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PO市场周报|证监会离职人员“入股”受监管,中介机构免责式核查被喊停

黄祐芊
2021-06-28 10:11:47
来源: 时代商学院

时代商学院研究员 黄祐芊

【上周回顾】

7过7,中泰英科上会前夕撤回申请

上周(6月21日至25日),A股合计有7家企业首发上会,过会率100%。7家过会企业有3家来自创业板,分别为通行宝、信邦智能、华厦眼科;3家来自科创板,分别为巨一科技、翱捷科技、国芯科技;1家来自深交所主板,为青食科技。

值得注意的是,计划于6月25日上会的中科英泰临阵逃脱,于6月24日撤回IPO申报。此前,该公司先后被上交所问询两轮,问询范围覆盖行业定位、核心技术、客户、科创属性等方面。

截至6月25日,今年已合计有216家IPO企业上会,过会率为91.2%;2020年同期,合计有157家企业上会,过会率为96.18%;2019年同期,合计有79家企业上会,过会率为89.87%。时代商学院梳理IPO上会情况发现,2021年一季度,上会企业数量明显增多,但到了第二季度,上会企业数量比一季度明显下滑,但仍比前两年同期上会企业数量多。

新股上市方面,上周A股合计有10家新股上市。其中,科创板5家、创业板2家、上交所主板1家、深交所主板2家。10家企业的平均中签率为0.04%,首发市盈率均值为23.64倍。

图片1.png

【本周概览】

一、9企排队上会,注册制板块“独领风骚”

本周(6月28日至7月2日),9家企业即将首发上会,皆来自注册制板块。其中,科创板3家,分别为百济神州、华强科技、中自环保;创业板6家,分别为蜂助手、佳缘科技、洁雅股份、凯旺科技、喜悦智行、一通密封。

按行业看,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合计有2家,其余企业分别来自互联网和相关服务、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橡胶和塑料制品业、通用设备制造业、娱乐业、医药制造业。

按营业收入规模看,2020年,华强科技营收规模最高,为40.22亿元。该公司主要生产个体/集体防护装备,是国内特种防化军工企业。产品涵盖防毒服、防毒面具等。

图片2.png

二、部分IPO企业风险提示

基于招股说明书,时代商学院整理了佳缘科技、洁雅股份、一通密封的主要风险点。

1.佳缘科技

(1) 无法保持业务持续增长的风险

长期以来,佳缘科技持续扩大客户群体并覆盖多个垂直领域。其技术实力、市场推广力度以及能否以具有竞争力的价格提供满足客户需求的解决方案等因素都将影响该公司保留现有客户及吸引新客户的能力。

随着商业应用场景的多元化和客户群体的增长,佳缘科技若无法持续提供满足客户需求的产品及解决方案,可能限制该公司留存现有客户和吸引新客户的能力,对业务及经营业绩产生不利影响。

(2) 预收款项覆盖支出成本比例较低的风险

报告期内,佳缘科技预收款项占存货的比例分别为14.13%、3.64%、2.14%,逐年下降,主要系该公司业务规模扩大所致。如相关项目无法顺利执行,或执行后不能顺利收回项目款项,将对佳缘科技业绩造成不利影响。预收款项覆盖支出成本比例较低,需要该公司加大营运资金投入,对其现金流造成了不利影响。

2.洁雅股份

(1) 客户集中度较高的风险

报告期内,洁雅股份向前五名客户的销售额合计占当期营业收入的比例分别为88.54%、90.11%和90.02%。目前,我国湿巾行业市场集中度较高,其中外资品牌占据了国内大部分的市场份额。该公司主要采取ODM/OEM的模式为利洁时ENA、Woolworths、强生公司、欧莱雅集团、3M、贝亲等世界知名公司生产湿巾类产品。

目前,洁雅股份自有品牌湿巾产品销售收入规模较小,收入主要来源于为前述知名公司的ODM/OEM销售收入,因此客户较为集中。如果该公司主要客户采购计划或生产经营状况发生重大不利变化,将会对其收入和利润产生较大影响。

(2) 经营业绩下滑的风险

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在全球范围内爆发,消费者对抗菌消毒湿巾的需求大幅上升。洁雅股份在满足现有客户订单需求的同时,积极开发新客户,承接的医用及抗菌消毒系列湿巾订单大幅增加。2020年度,洁雅股份该类湿巾销售收入达到32,281.54万元,其中,向新增客户利洁时ENA销售该类湿巾,并取得收入26,082.69万元,占当期营业收入的比例为35.10%,是公司营业收入显著增长的重要因素。

但疫情引起的经营业绩快速增长具有一定的偶然性,如果未来疫情好转导致该公司相关产品市场需求下降订单减少,或新客户开发不及预期,未来该公司业绩存在下滑的风险。

3.一通密封

(1) 主要客户资本支出减少的风险

受全球疫情蔓延、世界经济下行、各种不确定不稳定因素增加的影响,2020年上半年石油石化产品市场需求大幅下降,叠加国际油价暴跌的影响,对石油石化行业带来较大冲击,对一通密封主要客户经营业绩产生不利影响,亦对行业内大型项目的建设实施进度产生了较大影响。

下半年疫情缓解之后,中石化和中石油等主要客户抓住国内市场需求恢复机遇,全力扭转疫情和低油价带来的困局,生产经营和盈利水平已大幅好转,资本支出亦正在加快恢复。

但如果市场环境再次出现不利变动,下游客户的业绩将持续承受较大压力,可能导致其对资本支出的具体时间和项目种类做出调整,甚至在短期内暂时减少资本开支,将对一通密封产品销售和经营业绩造成较大不利影响。

(2) 存货发生跌价的风险

报告期各期末,一通密封存货的账面价值分别为7,083.77万元、5,965.07万元和5,238.60万元,占当期营业成本的比例分比为85.75%、52.34%和61.34%,总体上存货规模较大。该公司存货主要是库存商品和发出商品,且以定制化产品为主,同时,为保证对客户备件需求的及时响应,亦会维持一定的产品库存量。

报告期内,一通密封存货的变动趋势符合自身业务发展的需求,但如果存货金额持续增大,将占用更多的资金,降低经营效率,同时也可能产生存货呆滞或跌价的风险,进而对该公司的经营业绩产生不利影响。

【本周观察】

证监会离职人员“入股”受监管,中介机构免责式核查被喊停

为规范证监会系统离职人员入股行为,维护资本市场良好秩序,5月28日证监会发布的《监管规则适用指引——发行类第2号》,即系统离职人员入股行为监管指引(以下简称“指引”),要求中介机构按照该指引对企业做好核查工作,并在提交发行申请文件时,同步提交上述核查的专项说明。

根据指引,首次公开申请发行股票、存托凭证、及申请在新三板精选层挂牌的企业均被列入排查范围,自今年6月1日起实施,已受理企业皆须按照指引执行。

指引明确对专项内容提出要求,主要分为三大类:一、是否存在离职人员入股情形;二、若存在离职人员入股但不属于不当入股情形的,需说明其基本信息、入股原因、入股价格及定价依据、入股资金来源等;三、若存在离职人员不当入股情形的,应予以清理,并说明清理过程、是否存在相关利益安排等。同时,中介机构应持续关注涉及离职人员入股的重大媒体质疑,及时进行核查并提交核查报告。

对于离职人员不当入股行为,证监系统进行了定义,包括利用原职务影响谋取投资机会、入股过程存在利益输送、在入股禁止期内入股、作为不适格股东入股、入股资金来源违法违规等。

距离该指引实施即将满月,时代商学院通过整理公开资料发现,不少IPO企业已收到监管机构对于股东核查的问询,有的企业甚至在经历三轮问询后仍被追问股东信息及核查结果。

计划在本周二(6月29日)上会的一通密封便是其中一员。该公司于自2020年7月3日提交IPO申报材料,当月31日接受第一轮问询,目前已经历三次问询。今年6月3日对问询回复中的财务数据进行更新后,于17日又收到深交所关于股东信息、股份代持等问题进行核查并出具专项说明的意见落实函。

据证监会,指引实施以来,对督促市场主体按照规定规范股东入股行为取得积极效果。但在具体执行过程中,存在部分中介机构为免除责任而扩大核查范围的情况,对一些持股主体无法穿透、持股比例极小的股东也进行核查,增加了企业负担。

对此,证监会发行部副主任李维友表示,中介机构要坚持实质重于形式、尽量量化重要性原则,对正常项目常态推进审核。对于持股较少、不涉及违法违规“造富”等情形的,中介机构实事求是出具意见后可正常推进项目,及时纠正中介机构在核查工作中存在的免责式、简单化等不良倾向。

时代商学院认为,指引的出台将大幅改善证监系统离职人员突击入股的现象,从根本上杜绝部分人员利用原有职务影响,从而获得对其它股东不公平的待遇。从工作量看,上述核查程序在以往IPO申报中也会进行,只是指引明确规定要对此出具专项报告,因此中介机构的工作量增幅不大。尤其对股权结构稳定且股东人数较少的IPO企业而言,中介机构出具此类专项报告的压力较小,对IPO进度影响较小。

本网站上的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及音视频),除转载外,均为时代在线版权所有,未经书面协议授权,禁止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 方式使用。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转载使用,请联系本网站丁先生:news@time-weekly.com

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