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Robotaxi到自动驾驶运营,万亿赛道的新拐点?

张旭
2023-01-03 17:12:22
来源: 时代周报

在2022年末,出行平台与Robotaxi的商业化进展,再度受到行业瞩目。

12月30日,2022广州车展广汽集团新闻发布会上,广汽集团总经理冯兴亚表示,如祺出行加速推动Robotaxi商业化落地,在广州南沙开始有人驾驶网约车与Robotaxi混合运营,承接用户日常真实出行需求,成为粤港澳大湾区首个实现Robotaxi混合运营的出行平台。

在此次广州车展上,笔者就体验到了如祺出行带来的Robotaxi服务。Robotaxi如何实现合规高效运营,背后的运营服务成为万亿自动驾驶赛道上的新拐点。

广州车展如祺出行展台上的Robotaxi车辆。时代财经 摄

作为自动驾驶运营赛道的玩家,广汽集团自动驾驶运营落地平台,如祺出行在本次车展上首次全面展示其自动驾驶运营科技体系落地成果:全国首个真正全开放Robotaxi运营科技平台;全国首个Robotaxi运营监管平台;以及Robotaxi运营车辆管理系统,显示其已具备为Robotaxi商业化运营落地提供全程、全方位安全和运营保障的能力。

值得注意的是,同日发布的“万亿广汽1578发展纲要”对出行板块做了新的诠释,变为“智慧出行”。作为广汽自动驾驶运营落地平台,如祺出行是广汽集团在该板块的重点部署。这也显示在广汽集团的转型里,自动驾驶运营将是一个发展重点,如祺将以其独特优势推动广汽转型。

在广州车展,体验不一样的Robotaxi

今年是如祺出行连续第二年将自动驾驶车辆动态试乘体验项目带到车展现场,笔者也现场体验了其Robotaxi服务。在如祺出行app勾选“自动驾驶”,并选择上下车站点,即可享受Robotaxi服务。

Robotaxi并非新鲜事物,但以往的Robotaxi在体验上和普通网约车相比有明显割裂感,比如乘客可能需要步行数百米才能到达上车点位。这次的上车点就在展馆门口,比以前行走距离缩短了不少。

从体验过程来看,行进过程中,安全员坐在驾驶席,双手全程无需接触方向盘,车辆会自动根据路线和路况进行驾驶,行驶平稳没有顿挫感。在后排座椅还有大屏幕,乘客可以看到车辆运行的相关信息。

以往的Robotaxi有诸多限制,上下车点密度不足就是其中之一。网约车其实也有点位,只是密度更大,因此乘客对此并无明显感知。

而如祺Robotaxi混合运营通过用户日常出行的真实热点场景和数据,联合自动驾驶公司持续优化上下车点密度,减少用户上下车的步行距离,逐步解决当前限制Robotaxi商业化的上下车点密度不足这一难题。

基于用户实际出行场景和上下车点等运营数据,如祺出行还布局了如祺车站作为Robotaxi运营线下站点,目前于广州市区内已落地近百座如祺车站,优化自动驾驶车辆上下车点与乘客线下体验。

如祺出行在本次广州车展带来的Robotaxi。时代财经 摄

为了让更多参展观众体验到Robotaxi出行服务,如祺出行展区设有Robotaxi运营科技VR互动体验区,VR影片结合智能语音解说,观众进入如祺Robotaxi扫码下单,即可完成呼叫、乘坐Robotaxi的全流程体验。除了日常行车场景外,观众还可以感受在复杂路段、道路临时封闭等复杂场景下,Robotaxi的应急脱困能力。

如祺出行还将mini版自动驾驶运营中心带到了车展现场。观众不仅能通过Robotaxi运营监管大屏查看平台整体运营情况以及车辆实时运营状态,还可以利用互动装置结合VR影片,了解特殊场景下后台监管员如何快速在远程接入切换至云代驾模式,确保车辆安全快速通过受阻路段,提升交通运行效率。

自动驾驶产业进入洗牌期

车展上如祺出行带来的技术和Robotaxi体验背后,是自动驾驶产业正进入洗牌期。

自动驾驶被誉为“人工智能王冠上的明珠”,源自其技术难度之高。正因如此,过去自动驾驶行业竞争主要集中在技术领域,但如今经过多年发展,自动驾驶技术方案的趋同性开始显现。硬件层面,各家Robotaxi的传感器的配置与布置方案也基本类似。如果自动驾驶技术想要进步,需要获取海量数据和算法迭代,越向未来发展,需要的数据量就大。

对于自动驾驶公司而言,可以通过运营手段快速收集大量数据,触达长尾场景,从而实现技术的迭代更新。在国外,以Waymo、Cruise为代表的自动驾驶企业纷纷寻找出行平台合作。

2018年,Waymo在获得出行服务业务牌照后,曾在美国凤凰城通过自营出行服务平台Waymo One提供付费Robotaxi服务。但实际运营后发现流量不足订单量少,无法收集到足够的数据帮助自己技术迭代。意识到这一点后,Waymo于2019年与Lyft合作,在Lyft平台投入10辆Robotaxi,取得了良好的运营效果和数据反馈。

中国的自动驾驶公司在寻找出行平台合作时,则更青睐有车企背景的出行平台,形成“自动驾驶公司+车企+出行平台”的组合,加速推进Robotaxi商业化落地进程。目前已经形成享道出行+Momenta、曹操出行+小马智行、T3+轻舟智航、如祺出行+文远知行/小马智行等合作阵营。

具体来看,主机厂利用丰富的车辆量产经验生产Robotaxi,把控其安全性和运行的稳定性;自动驾驶技术公司专注于提供Robotaxi的自动驾驶软硬件解决方案,并且帮助主机厂在生产端进行软硬件前装或后装;出行平台,在海量真实出行数据和成熟出行服务运营经验的基础上,面向C端用户提供最直接的 Robotaxi 服务,最终实现商业变现。

目前行业有观点认为,自动驾驶汽车会先大量投放到Robotaxi等B端市场,在技术逐步成熟和市场接受度提升后,将拓展至C端消费市场。届时,车企将需要提供覆盖自动驾驶汽车全生命周期的运营服务支持。

业界正开始重视这样的观点。近日在合肥举行的全球智能汽车产业峰会上,腾讯智慧交通与出行总裁钟翔平指出:高级别辅助驾驶和自动驾驶正在步入规模化阶段,汽车企业的竞争力将来自于为用户提供长期可持续的运营服务。

与此同时,腾讯云也在寻找机会尝试入局自动驾驶运营。今年6月份,腾讯提出“车云一体化”战略发布腾讯智能汽车云,是行业首个专为自动驾驶和智能汽车而设计的云专区,以安全、开放的专有云为基,参与自动驾驶、智能汽车发展。

自动驾驶运营,新的万亿赛道

腾讯之所以也要入局自动驾驶运营,无疑是看到了潜在的巨大商机。

毕竟,一些Robotaxi试验项目由于当地运维人员稀少,只剩远程工程师的支持,以至于在外界看来,项目几乎“停运”了。这样的误解和自动驾驶运营能力的缺乏有明显的关联。

随着运营范围的不断扩大,Robotaxi最终要从B端走向C端,当自动驾驶汽车大规模上路,全生命周期的自动驾驶运营服务就更为重要。

咨询机构罗兰贝格预测,2030年全自动驾驶出租车将占据全球三分之一以上的汽车出行市场,五年内,利润可观的商业模式将会成为现实。

IDC报告预测,中国智能网联系统在汽车产业内的装配率将在2025年达到83%,出货量将增至2490万台,2024年全球L1-L5级自动驾驶汽车出货量预计将达到5425万辆。

图片来自罗兰贝格白皮书。

当数以千万计的自动驾驶汽车走进寻常百姓家,背后的车机系统迭代、驾驶决策优化、出行服务保障、用户体验提升等问题都将形成庞大的需求,这将是一个新的万亿市场。

在这个过程中,中国或将在车企、自动驾驶公司、出行平台的共同努力下,走出适合自己的发展模式,实现技术落地的“弯道超车”。

从业界实践来看,腾讯目前提出了自动驾驶云解决方案,强调数据的重要性。腾讯表示,通过一站式集成自动驾驶研发到运营全链路的广泛能力,助力自动驾驶数据存储实现10倍性能加速,算法开发环节TCO降低50%。

而有车企背景的出行平台,解决思路则各有不同。12月28日,上汽人工智能实验室(以下简称“上汽AI LAB”)与享道出行宣布,搭载上汽AI LAB自研高级别自动驾驶2.0技术的上汽享道Robotaxi在深圳前海区域启动试运营。

11月2日,国家工信部会同公安部发布了《关于开展智能网联汽车准入和上路通行试点工作的通知(征求意见稿)》,明确规定试点主体必须建立运行安全保障机制、风险与突发事件管理制度,具备安全监测平台,构建事前、事中、事后全流程保障安全运行的能力。

互联网出行平台进入自动驾驶赛道后,凭借成熟的出行服务经验和海量的运营场景、数据,正在为Robotaxi运营商业化落地提速。但如何构建对Robotaxi的远程监管和介入能力、保障车辆运行安全和服务可靠性、降低安全监管成本、提高车辆运营经济性,是当前自动驾驶运营商业化落地面临的难题之一。

据观察,当前出行平台已意识到合规、高效运营之于自动驾驶运营的重要性,享道出行和如祺出行均进行了有效探索。享道出行对外宣称“将打造全国首个全合规自动驾驶运营标杆平台”,如祺出行则始终坚持合规运营、聚焦品质服务。根据交通运输部公布的网约车月度订单合规率排名,如祺出行已多次位列全国第一,合规成绩持续领跑。

值得一提的是,在Robotaxi前瞻业务布局方面,如祺出行基于在日常运营中积累的安全管理、品质服务、合规监管等方面的丰富经验和成熟机制,前瞻性布局自动驾驶运营科技体系建设,依托人工智能和大数据技术,自主研发了全国首个开放式的Robotaxi运营监管平台,目前已经与多家自动驾驶公司完成系统与数据对接。同时,该平台也可协助政府主管部门构建一套可监管、可溯源、可追责的自动驾驶运营管理体系,为行业合规、安全、有序发展提供管理抓手。

广州车展如祺出行展示其自动驾驶运营监管平台。时代财经 摄

这套体系将如何提高自动驾驶安全性和经济性?通过深度融合车辆运营数据,如祺Robotaxi运营监管平台能实现对车辆状态、道路信息的有效监控,保障用户行程安全;凭借对车辆在不同场景下运营能力的综合评估,不断优化派单逻辑:区分有人驾驶网约车的场景与自动驾驶Robotaxi的场景,在适合Robotaxi的场景中进评估派单给哪一辆Robotaxi,从而实现有人驾驶网约车和Robotaxi混行调度效率和安全的最大化。

对出行平台而言,无论采取哪种思路,目的都是通过自动驾驶运营,推进Robotaxi商业化落地,将出行服务这门生意继续做下去;另一方面,则是通过场景服务和数据等运营,为车企提供在自动驾驶面向C端量产时必须的自动驾驶运营能力,提升自己的价值。

在这个过程中,车企也通过布局了自动驾驶运营的出行平台,逐步走过汽车产业和自动驾驶深水区,走进未来。

结语

全球自动驾驶产业正开始新一轮洗牌,万亿规模赛道即将出现发展新拐点。在国内,短期Robotaxi商业化落地,未来自动驾驶技术最终从B端走向C端,都会让“运营”的产业价值进一步放大。

在这一过程中,有车企背景的出行平台与自动驾驶公司合作,也将发挥用户数量和场景覆盖度上的优势,反哺自动驾驶技术迭代和单车能力提升,帮助产业链上下游公司技术迭代,加速推动自动驾驶技术成为可落地、可运营、可持续服务的出行商业场景,助力自动驾驶运营的商业化落地。

本网站上的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及音视频),除转载外,均为时代在线版权所有,未经书面协议授权,禁止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 方式使用。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转载使用,请联系本网站丁先生:news@time-weekly.com

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