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众精工财报之谜:盈利持续恶化,现金流失血,高管离职核心技术人员出走

雷映
2022-05-17 10:27:35
来源: 时代商学院

来源 | 时代商学院

作者 | 雷映

编辑 | 孙一鸣

随着A股2021年年报披露落幕,不少次新股业绩开始暴雷。

博众精工(688097.SH)于2021年5月登陆A股,其主营产品集中运用于消费电子行业,对苹果产业链存在较高依赖度。

2022年4月26日,博众精工发布其登陆科创板后的首份年报。最新年报显示,2021年该公司实现营业收入38.27亿元,同比增长47.37%;实现扣非归母净利润1.36万元,同比下滑32.25%。

然而,除了增收不增利外,该公司还面临现金流的持续失血的局面。2021年博众精工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为—5.89亿元,连续两年持续净流出。此外,该公司自上市以来还出现管理层和核心技术人员频繁离职的情况。

上市首年净利下滑超30%,盈利持续恶化

资料显示,博众精工主要从事自动化设备、自动化柔性生产线、自动化关键零部件以及工装夹(治)具等产品的研发设计与生产制造,同时,为客户提供完整的智能化生产解决方案,业务涵盖消费电子、新能源、汽车、家电、日化等行业领域。

在手机应用领域,其产品可用于手机按键上的背胶密封圈、手机开关背部垫片、摄像头支架、触摸屏组件与底壳组装等用途,苹果为其第一大客户,博众精工目前所销售的设备及治具已应用于苹果公司的手机、手表、无线耳机、笔记本、电视、平板、智能音箱及售后服务部门(applecare),几乎覆盖其全部终端产品部门。

招股书显示,2017-2020年前三季度,博众精工在消费电子领域实现的销售收入分别为18.58亿元、21.48亿元、18.2亿元、13.2亿元,占当期主营业务收入的比例分别为93.38%、85.44%、86.32%、84.03%,其中对苹果公司及其指定EMS厂商的销售收入占当期主营业务收入的比重分别为84.9%、71.82%、73.31%和65.37%。

不难发现,博众精工的业务增长高度依赖以苹果公司及其指定EMS厂商为首的消费电子行业对自动化设备的采购需求。最新年报显示,2021年,博众精工实现营业收入38.27亿元,同比增长47.37%,其中在消费电子领域实现销售收入32.45亿元,同比增长57.61%,占当期总营业收入的比例为84.8%。

与此同时,这也是该公司连续三年净利润下滑。2019-2021年,博众精工分别实现扣非归母净利润2.83亿元、2.01亿元、1.36亿元,分别同比下滑7.72%、29%、32.25%,三年间扣非归母净利润规模已下滑51.94%。

博众精工在招股书及2021年年报中解释称,2020年该公司因加大研发投入和研发人员股权激励,以及受汇率波动导致汇兑损失增加了财务费用支出,总体期间费用增加明显,因而出现收入增长而净利润下滑。2021年,该公司营业收入大幅增加,但因新业务布局前期投入、材料成本上升、研发人力及费用投入持续增加、汇率变动引起汇兑损失等因素,导致净利润下降。

时代商学院发现,2021年,博众精工的销售费用、管理费用、财务费用、研发费用分别为3.18亿元、2.4亿元、4120万元、4.62亿元,分别同比增长41.95%、增长36%、下滑24.5%、增长24.4%,增长幅度均没有超过营业收入的增长幅度,其中财务费用为下滑趋势。

从费用管控看,2021年,该公司的期间费用率为27.71%,相比2020年期间费用率的31.81%下滑4.1个百分点。

事实上,该公司盈利能力下滑主要在于营业成本上升,导致销售毛利率下滑。最新年报显示,2021年,博众精工营业成本为25.41亿元,同比增长71.39%,增长幅度相对营业收入增长幅度高出24.02个百分点,对应报告期的销售毛利率下滑至33.6%,相对2020年销售毛利率下滑9.29个百分点。

图片1 JPG.jpg

值得注意的是,博众精工毛利率下滑亦是自2017年以来的经营趋势。招股书显示,2017-2020年,该公司的销售毛利率分别为47.27%、41.77%、45.9%、42.89%,2021年的销售毛利率相对2017年的销售毛利率下滑13.67个百分点。

招股书显示,博众精工原材料主要为市购件和外购定制件两大类,市购件系伺服系统、传感器、仪器仪表等标准化的机械、电器组件或钢材、橡胶、尼龙等原材料;外购定制件系根据整机设备设计要求,需定制的各类机加工件,也就是通常所说的外协加工件,其中部分原材料需要海外采购。

上述原材料中涉及的相关大宗商品在过去三年内持续涨价,今年以来俄乌冲突亦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上述大宗工业原料供应局部紧张。

该公司在年报中解释,2021年毛利率下滑,主要因原材料和人工费用价格上涨。

此外,由于博众精工围绕苹果公司及其指定EMS厂商销售定制化产品,且境外销售占营业收入的比例超50%,因此生产交货周期长,在产品设计生产过程中存在对设计方案作出调整,进而引起公司产品成本增加的情况。

经营净现金流持续失血

然而,生产交货周期长影响的不仅仅是生产成本大增,还侵蚀了该公司的现金流,尤其在疫情防控、国际贸易摩擦升级以及俄乌冲突的时局下。

年报显示,2019-2021年,博众精工的应收账款及应收票据总额分别为8.92亿元、13.68亿元、16.78亿元,应收账款及应收票据总额三年间增长88.12%;同期该公司的存货分别为4.95亿元、12.34亿元、22.16亿元,存货三年增长了3.48倍。

最新年报还显示,2021年,该公司生产量为1.76万台/套,销售量为1.42万台/套,库存量为5824台/套,其中生产量同比增长84.54%,销售量同比增长57.01%,库存量同比增长137.33%。

换言之,该公司营业收入大幅增长的背后是,其较大部分销售额是以应收账款及应收票据的形式体现,并未在对应的现金流上回笼资金,叠加同期存货翻倍式积压,该公司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出现了持续失血状态。

图片1.png

财务报表显示,2019-2021年,博众精工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分别为2.01亿元、-2.13亿元、-5.89亿元,2019年后该公司的现金流持续失血,且净流出的规模也是翻倍式增长。

该公司在最新年报中解释称,由于自动化设备(线)生产、验收周期较长,部分生产出的产品还未经客户验收,导致2021年的库存量较去年同期增长137.33%。与此同时,2021年,公司销售订单及生产规模快速扩大,原材料采购、员工薪酬支付等经营活动产生的前期现金流出大幅增加,而销售回款存在一定周期,导致公司经营活动现金净流入为负。

总结而言,就是因为客户需求变动、生产定制化且交货周期长、以及出口运输等供应链的市场环境变动,导致该公司资金回收难度加大。未来,不排除因宏观经济形势变动,大客户经营状况重大变动、或者客户订货计划变动、相关原材料市场价格大幅下跌等因素,导致该公司出现应收账款回收风险以及存货减值风险。

多名高管离职,核心技术人员出走

经营状况的每况愈下的背景下,博众精工相关核心团队成员相继离职。

2022年4月26日,博众精工公告称,公司核心技术人员苏衍宇于近日因个人原因辞职,辞职后不再担任公司任何职务,该公司的核心技术人员从6名减少至5名。公开资料显示,苏衍宇是哈尔滨工业大学工学博士背景,2015年加入博众精工,担任该公司机器人研发算法工程师、博众机器人研发总监,负责服务机器人的研发,包括博众智能移动平台、巡逻机器人和交互机器人,完成了该公司精确定位算法的研发。

2022年2月22日,博众精工发布公告表示,公司董事、副总经理、财务总监兼董事会秘书韩杰因工作职位调整原因,辞去公司财务总监职务,但仍将继续担任公司董事、副总经理和董事会秘书职务。为确保财务管理工作的顺利开展,经公司总经理吕绍林提名并经董事会提名委员会审议通过,公司董事会同意聘任黄良之为公司财务总监。

2021年11月29日,博众精工发布公告称收到公司独立董事陈冬华的书面辞职报告。陈冬华因职务变动,根据中共中央组织部《关于进一步规范党政领导干部在企业兼职(任职)问题的意见》(中组发【2013】18号)的规定以及《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开展党政领导干部在企业兼职情况专项检查的通知》的相关要求,需要辞去公司独立董事职务以及董事会审计委员会委员、薪酬与考核委员会委员等相关职务。陈冬华对公司经营情况和财务信息无异议。辞职生效后,陈冬华将不再担任公司任何职务。公开资料显示,陈冬华自2005年至今担任南京大学商学院会计学系教授,同时自2017年开始担任博众精工独立董事、董事会审计委员会委员、薪酬与考核委员会委员等职务,历任该公司两届董事会,却选择在该公司上市不久后辞职。

2021年6月3日,博众精工发布公告称收到非独立董事胡彦平的书面辞职报告,其因个人原因申请辞去公司第二届董事会董事职务。胡彦平于2020年9月29日任职博众精工外部董事,原本任期到2023年9月28日,然上任不到一年就选择辞职,且辞职后不再担任该公司任何职务。公开资料显示,胡彦平毕业于哈佛大学,研究生学历,教授级高级工程师,享受国家特殊津贴,曾任深圳华为科技有限公司高级副总裁,具有较为深厚的技术背景。

公司成功登陆资本市场后,本应是凝聚团队战斗力、放开手脚大干一场,共同助推企业更上一层楼,然而上市一年时间内,多名公司高管和核心技术人员选择“分道扬镳”,不再担任公司任何职务,令人困惑。这背后,是否有更多不为外人所知的信息?时代商学院将持续关注。

(全文3427字)

参考资料:

博众精工招股书、年度报告.巨潮资讯网


本网站上的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及音视频),除转载外,均为时代在线版权所有,未经书面协议授权,禁止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 方式使用。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转载使用,请联系本网站丁先生:news@time-weekly.com

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