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举投资硅谷的中资,会是下一个日本吗?

2016-08-23 09:19:49
来源: 时代周报

潘燕萍

近日,CNBC的一篇文章指出中国的风险资本正大举进军硅谷,同时指出这与泡沫经济时期的日本如出一辙,令人堪忧。

上世纪80年代末的日本泡沫经济教训,一直是全球经济的前车之鉴。同样处于从“模仿、改进与追赶”的经济发展模式到“自主创新”过渡中的中国,今天持着多年辛苦赚来的“第一桶金”,徘徊在十字路口。在传统行业里,中国大企业购买世界名企的热潮已让大众习以为常。2016年以来,美的以40亿欧元收购全球机器人的领军企业德国的库卡集团,又以4.73亿美元收购了东芝的家电业务;海尔用54亿美元买下了美国通用电气的白色家电业务。与其说是中国企业家抄底国际高技术企业、抄捷径直接进入国际市场的焦虑心理,不如说是在工业4.0革命下危机感的真实反应,寻找企业新出路的必要战略部署。可以说,这些交易并不是短期性的投机,而是长期性的投资。

另一股热潮是对全球新兴行业的注资。

中国已成为仅次于美国的全球第二大风投市场。外国资本进入中国市场,中国的风险资本走进世界市场,资金的全球化流动推动创业企业开拓全球市场。此外,全球的未来经济不透明,黑天鹅事件频发,世界投资资金相对充裕,但优秀项目相对稀缺,风险资本必然寻求最优投资项目,这导致了过高估值的独角兽群与低估值的洼地共存。

一直以来,硅谷大量吸纳全球创投资金,在去年美国创业公司获得的近600亿美元投资中,1/4来自于中国。值得注意的是,在硅谷,华人的创业力量逐渐壮大,华人创业团体、华人孵化器、华人投融资机构等日益发展,华人创业生态圈已逐步形成。这无疑有助于加强中美跨国合作、加速资本流通。

失败是知识增长的重要来源。从海外借鉴大量成功甚至是失败的经验,是后发国家谋求发展的捷径。但是,国家发展到了前无古人,需要自身开辟新道路的时候,如何持续增长?埃德蒙·菲尔普斯在《大繁荣》一书中通过总结西方国家的发展经验,指出国家的繁荣兴盛终究源自民众对创新过程的普遍参与。无论是科技创新一直引领全球的美国,还是拥有高科技新兴企业密度全球最高的以色列,无不展现出大众力量的重要性。

经济学家熊皮特形容创新为一种“混沌的状态”,只有在百舸争流的碰撞与激荡下才能让看似毫无相关的生产要素形成“新结合”,产生破坏性的创新,开创新的增长曲线。中国正尝试从依靠英雄式的大企业向开启大众智慧、激发草根力量的创业型经济转型。

会是泡沫破裂,还是在新的增长曲线中稳健成长?中国需要汲取日本泡沫经济的经验教训,更需要在浮躁与混沌中不忘初心,砥砺前行。

作者系日本九州国立大学经济学博士,日本京都大学博士后研究员

本网站上的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及音视频),除转载外,均为时代在线版权所有,未经书面协议授权,禁止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 方式使用。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转载使用,请联系本网站丁先生:news@time-weekly.com

相关推荐
黄光裕仍在自救,国美零售2023年亏损100亿元,拟成立新国美电器
偏离主业还是打辅助?中国信达2023年不良资产结构大调整,金融业务占比上升
近10年重大创新!隆基绿能发布新硅片产品,“卷”技术破局光伏硅片价格战?
销售通宵接单、提车要等2个月?小米汽车售价21.59万元起,雷军:成本真的很高
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