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亿压降目标之下:融资类信托规模不降反增 形式合规有多难?

2020-11-26 19:10:13
来源: 时代周报

特约记者 陈风

11月25日,网上流传截图称有关信托公司接到银保监会窗口指导,要求全国约40家信托公司(共68家)立即暂停融资类业务,恢复时间不确定。

多家信托公司确认已收到监管窗口指导意见。11月26日,西部一家信托公司高管向时代周报记者透露:“我们收到了窗口指导。”他还表示,“应该百分之八十到九十的公司都被暂停了融资类信托业务,我目前还没听说哪家还没有停的。”不过,据多家媒体报道,仍有部分信托公司并未暂停融资类信托业务。

另一家信托公司高管在接受时代周报记者采访时表示,按照之前的监管部门窗口指导,以各信托公司2019年底的主动管理类融资信托规模为基础,各自压降20%比例为标准,已经“按照这个(要求)执行大半年了。”

业内人士分析称,无论暂停信托融资类业务消息是否属实,监管部门一直在不断压降融资类信托业务规模,监管趋紧已成业内共识。

融资类信托规模不降反升

今年初,监管部门就制定了“2020年全行业压降1万亿融资类信托业务”的计划,是继“去通道、控地产”后,监管对信托业下达的又一大目标。

2020年6月份,银保监会下发了《关于信托公司风险资产处置相关工作的通知》,重点要求信托公司加大表内外风险资产的处置和化解工作,其次对压降信托通道业务提出了明确的要求,要求信托公司压降违法违规严重、投向不合规的融资类信托业务。

据中国信托业协会最新数据,截至2020年2季度末,融资类信托为6.45万亿元,环比增长4.33%。而2019年2季度末,全国68家信托公司融资类信托规模为4.92万亿元,这意味着一年时间融资类信托规模不降反增。


11月26日,用益信托金融研究院研究员喻智在接受时代周报记者采访时表示,监管的调控是逐步的,实际上融资类产品压降是今年二季度监管部门提出来的,信托公司在转型步调上也较监管要求慢一些。

喻智还表示,从2019年到现在,信托公司发力融资类业务,压降通道业务,避免出现业绩的滑坡,在房地产信托业务上增长明显。另外,在本源业务方面,信托公司的转型步伐也偏慢,这些与监管要求都是偏离的。

喻智认为,从行业转型层面来看,2020年5月资金信托新规征求意见稿出台以及6月监管层的窗口指导再次强调压降融资类业务规模之后,信托行业才真正开始转型,预计从三季度的数据上能体现出融资类业务的规模下滑和投资类业务规模上升。

融资类信托变通有多难?

融资类信托是指将受托资金以融资的方式借给资金需求方,多属于类信贷业务,以利差作为信托报酬,具有“影子银行”的特征。因此,这类业务一直都是监管重点关注的对象。

今年6月,市场就已经传过一轮“融资类信托要被暂停”的消息。

那时,银保监会有关部门负责人对外表示,监管政策不会一刀切停止信托公司开展融资类信托业务,而是逐步压缩违规融资类业务规模,直至信托公司能够依靠本源业务支撑其经营发展。

对于压降20%的融资类信托业务,是否真的这么难?

11月26日,某信托公司负责人在接受时代周报记者采访时表示,“不做融资类业务,存量自然就降了,转而多做投资类的业务。”该负责人也坦言,“形式上合规”即可,可以变通。

时代周报记者了解到,融资类信托产品可以将标准化资产的底层、带股权类资产的底层归为投资类信托;将底层是非标的,归为事务管理类;还可以设计成家族信托。

喻智在接受时代周报记者采访时表示,现在融资类业务增量通过额度限制被管住,新增的业务主要通过非标转标的形式来做,比如股权投资、资产证券化,或者REITs等产品。另外,一些信托公司也通过加大本源业务投入,包括服务信托、家族信托、资产证券化等,平衡业务增长。

一位信托行业资深人士则告知时代周报记者,现在转变比较难,也都在探索,诸如房地产融资类业务开始向股权投资发展,做真实股权投资;还有就是通过资产证券化这一渠道把融资类业务转变为标准化产品。



本网站上的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及音视频),除转载外,均为时代在线版权所有,未经书面协议授权,禁止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 方式使用。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转载使用,请联系本网站丁先生:news@time-weekly.com

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