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里被打压“风波”暂停,美官员:政府正忙于“对付”TikTok
美国商务部长罗斯在当地时间8月17日接受福克斯商业频道采访时也表示,“美国现在正忙于对付TikTok,还未对阿里巴巴采取任何正式行动。”
上周末,一则“特朗普准备打压阿里巴巴”的消息让不少人为这家中国电商巨头捏了一把汗。
据路透社8月15日报道,当美国总统特朗普在新闻发布会上被彭博社记者问及他是否正在考虑禁止阿里巴巴等其他中国企业时,他回答道:“是的,我们正在考虑其他的事情。”
美国总统特朗普对限制阿里巴巴的回应引发强烈关注。(图源:POLOTICS)
但彭博社在报道中并没有明确称特朗普有意打压阿里巴巴,而路透社也为了避免误解,选择将报道的标题改为《特朗普考虑在字节跳动之外对其他中国企业施压》。
值得注意的是,美国商务部长罗斯在当地时间8月17日接受福克斯商业频道采访时也表示,“美国现在正忙于‘对付’TikTok,还未对阿里巴巴采取任何正式行动。”
目前来看,揣测特朗普是否有意“点名”阿里巴巴似乎没什么意义,而阿里巴巴官方也为对此作出任何表态。8月17日周一开盘,甚至在罗斯为阿里一事澄清之前,阿里的股价就涨了回来。

8月17日周一开盘,阿里巴巴的股价在罗斯为其澄清之前,就涨了回来。(图源:CNBC)
对此次的“点名”风波,中国社科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助理研究员杨子荣认为,特朗普禁止阿里巴巴在美国的业务是有可能的。
杨子荣在8月18日接受时代财经采访时表示,“对于特朗普而言,无论是禁止TikTok和微信,还是打压阿里巴巴,都是服务于其竞选。由于TikTok和微信在美业务量更大,打压它们在美国内会造成更大的影响,故而成为特朗普打压的首选目标。”
阿里的“美国往事”
当阿里巴巴于2014年9月选择在纽交所上市时,一度创下了250亿美元的全球最高IPO纪录,直到2019年沙特阿拉伯的“国企”沙特阿美IPO募资达256亿美元后,阿里巴巴的纪录才被打破。
在今年4月,阿里巴巴公司创始人马云向纽约州捐赠1000台呼吸机时,特朗普甚至还亲自表达了感谢,并将马云称为“我的朋友”。
根据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SEC)公布的2020年第二季度末各大对冲基金的美股持仓数据,对冲基金Third Point、桥水和摩根大通等均建仓或增持阿里。
值得一提的是,桥水对阿里的加仓幅度高达244%,现持仓市值为2.05亿美元。由此,阿里跻身桥水美股第6大重仓股。而桥水基金前十大重仓股通常由ETF霸占,阿里是其中唯一的个股。
阿里巴巴位于杭州的总部。(图源:路透社)
虽然马云曾立下“2025年前阿里海外销售额占阿里总销售额一半”的豪言壮志,但阿里在进军美国市场的路途并不顺利,此前屡有“消息人士”传出有关阿里退出美国市场的传闻。
阿里在2019年向美国的中小企业开放了电子商务业务,并首次推出了英语版本的天猫平台,力图在三年内将天猫上的外国品牌数量翻一番达到40000个。据了解,包括苹果、耐克和强生等许多美国大型公司都已经在天猫上销售商品。
但事实上,除了在纽交所上市之外,阿里本身在美国的业务占比其实非常少。
据阿里2020财年财报显示,阿里该财年的年收入达到人民币5097亿元(合735亿美元),其中国际零售和批发收入仅占公司总收入的7%。甚至连华盛顿对阿里在美国云业务的制裁也是微不足道的,因为阿里未按地区划分的云服务营收仅占总收入的不到10%。
即便如此,包括阿里巴巴在内的众多中国公司都无辜成为了美国政客的目标。
美国国务卿蓬佩奥曾在8月5日的新闻发布会上提出,要防止阿里巴巴、百度、中国移动、中国电信和腾讯等公司的云系统访问美国人最敏感的个人信息,以及企业最有价值的知识产权和新冠疫苗研究成果。
为大选树立“敌人”
不论是对华为、TikTok、微信,还是对其他中国企业进行限制,特朗普令外界难以理解的诸多行为其实都是出于大选需要这一逻辑。他需要树立一个“敌人”,并将自己塑造为“勇敢的斗士”,以此赢得更多选民支持。
由于新冠疫情在美国暴发且未得到有效控制,美国经济陷入深度衰退,而特朗普的支持率也随之迅速下滑。随着美国大选的一步步临进,为了赢得连任,特朗普开始更加频繁地以国家安全为由挑起对华的争端。
当地时间8月15日,美国总统特朗普在新泽西州的特朗普国家高尔夫俱乐部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讲话。(图源:路透社)
而在这些争端行为中,杨子荣认为,影响最为负面的就是美国以国家安全为借口,赤裸裸地打压和勒索其他国家企业,开启了政府干预企业自由竞争的不良开端,“这对疫情下民粹主义和贸易保护主义不断抬头的世界格局,产生了极具煽动性的示范效应。相比之下,中国率先从疫情中复苏,对于带领全球经济和贸易复苏具有重要的‘火车头’效应,而且中国较为克制地应对美国不断的无理‘挑衅’,使得紧张的中美关系不至于破裂,是过去一段时间内维持世界局势稳定和全球经济复苏的重要力量。”
值得注意的是,在今年5月到7月期间,包括盖洛普、CNN和彭博社等多项民调结果均显示,特朗普最大的竞争对手——民主党总统候选人拜登的支持率一度领先特朗普超过10%。但随着近期特朗普挑起争端和美国股市的回暖,两者的支持率差距正在缩小。
尽管拜登在宣布贺锦丽作为其竞选伙伴后广泛赢得了好评,但根据CNN委托SSRS市场调查公司在8月12日至15日进行的一项最新民意调查显示,拜登在登记选民中对特朗普的领先优势自6月以来已缩小至4%。
特朗普和拜登的支持率差距正在缩小。(图源:CNN)
特朗普的策略似乎成功奏效了,但值得注意的是,如果特朗普目前的行为逻辑都是为了赢得大选,那么他如果赢得连任,还会对中国企业实行更多限制吗?
对此,杨子荣认为,打压中国科技公司不仅仅是特朗普竞选总统的策略,也正在成为美国政府压制中国发展空间的长期战略。“美国对华政策的核心在于规避或阻止中国在高端科技尤其是数字高科技领域的赶超,利用其既有霸权来限定中国在高科技领域的发展,藉此锁定中国的发展空间,并尽可能大地保持中美差距。”
因此,即便特朗普的支持率慢慢回升,甚至获得连任,美国对中国和中企的打压力度也未必会变小。
但中国社科院美国研究所经济研究室主任罗振兴在8月18日接受时代财经采访时则认为,“特朗普在刚刚上任时就直接提出要参与2020年大选,因此他第一任期的行为在一定程度上都是为了谋求连任。但假设特朗普成功胜选,又无法再次连任,因此他的目标很可能就会改变。在名利中间,特朗普本身已经是个超级富豪,因此我个人认为他更可能会选择谋求声望,中美关系应该会得到一定程度的缓和。”
但即便如此,罗振兴仍强调,由于美国政府的核心官员没变,特朗普的行为模式也就不会发生根本改变,继续对华挑起争端的可能性也仍然存在。
本网站上的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及音视频),除转载外,均为时代在线版权所有,未经书面协议授权,禁止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 方式使用。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转载使用,请联系本网站丁先生:news@time-weekl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