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企崛起 30年美好人居建设者

2019-09-30 16:19:57
来源: 时代周报
在这段凝聚着财富与奋斗的风雨历程中,王石、杨国强、许家印、张玉良、李思廉等一批又一批地产人紧紧把握住时代的车轮,创办企业、服务市场、亲历楼市浮沉。

时代周报记者 蔡颖

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使得中国房地产行业开始崛起。改革开放后,中国房地产行业在波澜中不断发展、壮大,一片片新区拔地而起,一座座高楼巍峨耸立。

在这段凝聚着财富与奋斗的风雨历程中,王石、杨国强、许家印、张玉良、李思廉等一批又一批地产人紧紧把握住时代的车轮,创办企业、服务市场、亲历楼市浮沉。

他们见证了中国地产市场的沧桑变迁以及发展轨迹,成为中国经济舞台上不可或缺的一股力量。

积蓄

1978年,散落在全国各地,尚未挺进房地产行业的大佬们的命运际遇都发生了转折。

随着时间的推移,他们不断奋进,最终成为房地产行业的领军人物,在整个时代的风云际会中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

1978年4月,王石第一次来到深圳,当时他担任广州铁路局工程五段的排水技术员。五年后,他去到深圳市特区经济发展公司谋求发展。

1978年,对杨国强而言也是一个转折点。在哥哥的帮助下,杨国强进了北滘公社房管所当施工员,从此进入建筑行业。1989年,杨国强踏上了事业新起点,成为北滘镇建筑工程公司的法定代表人兼总经理。

同一年,许家印考入武汉钢铁学院,1982年毕业后,许家印被分配至河南省舞阳钢铁厂,从基层做到车间主任。这一年参加高考的还有宋卫平,他最终进入杭州大学历史系,开启了其大学生涯。

现在地产界叱咤风云的人物,此时大多数并没有进入房地产行业,甚至在相关领域的也不多。但是,命运总是一种让人捉摸不透、把握不定的力量。一股力量在积蓄。

萌芽

1988年,是中国房地产史上影响最为深远的一年。这一年,国务院召开了“第一次全国住房制度改革工作会议”,《土地管理法》的修改也使得土地禁锢完全放开。

与此同时,海南脱离广东成为海南省,大批的人前往海南淘金, 两万家地产公司如雨后春笋般迅速崛起,而这也造成了后来的地产泡沫。

在这一年的地产人,在这个房改元年里奔波忙碌。

1988年,王石做了两项重大决定,启动改组及进军房地产行业。股改之后,公司正式更名为万科。同年11月,万科夺下深圳威登别墅地块的土地,万科的房地产业务由此展开。

1992年是一个起点,中国房地产发展史迎来第一波房企创立潮,保利地产、碧桂园、雅居乐、绿地等地产公司都是在这一年出现,一大批从体制走出来的政府官员、知识分子投身到市场经济建设中,推动了房地产行业的发展进程。

手握上海市政府划拨的2000万元,36岁的张玉良开始了绿地创业历程。同一年,上海开始第一轮大规模城市旧区改造,张玉良抓住机会,获得3个项目。 

杨国强此时也开启了自己的地产人生。这一年,北滘镇政府旗下的北滘经济发展总公司与另外两家公司联合成立顺德三和物业发展公司,计划开发北滘镇附近的碧江以及三桂两个管理区的地块,项目取名“碧桂园”。

同样在1992年,王健林成立的大连西岗区住宅开发公司改制成大连万达房地产集团公司。第二年王健林实施了第一次转型,开始走向全国。

轰轰烈烈的创业潮使得房地产行业发展迅速。1992年前四个月,全民固定资产投资增长38.6%,商品房销售额增长63.3%,全年销售额增长80%,房地产公司增加2倍。

在命运的河流上,有人在急行,也有人步伐稍慢,但最终都登上了这艘充满财富和机遇的地产方舟。

1992年,工作十年的许家印辞掉处级干部职务,南下深圳,开启人生转型之旅。4年之后,许家印在广州注册恒大。

同一年,宋卫平在珠海一家电脑公司负责编制内部刊物。两年后,宋卫平从朋友那借了15万元,在1995年1月6日正式成立了绿城。

1992年8月在北方的孙宏斌却接到刑事判决书,两年后,重获自由的孙宏斌回到天津成立顺驰。没过多久,顺驰便成为地产中介老大。

1992年,吴亚军在一家报社做记者,一年后,创办龙湖涉足房地产业。

地产业的蓬勃发展逐渐演变成狂欢的盛宴,并逐渐有了“过火”的意味。1993年,中央紧急出台“国16条”进行宏观调控,给虚火的房地产狠狠地泼了一盆冷水,中国的企业家第一次领教到了“调控”的威力,殊不知,这样的调控和博弈将在接下来的数十年里一次又一次地搅动着他们的命运。

爆发

2000年,千禧之年到来,住房实物分配宣告全国已经停止,中国房地产进入全面商品化时代。房企上市禁令到期,熬过了调控冬天的房地产商们即将迎来属于他们的丰收,而2001年至2007年是最黄金的时段。

碧桂园在2000年打响了大盘概念的第一枪,此后以碧桂园命名的大盘迅速席卷全国。

2001年,郁亮接替姚牧民成为新一任总经理,主持万科工作。

在孙宏斌的带领下,顺驰迅速从一家地方性公司成长为全国性地产公司。好景不长,2004年11月开始,因现金流断流而诱发的危机开始爆发。2006年9月,孙宏斌以12.8亿元的代价出让顺驰55%股权,从而失去了对于公司的控制权。

万达的变革动作仍继续,2005年,万达将商业、住宅两大公司合为万达商业地产股份有限公司,将商业地产确认为核心支柱产业。

2007年成为碧桂园的转折年,这一年,碧桂园在香港联交所上市,实现销售177.35亿元,跻身行业前五。

时间的车轮行驶到2008年,这一年,经济危机迅速蔓延到地产行业,全国土拍市场降温,地产商们陷入了资金链紧张的状况。

为应对困局,万科在杭州率先开始降价,许家印利用“低价+明星”的方式来进行促销。 

就在行业陷入胶着之际,孙宏斌却重新归来,他带着一家叫融创的公司以20.1亿元拍下北京海淀西北旺项目,成为该年北京土地市场的新地王。进入2010年后,孙宏斌借势再起,最终于10月7日在香港证券交易所上市。

房地产行业仍在高歌猛进,地产商们开始站上财富巅峰,在2013年福布斯中国富豪榜中,王健林以860亿元人民币成为中国首富。在福布斯中国发布的最富有女性榜上,吴亚军也多次入榜。

在楼市库存严重的背景下,2015年中央“去库存”政策出台、首付比例下调,降准降税,信贷重新进入宽松轨道,一二线城市的成交量和房价快速上涨。而这也是中国地产商们的最后一次狂飙猛进。

在“去库存”大规模展开的同时,针对房价过热现象,各地方出台限购限贷等政策,让狂奔的楼市刹车,而中央政府首次清晰定位“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建立起了房地产发展的长效机制。

抓住了机遇的碧桂园在2017年率先突破5000亿元销售规模,登上行业顶端。随后万科、恒大也迈向5000亿元俱乐部。

与之相反的是,进入2017年后,万达走上了轻资产的路线,2017年7月,王健林一口气卖掉70多家酒店、13个文旅项目,数间万达广场。

2018年,中央定调房住不炒,留给地产商们豪赌的机会已经不多,就连万科也发出了“活下去”的哀号,房地产行业的暴富神也将就此终结,平稳发展将成为行业共识。

本网站上的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及音视频),除转载外,均为时代在线版权所有,未经书面协议授权,禁止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 方式使用。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转载使用,请联系本网站丁先生:news@time-weekly.com

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