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莱蒽特聚焦中高端分散染料市场,产品差异化优势凸显
文/黄旭
10月12日,杭州福莱蒽特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福莱蒽特”)公布了首次公开发行股票申购情况及中签率信息,称本次发行价格为32.21元/股,网下最终发行数量为333.4万股,占本次发行总量的10%;网上最终发行数量为3000.6万股,占本次发行总量的90%。本次网上中签号码超3万个,中签率为0.023%。
该公司成立于1998年,主营业务为分散染料及其滤饼的研发、生产及销售,主要产品为分散染料,用于涤纶及其混纺织物的染色。其中,高水洗牢度、高日晒牢度和环保型分散染料是福莱蒽特极具核心竞争力的产品。
多年来,中高端分散染料市场被国际领先企业占据,但福莱蒽特的产品及应用服务却能做到与国际领先企业匹敌。这背后究竟是什么支撑着福莱蒽特的竞争力?
持续加码研发投入,毛利率业内领先
染料是能将纤维或其他基质染成特定颜色的化合物,通俗讲便是纺织物染色中所用到的着色材料。按照性质及应用方法,可将染料分为分散染料、活性染料、硫化染料、还原染料、酸性染料、直接染料和阳离子染料等若干类别。福莱蒽特主导的产品为分散染料,具备高水洗牢度和高日晒牢度等优势。
目前,国产染料仍处在世界染料市场的中低端消费领域,染料包括牢度在内的多项指标与国外先进水平相比,不够优异。福莱蒽特凭借其优秀的研发能力,开发了产品质量稳定、色谱齐全、符合环保标准及具有高水洗、高日晒牢度等多个高牢度指标的分散染料,成功打开了细分市场。
与此同时,该公司还具备强大的应用研发实力。现阶段,国际化服装品牌不断缩减印染企业的交期,降低单批次同类产品产量,增加不同面料、色彩等类型产品的批次需求,但对于产品颜色的光源色变异(三种光源下对色)、色牢度和环保等指标要求日益严格。
针对该类生产特点,福莱蒽特基于多年积累的应用技术实力,从两方面入手。
一方面,研发中心与市场营销管理中心进行协同工作,在销售前期即联合参与解决下游客户的实际生产问题,通过公司的色彩配方数据库,快速提供合适的染料产品及完整有效的生产工艺方案,或直接研制新型染料并匹配合适的生产工艺方案。
另一方面,研发中心与市场营销管理中心协同挖掘国际流行时尚颜色趋势,应用技术团队在每年第三季度将次年的国际流行色彩颜色,转化成实际的面料颜色,产生的染、助剂配方组合、颜色色样与完成色样的数据文档、生产工艺、生产注意事项和成品牢度性能等系列技术资料。
资料显示,2018—2020年,福莱蒽特研发投入分别为2552.02万元、2914.17万元、2935.97万元,呈稳步上升态势。目前,该公司拥有的核心技术和关键生产工艺共计15项;正在从事的研发项目共计21项,其中有7项已进入试生产阶段。
截至2020年期末,福莱蒽特研发中心的研发人员合计68人,下辖产品研发部、应用研发部、实验室、检验室及研究院。其设立的研究院,系省级企业研究院,专门从事高端分散染料的研究与开发,加快研究成果的产业化进程。
得益于研发、技术优势以及精准的产品定位,福莱蒽特染料业务的毛利率一直高于行业其他可比上市公司。据悉,目前同行染料业务中,均含有活性染料,而福莱蒽特专注于分散染料业务,且分散染料产品中毛利率较高的高水洗、高日晒牢度分散染料的收入占比较高,因此整体毛利较高。
未来,该公司仍将以高水洗和高日晒牢度分散染料、环保型分散染料作为公司主导产品。随着募投项目“环保型染料信息化、自动化提升项目”建成达产,其中高端分散染料的产能将得到进一步提升。因此,该公司的高毛利率具有可持续性。
生产工艺优势凸显,业绩增速远超同行
近年来,随着环保及安全生产的要求日益提高,政府执法力度不断加强。受安全环保整治影响,部分染料及原材料、中间体生产企业包括大型上市公司面临停产限产,部分不达标小企业永久退出市场,行业集中度进一步向优势龙头企业集中。
在国家政策的倒逼之下,福莱蒽特作为行业内技术较为先进的染料企业,抓住机遇,通过改良旧工艺、推行新工艺,降低了生产过程中“三废”的排放,提高了产品的转化率及生产的安全性水平。
由于一直重视安全生产与环境保护,福莱蒽特生产经营活动未受安全环保整治影响,受益于行业内部分企业停产导致的产能订单转移,该公司2018年实现分散染料销售1.2万吨,同比增长11.86%。同时,受益于当年分散染料价格的高位运行,福莱蒽特2018年实现营业收入7.36亿元,同比增长 42.81%。该公司行业地位得到显著提升。
在安全生产和清洁工艺上,福莱蒽特拥有较多的先进技术,实现了环保、经济及安全的生产目标。例如,其自主研发的高水洗染料偶合组分(AMA、P0023B)合成工艺,通过使用结晶法及摒弃冰醋酸使用的方式,在大幅度降低废水化学需氧量的同时,提高了产品收率及生产安全性。环保型二氯系列染料合成过程中,使用稀酸、冰水及相关稳定剂进行制备重氮盐,避免了传统工艺中使用溶剂精制存在的安全隐患,在优化生产工艺流程的同时,大幅度提升了生产的安全性。
此外,福莱蒽特在不同厂区设有专门的废水处理区域,建有专用的污水处理装置,采用成熟的废水处理工艺进行处理。该公司污水经处理后达到了《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8978-1996)中三级标准和开发区污水处理厂接管要求,做到了达标排放。
据招股书,2018—2019年,福莱蒽特营业收入及净利润增速均远超行业均值;2020年,在新冠疫情影响下行业需求放缓、染料价格整体回落的背景下,该公司营业收入及净利润下滑幅度在合理、可控范围,较同行业上市公司降幅更小,可见其行业竞争力显著。
这主要系,在国内安全环保整治趋严,行业部分产能停产限产、部分产能永久关停背景下,福莱蒽特积极把握行业整合机会,挖掘原有客户需求、积极开拓新客户,不断完善销售渠道、扩大销售规模。
2019年初,该公司初全资收购福莱蒽特科技,福莱蒽特科技分散染料产能1.2万吨,福莱蒽特生产规模、销售规模显著扩大,行业地位提升;在收购福莱蒽特科技后,福莱蒽特产能布局得到优化,使得整体效益进一步体现。
2020 年,受境内外新冠疫情影响,染料行业上市公司业绩均出现明显下滑。福莱蒽特凭借差异化产品优势,提供综合毛利率高于同行的高水洗、高日晒牢度染料,更具市场竞争力;以及科技效益的逐步释放,业绩下滑幅度相对较小。此外,收购福莱蒽特科技,公司整体产能提升后优化相关销售策略,以应对新冠疫情带来的不利影响。
持续专注差异化产品,致力成为国内一流供应商
据中国染料工业协会及中国产业信息网资料显示,我国染料制造行业总产量由2000年的25.7万吨上升至2018年的81.3万吨。由于我国的染料工业迅速发展,增速全球领先,自2005年起,中国的染料产量已位居世界第一。
“十一五”期间,我国染料年均产量约72万吨;“十二五”期间,我国年均染料产量约87万吨;进入“十三五”期间,我国染料行业产量继续保持增长趋势。目前,据卓创资讯,我国染料产量约占世界70%。
分散染料是目前所有染料类别中最为重要的品种。中国染料工业协会 2018 年公布的数据显示,国内分散染料产量占 46%,活性染料占 33%。分散染料的占比最大,原因是分散染料由于其特殊的结构,成为了聚酯纤维(涤纶)的首选染料。
销售收入方面,我国染料、有机颜料及中间体行业在过去几年基本保持平稳增长趋势。据中国染料工业协会数据,2018年,该行业销售收入为681.5亿元,同比增长15.31%。
凭借20余年的从业经验,福莱蒽特在染料制造行业已积累了一批稳定优质的客户资源,包括大型的纺织印染厂商和染料贸易商等客户,并与之建立了较为紧密的合作关系。该公司生产的分散染料产品凭借其优异的性能,为客户解决了“牢度低”、“染色不深”、“易产生色差”和“不易均染”等方面的应用难题,满足了客户的多样性需求,在下游行业建立了良好口碑和品牌形象。
福莱蒽特品牌已在国内树立起良好的声誉,在行业内具有广泛的市场影响力。2018年,其“FLAPERSE”品牌被杭州市商务委员会评为“杭州出口名牌”;2019 年,“FLAPERSE”品牌被浙江省商务厅评为“浙江出口名牌”。
得益于品牌影响力以及优质客户开拓优势,报告期内,福莱蒽特应收账款周转率、存货周转率均高于同行,回款及销售均得到有效保障。随着品牌影响力的逐步扩大,福莱蒽特经营规模有望乘着行业上行的机会再跨新台阶。
福莱蒽特致力于成为国内高档分散染料领域一流的染整应用方案提供商,未来将继续专注于差异化分散染料产业。在现有高档分散染料产品系列基础上,始终把客户需求放在首位,坚持以市场为导向,坚持科技创新、追求效益和安全生产和环保并重,不断丰富公司产品系列,不断提升公司产品品质,不断提高公司生产自动化、信息化、环保化水平,全力打造国内领先的高档分散染料企业。
为实现上述发展目标,福莱蒽特将对标行业内领先的国内外企业,通过敏锐把握纺织染料行业技术发展趋势,深入挖掘下游客户需求,捕捉市场新兴机遇,提高在高档分散染料领域的市场占有率。
同时,该公司还将提高产品研发创新能力作为重点工作内容。通过内部研发团队建设、内部研发创新激励制度设置,持续推出高水洗牢度、高耐光牢度、高环保要求以及最佳染色性能等高档分散染料产品。此外,在实现公司产能扩张,不断提高公司生产过程的自动化、信息化和环保化水平的同时,加强销售体系建设,提升销售团队管理水平和效率,及时响应快速变化的国内外市场形势。
加强公司产品品牌建设,不断提升公司产品品牌在下游市场的认知度与认可度;推进人力资源管理,建立各类专业人才梯队。优化企业信息化建设,不断提升公司专业化管理水平;寻求兼并收购机会,提升公司综合竞争优势,保障公司在行业中的领先地位。
本网站上的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及音视频),除转载外,均为时代在线版权所有,未经书面协议授权,禁止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 方式使用。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转载使用,请联系本网站丁先生:news@time-weekl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