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清辉:全人教育应是教育终极目标

2015-01-27 11:59:54
来源: 时代周报

时代周报记者 董萍 发自珠海

在北京师范大学-香港浸会大学联合国际学院落地珠海的第10个年头,中国教育改革也进入了新的阶段。作为高等教育先进地区的香港,许多经验值得内地借鉴。曾担任浸会大学校长长达9年的吴清辉教授,对此无疑颇有发言权。他所讲述的治学理念和育人的终极目标值得我们深思。

时代周报:UIC(北京师范大学-香港浸会大学联合国际学院)在内地刚满10年,你觉得UIC的意义何在?

吴清辉:我们办学的最大使命就是希望能够帮助推动中国高等教育的多元化,让年轻人在求学上多一个选择。因为有些年轻人可能适合到清华北大,另一些人更适合来UIC这类大学发挥他的潜能。美国有不同种类的大学让年轻人可以选择,我希望中国也可以有。我也经常跟同学讲,并不是说我们比其他的大学好,只是说模式不一样,大学本就不应是千校一面。从这个角度来讲,我觉得UIC还是发挥了作用,很多内地大学也来参观访问,希望能借鉴我们的做法。

时代周报:香港有很多世界著名大学,但实际上办现代大学的历史只有几十年。你在香港有40多年的从教、办学经验,那么香港大学成功的经验是什么呢?对内地高校改革有哪些借鉴的意义?

吴清辉:香港政府不直接管大学,而是通过校董会管理。校董会由一些有社会名望和卓越成就的人士组成,自愿担任,不问酬劳。校董会成员很关注和支持学校的发展,会配合和帮助大学校长共同为学校出力。

香港政府很少对大学进行直接的行政干预,而是透过大学资助委员会来间接影响大学。由如果依靠行政力量直接管理大学,有时不一定能按照学术规律办事。

另一方面,香港的大学资金较为充裕。香港政府对每个学生投入20万港币,医学院的学生甚至达到50万港币,能保证学校发展的基本需求。香港的捐赠文化也相对完善,学校可向社会各界筹款。

时代周报:UIC从香港的大学继承了什么?

吴清辉:第一,我们沿用了教授治校的理念,属于扁平化管理。教授治校通过委员会管理实现。学校教授作为委员会成员,可以就学校的重要事务提出意见和建议。经过委员会决议通过,他的意见就可以被采纳。

第二,财政相对透明。我们有内部的管理和评估机制,香港浸会大学也会定期对我们的教学和管理作评估和监督。当然国内的情况跟香港不是完全相同,具体操作上有一些差异。

时代周报:到内地之后的创新在哪里?

吴清辉:首先是教学体系,我们目前设三大学部——理工学部、人文和社会科学学部、工商管理学部,现在正计划设立第四个学部——音乐和艺术类学部。学部下面以专业而不是系为单位,这样做是为了推动跨学科合作。

UIC的全人教育理念也有所创新。我们很注重中国传统文化,课程中有射道、古琴、皮影戏等,帮助学生们提升个人修养。另外UIC实行四年寄宿,香港的大学很难做到这一点。四年寄宿让学生可以充分参与学校的活动,是我们推行全人教育的有利条件。

时代周报:有人认为要给中国教育松绑,就是把大学交给民间去做,股份制、民营企业来做,你怎么看?

吴清辉:这种思路有迹可循。美国的高等教育办得不错,其中就体现在他们的多元化。美国有耶鲁、哈佛这类私立的名校,有公办的州立大学,还有一大批博雅型的大学。美国有一些规模很小的大学,例如美国加州理工大学,研究生远比本科生多,拥有很多世界一流的教授,出了很多诺贝尔奖得主。大学要有自己的办学的理念,不能要求所有的大学同一个理念、同一种模式。

我非常赞同“松绑”这个提法,但我非常反对把大学变成商业机构。因为大学不能够以赚钱为目的。要论算账,做教育基本都是亏的。学校或政府可以向企业筹集资金,为教育提供各类资源,。但是,这些不能用股份制等商业化的模式去做。商业投入肯定要讲回报,这样肯定会左右学校的发展。所以我觉得,首先教育不能是一个商业的模式。另一方面我们要尽量争取一些愿意为教育做贡献的民间力量。

美国的大学是通过公开竞争来申请研究基金。不论公立和私立,大家都可以申请。拿到研究基金后,允许大学拿一部分作为行政费用。所以从一定意义上说,美国的很多私立大学,其实也有很多公共资源的投入。

时代周报:你觉得这种模式可以移植到中国内地吗?

吴清辉:我觉得可以考虑。不能把过高的比例放在公办学校,应该分配更加均衡一些,兼顾民办高校的发展,当然在比例上可以有差别。例如台湾地区,私立大学也有政府支持,可能拿到占总额度10%到15%的经费支持,就可以办得比较好。

目前在内地,民办高校只是公立大学的一个补充,政府投入和支持很少。这样私立大学的发展就很受限制,也会更容易商业化,不利于高等教育的改革。内地的高等教育要多元化,一定要正视民办高校的作用。

记者时代周报:近年来,关于教育方式的问题引起过多次大讨论,你认为目前高校应该秉承什么样的育人理念?

吴清辉:“全人教育”应该是最终目标。同学们要全面发展,而不是仅仅学习技术性、知识性的东西。他要拥有自我学习的能力和健全完善的品格。

要达到这个目标,其实有不同的方法,我们的选择是博雅型的教育。博雅教育强调给予学生广博的知识,通过小班教学、师生关怀、灵活教学等方式来实现。我们的学生专业课大约只占一半,其他课程都是非专业或专业外缘的科目,这样有助于拓宽他们的知识面。中国内地还没有博雅型的大学,可以说我们开发的是一个新产品。
 

吴清辉

现任北京师范大学香港浸会大学联合国际学院(UIC)校长。
曾在香港大学及香港浸会大学从事高等教育近四十年,2001年被委任为香港浸会大学校长,2010年离任。



【教育改革】专题报道
等待中国版哈佛

 相关推荐阅读
2015新年特刊:新规则 新风口 新动力

 

本网站上的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及音视频),除转载外,均为时代在线版权所有,未经书面协议授权,禁止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 方式使用。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转载使用,请联系本网站丁先生:news@time-weekly.com

相关推荐
资方让利产业方?诚志股份零溢价投资私募基金,要当液晶显示材料龙头
君实生物去年亏损超22亿,核心品种加速“出海”,对冲国产PD-1内卷
监管能见度 | 沪深北交易所连续6周IPO“零上会”背后:监管全流程“零容忍”
发现新质好公司 | 元宇宙概念股营收榜:四企营收超千亿元,半导体、游戏企业数量最多
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