诺贝尔化学奖花落锂电,感谢他们开启新能源车时代!
2019年10月9日,诺贝尔化学奖终于落在了锂电头上。感谢所有为锂电技术进步奉献的伟大科学家们。
2019年诺贝尔化学奖三位获奖者。图片来源:诺贝尔官网
诺贝尔化学奖终于落在了锂电头上。
10月9日,翰·B·古迪纳夫(John B. Goodenough)、M·斯坦利·威廷汉(M. Stanley Whittingham )、吉野彰(Akira Yoshino),这三位当代锂电产业的奠基人被瑞典皇家科学院授予2019年诺贝尔化学奖。
作为20世纪影响最深远的发明之一,锂电早已烙印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每年数以10亿计的手机、笔记本电脑等3C电子产品,以及所有需要用电充电的便携设备都离不开锂电的应用。更为重要的是,伴随锂电而来的新能源汽车产业蓬勃发展,为全球降低碳排放及能源可持续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
而锂,这个元素周期表中排名最靠前的金属元素,也在被发现(1817年被发现并命名为Li)两百多年之后,走向了巅峰。只是回顾锂电产业一路走来的历程,尤为艰辛。
漫漫锂电路
化学电源其实是一个非常古老的学科,如果从1859年法国人普兰特发明铅酸电池开始算起,电池工业已经有150年的历史,但真正改变世界,还要从锂电池开始。
20世纪70年代,阿以战争导致了两次国际石油危机,寻找新型能源成为全球共识,高能化学电源的研究得到了空前的重视,也为电动汽车时代的真正降临埋下了种子。
1976年,由M·斯坦利·威廷汉领先埃克森研究团队,制成了世界上第一块可充电的锂离子电池,并申请了锂电池专利。但当时的锂电池由于正极材料使用硫化钛,电化学属性极不稳定,导致电池在充电过程中非常容易起火爆炸,并且在反复充放电的过程中,电池内部材料会分解破碎,衰减极快,并不适用于商业应用。
这一难题折磨了全球科学家数年之久,直到翰·B·古迪纳夫这位30岁才毕业的物理学博士,于1980年首次研发了钴酸锂正极材料,才为锂电池的应用打开了大门。如今的手机、笔记本等便携设备几乎都在使用钴酸锂,包括特斯拉的第一款汽车产Roadster,用的也是钴酸锂。1997年翰·B·古迪纳夫还研发了磷酸铁锂正极材料,当前电动汽车争论不休的两大电池技术,三元锂和磷酸铁锂都离不开翰·B·古迪纳夫的研究成果。
需要强调的是,电池的应用极其复杂,涉及到电化学、界面化学、晶体化学、热力学/动力学、固体物理、电子工程、机械设计等多学科交织在一起的诸多问题,一项技术的从发明到应用,往往需要数十年之久。以正极材料为例,钴酸锂从发明到大规模应用花了整整十年,三元锂和磷酸铁锂甚至用了近20年,其艰难程度,可见一斑。
锂电正极材料研发进展。图片来源:李卓玲制
而在锂电池应用的环节上,日本人作出了重大贡献。1985年,旭化成集团的吉野彰发明了锂离子电池,为锂电池的商业化埋下了伏笔;1991年日本索尼公司首次将锂离子电池成功商业化,正式将锂电池这个历史20多年的产品推向市场。
敲开电动汽车大门
值得一提的是,尽管锂电池在1991年就得以商业化,但这样的电池,不论是功率、寿命、还是安全都达不到最高工业级别——车规级的标准。直到1994年,日本大阪煤气公司在1994年产业化MCMB之后,锂离子电池的性能获得了较大的提升,不仅被市场广泛应用,掀起了数码产业的革命,还开始渐渐进入了汽车企业的视线。
上世纪末,以法国SAFT为代表的企业展开了一场锂离子动力电池研发浪潮,1997年,日产汽车量产了世界上第一辆使用锂离子电池的电动车Prairie Joy EV,正式开启了车用锂电时代。
遗憾的是,此后数年,锂电技术研发开始停滞不前,但其产业化进展仍然繁荣。尤其是2005年后,人造石墨以其优异的电化学性能开始在动力电池上获得广泛应用,LTO、硬碳、硅碳复合负极材料也开始小规模应用,电动汽车越来越成熟。
2008年,奥巴马当政,大力推动电动汽车发展,全球锂电发展进入新的高潮。一个不争的事实是,自从2008年以后,国际上与锂电相关的SCI论文成几何数量级暴增。根据Web of Science检索结果,2016年一年就发表了近一万多篇与锂电池相关的SCI论文,比2006年之前10年累积所发表的SCI论文数量都还多。
而与动力电池发展相对应的,则是电动汽车产业的空前繁荣,几乎所有的车企都将汽车电动化视为当下最重要的战略规划。数据显示,2018年全年,全球电动车销量突破200万辆,市场占比份额达到2.1%,同比增长72%,电动汽车已然成为汽车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
随着锂电技术不断完善,锂电池性能正在不断接近理论极限。一场以固态电池、锂金属电池、富锂锰基正极、高电压尖晶石正极等等为代表的多元化锂电产业技术变革正才展开,未来全新的锂电技术将助力电动汽车产业不断超越巅峰。
如今,诺贝尔化学奖落户锂电产业,不仅是致敬为锂电产业做出杰出贡献的三位科学家,也是对所有锂电从业者的肯定与鼓舞。
感谢,所有为锂电技术进步奉献的伟大科学家们。
编者按
当前汽车产业正在经历一场电动化、智能化、网联化、共享化的全方位产业变革,全新的技术原理、设计理念以及出行方式,驱使着汽车上下游产业链在未知中摸索前进。时代财经推出《汽车研究院》栏目,聚焦行业变局,破开产业迷雾。
过往报道:
本网站上的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及音视频),除转载外,均为时代在线版权所有,未经书面协议授权,禁止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 方式使用。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转载使用,请联系本网站丁先生:news@time-weekl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