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代投研证券行业周报第8期 | 千亿网红雪球产品迎全面自查,券商金融创新不可忽视合规风控
时代商学院研究员 孙一鸣
一、市场表现
上周(8月9—13日),沪深300指数上升0.5%,A股证券(申万)指数上升2.09%,板块跑赢沪深300指数1.59个百分点,在104个申万二级行业周涨跌幅中排名第53位;年初至今,沪深300指数下跌5.09%,证券指数下跌11.99%,板块跑输沪深300指数6.9个百分点,在104个申万二级行业涨跌幅中排名第89位。
上周A股证券业周涨幅前三分别是东方证券(10.47%)、广发证券(9.81%)、国投资本(8.71%);周跌幅前三分别是国金证券(-5.4%)、财达证券(-0.44%)、光大证券(-0.26%)。
二、行业及重要企业动态
1.中证协启动2021年度券商并购重组财务顾问业务执业能力评价
8月12日,中国证券业协会向券商下发《关于开展2021年度上市公司并购重组财务顾问业务执业能力专业评价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通知》显示,各证券公司需在8月25日前通过协会数据报送系统填报2021年度专业评价申请,填写财务顾问执业能力指标数据表并提交电子版申请材料。
据悉,财务顾问执业能力评价指标包括证券公司分类结果、项目数量、交易金额、业务净收入、业务质量、诚信状况等六项。其中,项目数量指标和交易金额指标以2020年1月1日至2020年12月31日获得证监会核准的上市公司并购重组项目数、交易金额为依据。
2.深交所出手IPO报价专项检查:6家私募、1家公募、1家券商等9家机构在列
8月12日,深交所发文称,关注到少数网下投资者在报价过程中出现改价频次多、改价幅度大、报价持续高度一致等异常情况,据此,再次联合中国证券业协会对相关9家网下投资者开展专项检查。检查对象包括6家私募基金管理人、1家基金公司、1家证券公司及1家财务公司。下一步,深交所将根据检查情况确定后续工作措施。
3.又现“地板价”,申万宏源600亿金融债承销或仅收6万承销费
日前,广发银行公示了2021-2022年金融债券发行服务机构(主承销商)选聘采购项目的中选结果。从此次金融债项目来看,广发银行拟通过集采选定最多不超过6家中选供应商作为主承销商,由其向广发银行提供2021-2022年共计600亿元金融债券发行服务并执行相关工作。
但在最终中选的6家主承销商中,申万宏源(000166.SZ)却给出了0.0001%的承销费率,也即百万分之一。以此计算,即便申万宏源能揽下全部600亿元金融债发行工作,该公司也只能获得6万元的承销费用。
4.摩根大通证券将成中国首家外资全资控股证券公司
近日,证监会已对摩根大通证券(中国)有限公司控股股东——摩根大通国际金融有限公司受让5家内资股东所持股权,成为摩根大通证券(中国)唯一股东的事项准予备案。摩根大通证券(中国)将成为中国首家外资全资控股的证券公司。
5.监管发文严控“雪球”产品风险
针对销售火爆的“雪球型自动敲入敲出式券商收益凭证”(以下简称“雪球”产品),监管部门日前发布通报,要求各证券公司持续强化风险意识,切实加强相关业务条线合规风控体系建设。监管部门将对证券公司发行此类产品的销售适当性管理和风险管理水平加大检查力度,对于风险管控不足的公司,将依法从严采取监管措施,同时对相关责任人层层追责。
据了解,“雪球”产品是场外期权模型的一种。“雪球”产品的收益依赖于挂钩的标的价格的波动幅度。目前,境内市场上“雪球”产品最常见的挂钩标的为中证500指数。
6.券商首份中报出炉!华西证券上半年营收同增近20%
8月12日晚间,华西证券(002926.SZ)披露2021年半年度报告,上半年该公司实现营业收入25.08亿元,同比增长19.79%;实现净利润9.30亿元,同比增长0.81%。经纪业务和投资业务收入增加成上半年该公司营收增长的主要原因。
7.因未能发现重大资产重组项目三大问题,长江证券两保代被上交所警示
8月11日,长江证券(000783.SZ)两位保荐代表人谌龙、刘冠男作为*ST德新(603032.SH)重大资产重组项目主办人因未能勤勉尽责,未能发现*ST德新销售订单确认不准确、研发费用核算不准确、职工薪酬支付不规范三大问题,被上海证券交易所予以监管警示。
8.国金证券拟定增募资不超60亿元
8月10日晚间,国金证券(600109.SH)发布2021年度非公开发行A股股票预案。公告显示,国金证券本次非公开发行A股股票数量不超过7亿股(含7亿股),募集资金总额不超过60亿元(含60亿元)。具体投向为:资本中介业务投入不超过20亿元,证券投资业务投入不超过15亿元,向全资子公司增资不超过5亿元,信息技术及风控合规投入不超过5亿元,补充营运资金及偿还债务不超过15亿元。
三、每周观察:千亿网红雪球产品迎全面自查,券商金融创新不可忽视合规风控
上周,监管层关于强化“雪球”产品风险管控的消息引起市场热议。据悉,今年以来,“雪球”产品销售极为火爆,近期更是出现上线即秒杀脱销的现象,目前“雪球”产品规模已达千亿元左右。
资料显示,“雪球”产品的全称是“雪球型自动敲入敲出式券商收益凭证”,是一种底层资产面向合格投资者的场外衍生品。其中,“小雪球”产品保本、收益浮动,“大雪球”产品则承担风险,获得高票息,目前市场上追捧的多为“大雪球”产品。
据悉,目前雪球类产品的发行主力军是8家证监会指定的一级场外期权交易商,包括广发证券、国泰君安、华泰证券、招商证券、中金公司、中信建投、申万宏源和中信证券。
以申万宏源挂钩中证500的非保本型雪球产品为例,该标的挂钩中证500,敲入价格为75%,敲出价格为100%,期限为18个月,只要市场跌幅不超过敲入价格,年化收益率为15.6%。
时代商学院认为,雪球类产品之所以受到热捧,与其具有高收益特征有极大的关系。在市场利率整体下行和资本市场呈震荡走势的环境下,极少有产品能像“雪球”产品一样提供年化15%左右的高收益。但该类产品的缺点是锁定了流动性,一旦发生敲入(即刺破安全垫),浮亏后不能提前终止,而是被动持有到期,投资者需要承担标的下跌带来的全部损失。
值得注意的是,“雪球”产品的宣传和销售渠道,不仅仅局限于证券公司,也现身于一些银行理财端的销售渠道,部分宣传和销售人员将“雪球”产品按照“类固收”的产品宣传,夸大收益,强调亏损概率极小,误导投资者。
此外,证券公司也存在一定的对冲不充分和表内亏损的风险。目前,证券公司波动率敞口缺乏较好的对冲工具,波动率对冲整体较粗糙。考虑到雪球类产品结构适用环境具有较强周期性,若市场走势出现趋势性下滑,同时伴随挂钩标的波动率走低、股指期货负基差大幅收敛,证券公司对冲成本将大幅增加,极端情况下可能导致证券公司大幅亏损。
因此,近日监管部门已经向各券商发文,要求强化“雪球”产品的风险管控,提醒各证券公司应持续强化风险意识,切实加强相关业务条线合规风控体系建设。下一步,监管将对证券公司发行的“雪球”产品的销售适当管理和风险管理水平加大检查力度。
时代商学院认为,任何金融创新都必须在依法合规、风险可控的前提下进行。作为场外衍生品工具,“雪球”产品本身没有好坏之分,但关键是要卖给适合的合格投资者。证券公司应持续加强对分支机构的管控和销售人员培训,避免片面强调收益,诱导和误导投资者购买产品,应客观揭示投资者可能面临的信用风险和市场风险,充分提示相关亏损风险并进行留痕,并对相关产品采取针对性的风险防控措施。
换言之,创新要以“稳”为前提,只有创新发展与合规风控并重,才能确保创新始终行进在正确的航道上,才能让证券行业的规范化发展、可持续经营行稳致远。
【风险提示】
经济复苏不及预期;金融监管政策持续收紧;股市指数大幅下跌;资本市场改革进度不及预期。
本网站上的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及音视频),除转载外,均为时代在线版权所有,未经书面协议授权,禁止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 方式使用。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转载使用,请联系本网站丁先生:news@time-weekl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