切相关。剔除节假日的出游热潮外,相比前两年,2023年的人才活跃及流动趋势也在增强。

仅从上半年来看,据猎聘大数据,2023上半年猎聘平台的活跃人才同比显著增长,达20.7%,而2021上半年、2022上半年猎聘平台活跃人才同比增长仅在10%左右。

人才跨城市流动意愿看,2021上半年跨城市投递人才同比下降3.0%,2022上半年跨城市投递人才同比增长14.8%,2023上半年则持续同比增长15.9%。

猎聘数据显示,在2023上半年人才投递热门城市中,上海、北京、深圳、广州四大一线城市依旧排在榜首,其次是杭州、苏州、南京,可见,2023年依旧延续了人往“东南沿海飞”的趋势。

此外,成都、武汉、重庆等中西部城市也越来越受到人才的青睐。例如,曾经以“安逸闲适”著称的成都、重庆,也正在成为年轻人聚集的新目的地。

重庆街景,时代周报王莹岭摄

综合四川省经济和社会发展研究院等机构发布的报告会发现,2023年,川渝两地人口整体呈现持续净流入态势,2023年前3季度人口净流入达到2.8亿人次,超过了过去三年每年的全年量;在求职人数方面,2023年1-9月,川渝求职人数就已达到2022年全年的1.1倍,其中成都求职人数约占全省总数的一半。

离开一线城市的人,正在回来

回归,也是2023年的人口流动趋势。

在大城市,人们对人流量的感知围绕着地铁展开。春节结束后,北上广深的地铁,甚至频频被“挤”上热搜。

工作日的广州地铁3号线,时代周报王莹岭摄

“被地铁挤懵”的情形人们似乎已经久违了,要知道,在2022年,一线城市的人口流入曾出现明显的减缓。

2022年,北京常住人口2184.3万,相比前一年减少了4.3万人。2022年末,上海常住人口为2475.89万人,比2021年末减少了13.54万人,而广州、深圳乃至整个广东省的常住人口也在2022年出现少见的负增长。

而这样的情况在2023年出现了反弹。

百度实时迁徙地图显示,广东在全年居于全国人口热门流入地首位,广州蝉联人口迁入地第一,直到年末,在整个12月,广州依旧保持热度第一。

根据交通运输部的最新数据,11月广州、深圳平均客流强度分别高达1.48、1.47万人次/公里/天,一度超过京沪,是杭州、武汉等强二线城市人流量的近2倍。

最明显的是,曾经“逃离”大城市的一些人,开始逐渐返城。

猎聘大数据研究院发布的《2023上半年人才流动与薪酬趋势报告》显示,近三年来曾逃离北上广深的职场人中,39.2%选择重新投递一线城市,成为“回笼漂”,其重新投递一线城市的平均间隔时间在20个月左右。

在广州员村,一位女孩正在拨打墙上的招租电话找房,城中村是许多年轻人在一线城市的第一个落脚点,时代周报王莹岭摄

今年2月,在汕头小镇待了近一年的陈玲玲又去了广州。

24岁的陈玲玲从事新媒体行业,回到老家前,2022年曾在深圳工作,因为工作劳累、生活不规律,在父母的劝说下回到汕头的小镇。

父母希望陈玲玲就此留在家中,开个小店、早日相亲结婚、过简单的生活,但她却始终想寻找一些“价值感”。

“在小地方呆久了,还是想去广州。” 在家的一年里,陈玲玲自己尝试运营自媒体账号,也接到过当地广告公司的视频制作订单,“在老家机会相对少一些,我一直帮别人做视频能力也有限,还是想来广州学一些新的东西,磨练一下自己的能力。”

于珊也同样在今年选择“回笼漂”,她曾经在北京的在线教育机构工作,2020年因为双减政策而被迫离职。

回到东北县城老家两年,做过兼职,也尝试过考公、考研,思考过是否能在家创业,“但老家确实无法给到一份有前景有未来的工作,小地方也更守旧,时不时会被‘催婚’困扰。”

今年7月,于珊选择再次回到北京。曾经,于珊无法接受北京拥挤的通勤,“披星戴月”的生活,连看夕阳都成为奢侈,但再次踏上北漂之路,她说,“微风和夕阳哪里都有,但包容的环境不是。”再次回到北京,虽然依旧有压力和迷茫,但于珊的心态已与首次“北漂”全然不同。

离开,又回来,再离开,再回来,人们在城市与家乡之间不停摇摆,就像人们的流动,唯一不变是改变。

(文中受访者均为化名)

本网站上的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及音视频),除转载外,均为时代在线版权所有,未经书面协议授权,禁止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 方式使用。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转载使用,请联系本网站丁先生:news@time-weekly.com

相关推荐
“五一”撬动千亿消费,专家:仍有潜能待激发
“国家队”金股出炉:社保基金青睐金融股,一季度持仓农业银行市值近千亿
合成生物概念火了!多家公司连续涨停,哪些机构踩中了风口?
胖东来多了一个门徒,福建老板张轩松“拜师”于东来,永辉超市加入“爆改”
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