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账本比试透明度:豫粤领跑 渝吉垫底

来源: 时代周报
2019年减税降费预计将超2万亿元,被称为“史上最大规模”。如何既切实减轻实体经济和个人负担,又能提高财政支出效益、缓解收支压力,考验着各级地方政府的预决算能力。

时代周报记者 谢江珊 发自上海

2018年度地方预决算公开度排行榜近日出炉。

横向看,在这份由财政部发布的权威性榜单上,河南、广东、内蒙古、湖北以及青岛位列榜单前五,重庆、吉林垫底。时代周报记者查阅榜单发现,排名靠后的省份,问题主要集中在市县层面。

纵向看,2015―2018年间,地方预决算公开各项指标平均达标率逐年提升。其中,各级政府和部门预算和决算完整性平均达标率分别由75.39%、72.08%提升至99.31%、99.55%,细化程度分别由71.73%、63.36%提升至99.66%、99.56%,公开及时性分别由60.17%、65.98%提升至99.89%、99.77%,均有明显提高。

这份榜单,来自财政部2018年度地方预决算公开情况专项检查的结果。这是自2015年以来,财政部第4次在全国范围内开展的地方预决算公开情况专项检查。

检查覆盖了各级部门和单位共26.78万家,尚余8家未公开—而在2015年,这一数字为9.3万家。

“地方预决算公开是必然的,纳税人有权利知道政府将钱用到哪里去了,以便接受社会监督,督促其加强预算管理,提高预算资金使用效益。”上海财经大学中国公共财政研究院教授马国贤在接受时代周报记者采访时表示。

8家未公开预决算

“现在公布排行榜的条件越来越成熟。”中南财经政法大学财政税务学院博士生导师、湖北省统计局副局长叶青告诉时代周报记者,了解地方的预决算,是纳税人的权利之一。

值得一提的是,对比2017年,此次预决算公开度排行榜的名次变动较大,前五位与倒数五位均没有重复的地区。2017年度地方预决算公开度排行榜前五位分别为湖南、深圳、天津、福建和宁波;倒数五位为新疆、西藏、广东、北京以及云南。“这说明各地抓这项工作的力度不均衡,抓的力度大,排名就上去了,一旦没有抓紧,问题就出来了。”叶青坦言。

此次检查发现,全国有2351家部门和单位未公开机关运行经费情况说明,20647家未公开国有资产占用情况说明。

财政部还公布了2017年、2018年未公开预算和决算的市县级单位,分布在辽宁、江西、甘肃、宁夏4省份。其中,未公开2018年预算的有3家,分别是白银市中级人民法院、江西中共分宜县委台湾工作办公室和宁夏同心县同德慈善产业园管理委员会;未公开2017年决算的有5家,分别是辽宁沈阳市铁西区土地储备交易中心、江西中共分宜县委台湾工作办公室和分宜县森林公安局、甘肃陇南市武都区政务服务中心和陇南市武都区森林公安局。其中,中共分宜县委台湾工作办公室的2018年预算和2017年决算均未公开。

“违反规定、顶风作案,因此被处理被问责。”中国社会科学院财经战略研究院研究员杨志勇在接受时代周报记者采访时指出,8家市县级单位“挂榜”,反映出基层预算工作基础较为薄弱。

1月6日下午,时代周报记者致电沈阳市铁西区财政局,询问该区土地储备交易中心为何未公开2017年决算时,对方回应道:“我们这边是办公室,具体得先咨询相关科室。他们也需要先向领导汇报,之后再给你回复。”随后,时代周报记者致电沈阳市铁西区土地储备交易中心,对方工作人员回应:“我是刚调过来的,这事儿具体不太清楚,你得找负责人。但之前的负责人去年考公务员,考到别的部门了,你方便的话留个电话,我让他给你回复。”

随后,时代周报按照沈阳市铁西区财政局的要求发送采访函,但截至发稿前,尚未获得回复。

调查显示,地方预决算公开在取得一定成效的同时,仍然存在一些问题。财政部抽查了2018年度政府决算公开的“城乡社区支出”科目数据,结果发现,存在超范围列支、虚列支出、以拨代支、违规调整科目、以挂账方式虚减支出等违规问题。而公众最关注的“三公”经费、政府采购安排情况,信息公开指标得分仍然偏低。

此外,排行榜显示,在预决算公开的准确性上,省级好于市级、市级好于县级。各省份在预决算公开的重视程度、平台建设、标准化程度等方面差异较大。为何基层预决算存在的问题明显多于省市级?马国贤在接受时代周报记者采访时表示,中西部地区市县本身收入不足,容易出现财政困难。与之相比,省级资金较为充裕。“省里要保障市县的基本支出,特别是重大支出改革。此外还要研究体制问题,比如是不是可以设置最低保障线?如市县收入低于保障线,省里可进行贴补。”马国贤进一步补充道。

坚持“以收定支”

2019年减税降费预计将超2万亿元,被称为“史上最大规模”。如何既切实减轻实体经济和个人负担,又能提高财政支出效益、缓解收支压力,考验着各级地方政府的预决算能力。

及时调整地方预算是对策之一。此前据时代周报记者统计,截至2019年12月2日,全国已有北京、宁波市、吉林省、黑龙江呼玛县、甘肃省夏河县等14个地方主动调减了收入预算目标。其中,北京调减额度最高,将市级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向下调减了200亿元;黑龙江呼玛县和吉林省的调减幅度最大,分别达到了25.1%和21.6%。叶青在接受时代周报记者时表示,根据减税降费力度,地方政府相应调减收入指标符合预算法等相关要求,符合实际情况,“这是好事情,可以促使减税降费政策真正落地。”

坚持“以收定支”则更为长远。1月2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副总理韩正在财税部门座谈会上强调,坚持“以收定支”,从严从紧管好财政支出,加强预算绩效管理,做到花钱要问效,有效多安排、低效多压减、无效要问责。

如何实现“以收定支”?马国贤建议地方政府:第一,用好、用足国债政策。“现在什么事都要靠财政收入来办,其实政府决策的有利于经济发展的事情,不一定都要政府掏钱,通过国债借钱解决问题,可能更好。”第二,全面推进预算绩效管理,首先是对部门的绩效管理。“总的来说不是减少拨款,而是要把现有拨款用好。减少无效支出,增加有效支出,提高办事效率。”

“在地方政府财政收支压力增大的情况下,今年减税降费大概率将以落实为主,规模超过2019年的可能较小。”叶青指出,下一步减税降费政策在完善方面将会有新动作,重点是落实2019年10月国务院印发《实施更大规模减税降费后调整中央与地方收入划分改革推进方案》,出台的关于调整中央与地方收入划分改革的三大举措(保持增值税“五五分享”比例稳定、调整完善增值税留抵退税分担机制、后移消费税征收环节并稳步下划地方),“此外,还会进一步降低不必要的财政支出的比重,比如‘三公’经费的降低。”

杨志勇指出,未来,地方政府要进一步加强预决算公开工作,能公开的尽量公开,“而且应该设定‘未涉密即公开’的基本原则。公开的程度应进一步提高,这样可以让更多的人参与监督,便于社会舆论监督”。

本网站上的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及音视频),除转载外,均为时代在线版权所有,未经书面协议授权,禁止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 方式使用。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转载使用,请联系本网站丁先生:news@time-weekly.com

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