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范式深陷增收不增利困局,二闯港股IPO折戟
图片
来源 | 时代商学院
作者 | 孙沐霖
编辑 | 徐墨
人工智能无疑是当下广受追捧的风口,但AI企业却迟迟看不见盈利的曙光。北京第四范式智能技术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第四范式”)也不例外。
第四范式是知名AI独角兽,主要提供以平台为中心的人工智能解决方案。2021年8月13日,第四范式向港交所递交首份招股书,因两度递交招股书6个月内未通过聆讯,其港股IPO状态变更为失效。
值得注意的是,近年来,第四范式收入大幅增长的同时,其亏损也持续扩大,其研发支出占收入的比例超6成。此外,第四范式虽然在以平台为主的决策类人工智能这一细分领域市占率居首,但“HBAT”四大互联网巨头的市占率紧随及后,行业竞争激烈。
营收增长但亏损扩大,股权激励猛增
顶着“前ACM世界冠军戴文渊创办的AI独角兽”的头衔,第四范式在申请港股IPO之前,在资本市场已小有知名度。
不过,知名度并不能帮助第四范式走出亏损泥潭。
招股书显示,2018年至2021年前三季度,第四范式的收入分别为1.28亿元、4.6亿元、9.43亿元、13.45亿元,同期,其毛利分别为0.55亿元、2亿元、4.3亿元、6.23亿元。可见,第四范式的收入和毛利均呈大幅增长趋势。
然而,第四范式的亏损也在逐年扩大。2018年至2021年前三季度,第四范式的综合亏损分别为3.72亿元、7.19亿元、7.49亿元、14.77亿元,可见,2021年前三季度,第四范式的亏损呈翻倍式增长,三年多以来累计亏损高达33亿元。不难发现,第四范式已陷入增收不增利的困局。
那么,第四范式的亏损为何持续扩大?从招股书来看,其研发开支、销售及营销开支、一般及行政开支三者相加,远远高出同期营业收入,严重侵蚀第四范式的利润。
2018年至2021年前三季度,第四范式的研发开支分别为1.93亿元、4.16亿元、5.66亿元、8.44亿元,占同期收入的比例分别为151.2%、90.6%、60%、62.8%。
同期,第四范式一般及行政开支分别为1.16亿元、2.24亿元、2.46亿元、4.86亿元,占各期收入的比例分别为90.7%、48.9%、26.2%、36.2%;销售及营销开支分别为9658万元、1.36亿元、2.48亿元、3.67亿元,占比分别为75.6%、29.6%、26.3%、27.3%。
可见,2021年前三季度,第四范式研发支出占比、一般及行政开支占比均有所提升。
值得注意的是,2021年前三季度,第四范式亏损显著扩大的一个重要原因在于当期员工股权激励金额猛增。2018年至2021年前三季度,第四范式员工股权激励金额分别为1.23亿元、2.33亿元、1.74亿元、6.04亿元。而2020年前三季度股权激励金额仅1.4亿元,对比可见,2021年前9月股权激励金额涨幅超过330%。
盈利能力不足,四大互联网巨头下场竞争
招股书显示,按照应用领域分类,中国人工智能行业可以分为决策类人工智能、视觉人工智能、语音及语义人工智能和人工智能机器人。

根据灼识咨询报告,2020年市场规模最大的是视觉人工智能,市场规模为391亿元,决策类人工智能市场规模为268亿元,预计2025年决策类人工智能市场规模将增长至1847亿元,年复合增长率为47.1%,有望成为增长最快的类别。
而决策类人工智能可分为以平台为中心和非以平台为重心两大类,2020年,以平台为中心的决策类人工智能市场规模达50亿元,灼识咨询预计该细分行业将以60.4%的年均复合增长率于2025年增长至535亿元。
从2020年数据来看,虽然以平台为中心的决策类人工智能市场规模仅为非平台为中心类的1/4,但其年复合增速较高。
根据灼识咨询统计,第四范式是国内最大的以平台为中心的决策类人工智能提供商,2020年市场份额为18.1%,前五大参与者合计占据50.3%的市场份额。
但是,以平台为中心的决策类人工智能这一市场规模较小的蓝海也引起了互联网巨头纷纷下场,行业竞争激烈。

如图所示,虽然招股书并未披露以平台为中心的决策类人工智能市场份额第二位到第五位的具体名称,但从简介中可以推测这四家企业分别为百度、阿里巴巴、华为、腾讯。
第四范式虽然拥有先发优势,但其亏损正在持续扩大,离盈利目标仍存在较大差距。而“HBAT”互联网巨头在资金实力、人才吸引力、品牌知名度、客户转化等方面拥有显著优势,第四范式能在市场份额第一的“宝座”上待多久呢?
值得一提的是,“AI四小龙”之一商汤(0020.HK)已率先于2021年12月登陆港股。虽然第四范式比商汤更早递交港股IPO招股书,但至今仍未上市。而对比可见,在营收规模和毛利率上,第四范式均远不及商汤。
以2020年为例,商汤的收入为34.51亿元,约为第四范式的3.5倍,商汤的毛利率为70.6%,而第四范式的毛利率为45.6%,相差25个百分点,可见第四范式的营收规模和盈利能力均远不及商汤。
人工智能行业是典型的资金和技术密集型行业,若成功实现港股IPO,第四范式或将得到大量资金以维持高研发投入。
但是,若港股IPO失败,只能靠一级市场融资的第四范式还能支撑多久?
【参考资料】
《20220223北京第四範式智能技術股份有限公司申請版本(第一次呈交)全文檔案》.披露易
(全文1948字)
本网站上的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及音视频),除转载外,均为时代在线版权所有,未经书面协议授权,禁止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 方式使用。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转载使用,请联系本网站丁先生:news@time-weekl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