冠石科技主业变动频繁,拟募投项目前景存疑
2020-08-26 10:34:02
来源: 时代商学院
时代商学院研究员 陈鑫鑫
近期南京冠石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冠石科技”)在证监会网站报送其招股说明书,拟登陆上交所主板。冠石科技的主要产品为半导体显示器件及特种胶粘材料,其中半导体显示器件包括偏光片、功能性器件、信号连接器等。
时代商学院发现,成立至今,冠石科技的主要业务频繁变动,成立时以轨道交通的特种胶粘材料为主,随后为显示面板的各种胶粘类辅材、耗材,近期偏光片又晋升为第一大业务,当前业务略显多元化。多元化虽使冠石科技的营收规模不断增长,但其毛利率却严重下滑且明显低于专注主业的同行对手。
即使如此,冠石科技仍拟募资开拓新业务——液晶面板的生产销售。但资料显示该业务竞争激烈,近年来不少企业减产退出,该业务的前景存疑。此外,冠石科技还涉嫌IPO前低价突击入股。
【企业档案】
资料显示,冠石科技成立于2002年,实际控制人张建巍直接持有该公司 83.60%的股份,并通过镇江冠翔间接控制4.11%的股份,合计控制该公司 87.71%的股份。

一、主业频繁变更,多元化下毛利率剧降
招股书显示,成立以来,冠石科技的主要业务频繁变动,十分不稳定。成立初期,冠石科技主营业务以加工、销售各类特种胶粘材料为主,下游客户主要集中在轨道交通及汽车行业,此后逐渐拓展至显示面板制造企业,为后者提供显示面板生产所需的各种胶粘类辅材、耗材。2014 年起,冠石科技开始聚焦显示行业,将主要业务变为功能性器件产品的生产和销售,自2015 年起先后在南京、咸阳、成都投资建设 7 条偏光片加工生产线。偏光片是液晶面板的核心材料之一。
从数据来看,如图表2所示,2017年偏光片仅为该公司第四大业务,业务收入仅为3244.96万元,占总营收的比例为10.54%,而到2019年该业务已晋升为第一大业务,业务收入达4.56亿元,占总营收的比例达51.62%。
而2017年其第一大业务特种胶粘材料的业务收入则从8361.79万元萎缩至2019年的6799.14万元,占总营收的比重从27.15%下降至8.14%;而第二大业务生产辅耗材业务收入占总营收的比重也从19.9%下降至6.34%。

然而,时代商学院注意到,虽然偏光片业务收入增长迅速,但近年来偏光片业务的毛利率大幅下滑,已降至较低水平,且间接导致冠石科技整体毛利率下降。2017—2019年,其偏光片业务的毛利率分别为70.06%、28.96%、8.31%,而整体毛利率分别为34.07%、29.53%、22.07%,降幅明显。
时代商学院注意到,偏光片业务分为“原料自购”和“受托加工”两种模式。受托加工模式中,客户提供原材料甚至生产线,冠石科技向客户收取委托加工费;原料自购模式中,冠石科技则需自购原材料加工,并承担原材料价格波动的风险。
冠石科技于2018年开始采用原料自购模式,但该业务毛利率较低,2018—2019年其毛利率仅分别为5.33%、5.27%,但同期该模式的销售收入占偏光片业务收入比例迅速提升,分别为 61.70%、91.42%。此外,受托加工模式的毛利率也出现显著下降,2017—2019年其毛利率分别为70.06%、67.03%、40.7%。受此因素影响,偏光片业务的毛利率迅速降低,已处于盈利的边缘。
与同行三利谱(002876.SZ)对比,冠石科技2019年的原料自购模式毛利率(8.31%)显著低于三利谱(16.6%)。冠石科技解释称,公司偏光片原料自购模式毛利率水平低于三利谱的主要原因是,公司与三利谱偏光片业务在产业链中的位置不同,三利谱偏光片产业链较为完整,包括偏光片前端卷材生产及后端偏光片裁切,而公司偏光片原料自购业务主要为偏光片后端裁切,故公司偏光片原料自购模式的毛利率水平低于三利谱。
可以看出,三利谱之所以取得毛利率的领先,很大程度上源于其专注偏光片业务,打通产业链,而与其对比,冠石科技的业务就略显多元化,主业频繁变动,导致竞争力较弱。
二、拟募资开拓液晶面板业务,竞争激烈前景存疑
在原本业务已偏多元化的情况下,冠石科技仍拟通过IPO募资开拓新业务。招股书显示,本次IPO的募投项目为功能性结构件、超高清液晶显示面板及研发中心,计划投资额为5亿元。具体来看,该项目的建设内容包括4K、8K 液晶面板生产线、功能性器件/结构件生产线、研发中心。
其中4K、8K 液晶面板生产线为新业务,属于偏光片业务的下游。资料显示,当前液晶面板行业竞争激烈,产能过剩迹象显著,液晶面板的价格持续下降。2019年,液晶面板龙头京东方A(000725.SZ)在营收同比增长19.51%的情况下,归母净利润同比下降44.15%。
韩国液晶面板龙头更是开始减产甚至退出,其中LG集团旗下面板企业LG Display为应对大尺寸LCD面板价格下滑,从2019年6月开始全面减产,并计划将于2020年底停止韩国国内LCD电视面板的生产。三星Display则于2019年10月表示,已暂停在韩国的一条LCD生产线,并逐步退出LCD市场。
时代商学院认为,液晶面板行业竞争激烈且存在规模效应,与京东方等规模庞大的头部企业相比,冠石科技几无竞争优势,该业务前景不明。
招股书指出,冠石科技的液晶面板达产后年销售收入预计达7.3亿元,有可能成为冠石科技另一主要业务。然而,时代商学院认为,由于优势较小,该业务可能会如偏光片一般,时常处于盈利的边缘。且该项目建设周期为3年,届时不排除行业马太效应加剧、中小企业被迫退出市场的可能性,该项目能否顺利推进存疑。
三、涉嫌IPO前低价突击入股
2019年12月初,上海祥禾涌原股权投资合伙企业等四家企业以18.24元/股的价格增资入股冠石科技,四家企业合计出资8800万元,入股后共计持股比例达8.8%。
2020年1月13日,冠石科技便与安信证券签署了IPO辅导协议,开始冲击IPO。这也意味着,上述四家企业在增资入股仅仅1个多月后,便迎来了入股企业的IPO良机,涉嫌IPO前突击入股。
对此,冠石科技回应时代商学院称,冠石科技基于未来发展战略,巩固冠石科技在行业内的市场地位和技术,经过股东同意引进上述企业并增资,属于市场化运营。
从增资价格来看,根据此次入股的出资额及持股比例计算,冠石科技的估值应为10亿元。而根据招股书,本次IPO拟发行不超过1827.5万股,发行后总股本不超过7310万股,而此次IPO拟募资金额为5亿元,据此推算,冠石科技此次发行的估值约为20亿元,较2019年12月估值增长1倍,增资价格明显偏低,不排除其中有利益输送的嫌疑。
此外,招股书显示,双方还存在对赌协议,具体条款为:如冠石科技不能在2020 年 12 月 31 日之前完成 IPO 申报并被中国证监会受理,或该次 IPO 申请最终被否决、终止、主动撤回,则投资人有权要求张建巍以约定价款(投资人本次增资金额加 8%年息)回购投资人在本次增资中取得的全部或部分股权。
而到了2020 年 4 月 10 日,在对赌协议尚未完成的情况下,双方即解除了协议,协议仅维持了四个多月。时代商学院认为,此次解除对赌协议很可能是为了增加IPO审查通过的几率,而双方私下是否另有协议则不得而知。时代商学院就此向冠石科技发函询问,冠石科技回应称对赌协议已全部解除,双方不存在私下协议。
【严正声明】本文(报告)基于已公开的资料信息撰写,文中的信息或所表述的意见均不构成对任何人的投资建议。文章版权归原作者及原出处所有,未经时代商学院授权,任何媒体、网站及其他公众平台不得引用、复制、转载、摘编或以其他任何方式使用上述内容。获得授权转载,仍须注明出处。(联系邮箱:TimesBusiness@163.com)
本网站上的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及音视频),除转载外,均为时代在线版权所有,未经书面协议授权,禁止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 方式使用。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转载使用,请联系本网站丁先生:news@time-weekl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