含“AI”量持续提升,海康威视开启新一轮成长周期

周游
2025-10-25 20:45:37
来源: 时代在线网
AI大模型在工业领域的规模化落地,是海康具有显著优势的方向。

AI正助力海康威视开启新一轮的成长周期。

近日,海康威视(002415)发布2025年第三季度报告,截至今年前三季度,海康威视累计实现营业收入657.58亿元,同比增长1.18%,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93.19亿元,同比增长14.94%。其中,海康威视第三季度实现营业收入290.40亿元,同比增长0.66%;归母净利润36.62亿元,同比增长20.31%。

今年前三季度,海康威视延续了经营利润跑赢营业收入增速的高质量增长。在这份业绩答卷中,尽管AI给海康威视带来的收益很难用数据直接量化,但通过多年来在AI领域的持续投入,不论是更多新产品线的拓展,还是既有产品的性能提升,或是在千行百业落地智能应用,AI已深度融入到海康威视的产品和业务当中,正为海康威视培育更多新增长点。AI正从“技术力”加速转化为海康威视在新一轮成长周期的“增长力”。

东方证券在研报中指出,海康威视逐步成为多场景AI 应用企业,大大拓展业务成长边界。公司自研观澜大模型,大幅拓展AI 应用能力边界;公司多年来垂直深耕多行业,构建了领先的行业应用能力以及高效的AI 工程化落地体系,能快速响应行业需求。多模态大模型技术让海康的电磁波、机械波等多维感知硬件产品获得更广泛应用,扩大市场空间。

产品含“AI”量持续提升 推出数百款AI大模型产品

海康威视在AI大模型相关的技术方向上持续加大投入,推动AI大模型产品落地。截至目前,海康威视已推出数百款大模型产品,实现了对云、域和边的全面覆盖。这些大模型产品不仅感知精度和泛化能力进一步提升,同时通过多模态的融合,人和系统的互动也得到大大增强。

例如,视觉大模型应用在周界防范方面,使周界大模型摄像机的误报降低了90%以上;在大模型探驱鸟一体机产品中,鸟类识别准确率提升80%;在非机动车管控系列产品中,在检测载人、未戴头盔、加装雨棚等行为上,大模型让误检率降低70%以上,漏检率减少80%以上。

据了解,海康威视现有在售硬件产品型号30000多种。AI并非独立存在,而是通过融入到产品当中,进一步提升解决场景问题的能力。同时,AI也正成为海康产品创新的引擎,产品线随着AI技术的发展而拓展延伸,不断推出一系列新研发的AI产品。

例如,海康威视联合国家能源集团历时3年联合攻关,推出的融合光谱煤质快速分析仪,创新性地将近红外与X射线荧光光谱融合,结合煤质分析大模型,逐步形成一个超13万组、涵盖398个煤种的高质量融合光谱数据集,实现了对300多万条历史煤种范围99%以上的覆盖,攻克了困扰行业多年的煤质检测难题。以往要获得煤质检测结果至少需要8小时的检测周期,现在可实时、精准、在线检测。该产品目前已在20多家煤炭相关企业落地应用,推动煤炭的清洁高效利用。

经过多年的积累,目前海康绝大部分的产品线都已结合AI技术推出了AI产品。通过多维感知产品与AI的深入融合,使其能进一步响应不同行业的场景化需求。

海康威视表示,未来几年,公司将继续全面拥抱AI 大模型,专注现有的产品线,做深做精。

重点发力多模态大模型 多维感知与AI大模型双轮驱动

随着物理世界与数字世界的深度融合,多模态大模型是当前及未来大模型发展的重要方向。海康威视将多模态大模型作为重点发力方向,依托在可见光、红外、毫米波、X光、声波等不同领域构建的感知技术体系优势,构建了视觉大模型、音频大模型、光纤大模型、X光大模型、毫米波大模型等物联感知大模型体系。

区别于通用的语言大模型等,因海康威视同时具备多维感知硬件产品能力与AI 大模型能力,构建的物联感知大模型体系在落地行业上具备更强的应用优势。其采用自研的底层架构,除具备通用知识外,还结合了大量的业务知识,可以更好地适配特定行业的需求。

这些大模型大幅提升了感知智能的上限,在复杂环境的目标识别任务中,实现了检出率和检准率的大幅提升。如,在毫米波人检门产品中,应用毫米波大模型使违禁品漏检下降86%,帮助其成为国内首家获得民航最高等级A3认证的产品;X光大模型在违禁品识别应用中,漏检下降75%;应用光纤听诊大模型后,误报相对降低 72%。

在认知智能的应用方面,孵化了交通拥堵诊断、风电功率预测、供应链排程优化等垂类应用。如,在风功率预测应用中,集成气象大模型和时序大模型,通过更精准的预测不仅助力风电场合理排产、高效发电,还降低了电网对其管理、调度的考核费用。在华东区域某300MW海上风电场,功率预测偏差总考核费用年均降低超120万元,降幅超15%;

同时,公司推出的多模态大模型,使人和系统的互动方式得到了增强。今年年初,海康推出的文搜系列产品,实现了自然语言和视频图像的跨模态信息检索应用,输入一句话、一个词就能快速检索图像,大幅提升了安防录像查找的效率。在公共安全场景,文搜系列产品帮助快速寻回走失儿童、老人,检索“笑气”“飙车”等违法行为,破获盗窃案件找回丢失物品等,将城市治理推入更智能、更高效的时代。

推动AI落地千行百业 工业数字化改造是关键方向

AI大模型算法的快速发展、算力相关基础设施的大规模投入、AI+千行百业的政策逐步落地,都预示着AI 正以各种方式深刻影响着中国经济的各行各业。中国作为制造大国,工业的数字化改造,是AI落地的重要发力点。

“AI大模型在工业领域的规模化落地,是海康具有显著优势的方向。我们具备丰富的感知能力与深厚的行业经验。” 海康威视表示,这不仅是其重要的技术应用场景,也是未来一段时期AI 在实体经济中落地的关键方向。

工业制造领域,海康的大模型产品正助力生产安全、产品质量、运营管理等。以电子制造领域为例,高性能计算的发展带动了PCB 板向高密度、高集成演进,其背后对焊接质量提出了极高要求。传统的检测方式难以满足需求,而海康睿影的X光检测技术,结合AI大模型,可高效识别电路焊接内部缺陷,大幅提升检测效率。此外,在消费电子领域,折叠屏手机的铰链是核心部件,其结构精密,装配质量直接影响产品寿命和用户体验。目前,多家主流手机品牌在其供应链中已标配海康睿影的X 光检测设备,用于铰链内部结构的无损检测。

而海康自身也是一家制造企业,通过将自研的物联感知、AI等技术用于自身质量管理,打造的“数智质量”质量管理模式获得第五届中国质量奖。今年以来,观澜大模型已在自身制造基地规模化落地,深度融入生产环节,推动工厂提质增效。

以智能补光灯的装配为例,灯罩装配需依次安装反光杯、滤光片、格栅等零部件,其间穿插多道打螺钉工序,漏掉一个步骤,都可能导致灯罩密封不严、进水起雾,顺序错误则会影响效率和质量。如今,依托观澜大模型,通过实时视频,逐步分析装配流程,监测每个动作的执行与顺序,线边显示屏实时反馈工序是否合规,如同为每位员工配备了“SOP操作规范指导”。

在包装环节,为规避配件错放、漏放难题,传统“元素管控”模式依赖工人提前清点配件,包装后若发现剩余再开箱倒查,耗时又费力。而上线观澜大模型新应用后,通过实时识别拿取配件的手部动作,智能判断配件是否拿齐,直接省去传统物料齐套管理环节,既提升质量一致性,又缩短作业周期。

此外,观澜大模型还在生产基地的螺钉漏打、导热垫漏放、风扇装反、把手漏装、PE孔垫有无、丝印LOGO缺失等场景开展装配错漏检测,经多条产线验证,检测准确率达99%以上。

AI能力的持续提升与落地应用,依托的是坚定的投入。据了解,近5年,海康威视的研发费用率都超过了10%,累计投入研发费用477.02亿元,2024年研发投入达到118.64亿元。

早在2006年,海康就组建了智能算法团队,开始探索智能化技术;在人工智能领域,深耕近二十载,海康威视积累了深厚的技术底蕴与丰富的工程化经验。2019年,由海康威视研发的AI开放平台被科技部正式认定为“视频感知国家新一代人工智能开放创新平台”。2023年推出的海康观澜大模型,通过了中国信通院“可信AI大模型能力评测”,其中模型开发能力获得了业内首个5级评分。

“AI对于智能物联行业来说,会是又一个大的发展机遇,是可以和模拟转数字、标清转高清的发展媲美的一次技术机遇。”海康威视表示。

而对市场而言,这或许是重新审视和评估海康威视长期价值的机会。

本网站上的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及音视频),除转载外,均为时代在线版权所有,未经书面协议授权,禁止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 方式使用。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转载使用,请联系本网站丁先生:news@time-weekly.com

相关推荐
“违规”“不提供任何检验和售后服务”,让酒企“发飙”的开盖酒是什么?
茅台新帅陈华:从能源行业跨界白酒,从技术员到董事长
张德芹掌舵茅台的500余天,努力修复与经销商关系,去年稳住了双位数增长
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