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磨合晋升三甲 港大深圳医院的坚持与妥协

2017-12-12 01:45:16
来源: 时代周报
设立五年后,作为公立医院改革试点、深港合作标本的香港大学深圳医院,成为广东省最年轻的三甲医院。

时代周报记者 谢艺观  实习生 张硕 发自深圳

设立五年后,作为公立医院改革试点、深港合作标本的香港大学深圳医院(下称“港大深圳医院”),成为广东省最年轻的三甲医院。

深圳市卫计委医改办处长李创对时代周报记者表示,港大深圳医院是香港与内地两地文化的融合,同时又按照全新的制度在运作,“五年时间,能够做到这个样子,是非常难的”。

作为医改标本的港大深圳医院,成与败备受关注。五年来其推行的种种措施,挑战着内地惯用的就医模式,成为新一轮医改的“排头兵”,却也曾因收支问题饱受质疑。

五年后,港大深圳医院成为公众评选出的最满意医院之一,也晋升至三甲医院行列。

港大深圳医院院长卢宠茂向时代周报记者表示,三甲医院评审标准非常严格,对医院的管理有很高的要求。医院五年来将香港优质的医疗管理跟内地磨合在一起,才会在那么短的时间内通过三甲医院评审。卢宠茂是港大深圳医院第二任院长、香港大学外科学系系主任。

卢宠茂透露,接下来将会在医院收费方面做更多的示范工作。

“充分体现人文关怀理念”

创建三甲医院的工作,是从2015年开始的。

港大深圳医院工作人员告诉时代周报记者,申请三甲医院有637个标准,医院将这些标准,分发给不同的人去处理。“由于之前没有接触过,再加上要克服语音障碍,确实花费了一段时间。”

今年10月25-28日,广东省卫计委委托省医院管理评价质控中心7位专家依据《医疗机构管理条例》、《医院评审暂行办法》以及《三级综合医院评审标准实施细则(2011版)》,对港大深圳医院进行三级甲等综合医院现场评审。

评审专家们认为:港大深圳医院创新诊疗模式,推行打包收费,杜绝滥用抗生素,成功引进香港医院持续改善的理念,重建医患信任,对医院暴力和红包回扣实行“零容忍”,创新不良事件管理理念,首次公开披露,医院在各项细节管理中充分体现人文关怀理念,公立医院改革各项工作取得成效。

最终,港大深圳医院顺利通过评审,这离不开“绿色医疗”理念的实施。

据了解,医院结合两地的情况,通过减少耗材浪费,实行打包收费,取消点滴房等制度打造“绿色”医院。同时也给予医护人员更高的薪水,杜绝收红包现象;严厉打击医闹,保障医生的工作环境,打造“绿色”医患关系。

“我们希望推动绿色的医疗文化,医院以病人为中心,而不是以钱为中心,秉持一种公平、公正、公开、公益性的理念。同时建立一种透明机制,让医生有专业的精神,不要因为钱去浪费资源。”卢宠茂向时代周报记者表示。

李创对时代周报记者补充解释:“绿色医疗理念,从医改的角度来讲,就是安全、有效、方便、智能,能够用最适宜的技术来解决老百姓的健康问题。所有医疗机构都是为了促进人民健康的,不是去做治疗、开药、住院这些简单技术活的。为最广大的老百姓提供安全、有效、方便的服务,就是从医改角度对公立医院的定义。”

磨合与妥协

2012年7月1日,港大深圳医院作为首所引进香港大学现代化管理模式的公立医院开始运营。来自香港玛丽医院的一批医生入职港大深圳医院,将香港先进的医疗技术和经验带到内地。

从薄扶林到红树林,从香港玛丽医院到港大深圳医院,五年间一辆辆医院大巴往返于两地,医院也在两地不同模式之间寻求着平衡。

成立之初,医院定下的核心目标是:按照国家医改思路,引入香港公立医院管理模式,破除过度追求经济效益等弊端,回归公立医院的公益性。

港大深圳医院也确实做到了公益性,开业至今,医院门诊一直实行“先全科,后专科”的模式(病人先看全科,如全科医生认为需要转诊再转入专科),与之相随的是全科门诊“打包收费”。打包项目包括挂号、诊查、基本检查、七天内基本药品费等,费用为200元,其中一部分是医生诊金。

这迥异于内地长期以来的“以药养医”模式。医生不需要给病人开昂贵的药,使用一次性器材,减少了资源的浪费,也减轻了病人的负担。

这种做法坚持了公益性,但也面临着问题—无法保证盈利。成立前两年,医院在财政支持下仍然亏损,一度饱受质疑。为盈利而建立的国际医疗中心,入住率也不高。

不过,据去年深圳市财委统计口径,港大深圳医院在2015年已实现收支平衡,且政府补助所占仅约三成,医院的运营盈利能力连年提升。

卢宠茂告诉时代周报记者,现在医院的财政状况基本能平衡,“处于比较健康的状态”。服务量得到提升,效率也提高了很多。值得一提的是,在国际医疗中心的特殊服务上,起初医院并没有投入很多精力,现在该项目也成为港大深圳医院的发力点之一。

五年过去,医院仍坚持香港公立医院的管理理念,但在发展过程中的确也做了不少“妥协”。

医院一开始实行预约制,给予每个患者20分钟以上的诊疗时间。但很多病人并不适应这种方式,而习惯没有预约就直接看病。最终医院不得不用现场预约的方式来适应内地病人。另一方面,充足的诊疗时间也被一些患者吐槽效率太低。医院也有不少医生来自内地其他医院,这种模式也让一些人产生“看多看少,拿钱一样”的想法。为提高效率,港大深圳医院再次作出“妥协”,拿出医生收入的30%作为“绩效”,与科室及员工工作表现挂钩。

还能再输出什么经验?

10月29日在港大深圳医院举办的2017国际绿色医疗论坛上,广东省卫计委主任、党组书记段宇飞指出,近期粤港两地将签署医疗交流合作备忘录,深化两地交流研讨、人才培训、服务发展等合作。

“粤港澳大湾区的合作早已有之。比如说公共卫生领域的合作,还有两地传染病疫情的互动,疫情的预警响应,以及香港内地两地病人的转运等。建立港大深圳医院也是其中之一。未来两地在医疗卫生领域会出现更加深度的合作,也会越来越多。”李创透露。

至于港大深圳医院的模式经过五年实践,能否复制到内地其他地区,李创认为,港大深圳医院作为深圳医改的旗帜,特别是公立医院改革的旗帜,它的所有措施推动到各个地方,都可以使用。

但前述工作人员抱有不同观点。“目前把这种模式推行到各地还是有很多限制,深圳离香港比较近,来回比较方便,其他地方没有这个优势。”他说。

卢宠茂对未来的愿景则是,希望可以对改革再提供一点帮助。“过去五年,我们做了不少事情,在医改、服务、人事方面也做了很多改变。未来五年,收费方面的改革是一件非常重要的事情。过去的收费模式在很多地方不合理,对于专业人员的价值定得太低。医生做一个手术费用很少,检查、药和急诊却比较贵,这些都不正常。”

“港大深圳医院今后的发展应该汲取内地三甲医院的经验和教训,现在内地三甲医院依赖的是病人流量,大病小病都看。没有真正发挥自己引领医疗技术、解决疑难杂症方面的作用。港大深圳医院本身的模式和定价与内地其他三甲医院不太一样,希望能去做这些事情。”长期关注医改的中欧商学院医疗管理与政策研究中心主任蔡江南向时代周报记者分析。

本网站上的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及音视频),除转载外,均为时代在线版权所有,未经书面协议授权,禁止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 方式使用。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转载使用,请联系本网站丁先生:news@time-weekly.com

相关推荐
一季度营收增长超54%,品牌微电影票房效应近62亿,持续看好九号公司长线经营
协鑫能科净利毛利双增 加快形成能源新质生产力
中核钛白实控人被罚没1.33亿,其父旗下私募曾操纵广汽集团股价
深圳侨商会:凝侨心汇侨力助发展
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