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勇:“一带一路”:在考验中成为世界榜样

2014-12-23 10:04:07
来源: 时代在线
从根本上,“一带一路”这个“中国版马歇尔计划”,代表的是新常态下的开放战略。
时代周报评论员 谢勇

中国是世界的榜样吗?

2014年即将过去,经济学家雅诺什·科尔奈在英国金融时报上撰写文章,严肃讨论这一问题。而30多年前,这位学者的作品《短缺经济学》,在中国风行一时,成为推动变革的重要精神力量和理论依据。在今天掌控中国方向的领导人们,在自己青年时期,应该有不少读过这部分为上下两册、绿色封面的微观经济学著作。在描述了种种计划经济的痼疾之后,科尔奈得出结论:只有经济体制改革才有可能消除“短缺”现象。改革的目标之一就是要消除“短缺”。而短缺克服与否以及短缺的程度如何,则是检验改革进程的重要标志之一。

科尔奈的新问题建立在这一背景上,经济学意义上的“短缺”,早已成为这个国家遥远的记忆。与之对应的,却是恼人的“过剩”:产能过剩,资本过剩。而从短缺大国转身成为世界工厂之后,世界正在走向中国资本时代。数据显示,中国占全球投资的比重从1995年的4.3%上升至今年预估的25.8%。相比之下,美国的比重在1985年达到36%之后一直处于下降之中。

能就此宣布中国已经成为世界的榜样?起码在科尔奈那里,答案是否定的。经历过广泛增长阶段之后,经济体将遭遇越来越多的增长瓶颈:在经历过广泛增长阶段之后,“增长就会进入强化增长阶段,这期间可以主要(后来也许只能)通过提高生产力来实现生产增长。强化增长阶段的增长必然比广泛增长阶段慢。”

更何况,除此,对于中国经济,观察者们似乎还有更加悲观的理由:由于经济结构扭曲始终没有解决,内需驱动力始终没有达到理想状态,东西部发展严重不平衡,在全球化和入世红利、人口红利逐渐耗尽,投资效率日益衰竭,环境资源恶化、伦理、文化均显苍白塌陷。

这些问题不解决,不是中国会不会成为世界榜样的问题,而是中国式繁荣和中国发展模式,能否继续下去的问题。在文章最后,科尔奈的结论是,他的祖国匈牙利,不能学习中国。

中国能跨越科尔奈预期吗?作为数千年历史的文明古国的领导者,科尔奈曾经的读者们企图用一场新的对外开放实现从“大”到“伟大”的跨越一步。这场新的开放,却反身而诚,在古老文明体最辉煌的光晕中,寻找解决当下问题的办法。

古老的丝绸之路,被赋予了新含义。“一带一路”都将首先指向亚洲命运共同体,亚洲投资银行取代亚洲开发银行成为亚洲基础设施建设的最重要推力,而中国的基建触角不断向亚洲各个地方延伸。中国总理李克强在努力完成他的中国制造推销员工作,2014年,他出访国家共计13个,足迹遍及亚欧非三大洲,总行程约9万公里。共计34天,出席活动约270场。访问期间至少签署251项大单,涉及总金额至少1100亿美元。这其中,尤其引人瞩目的是,几经波折之后,泰国大米换铁路的计划终于再次启动,而且里程从300公里增加至800公里。

人们都清楚,一切都刚刚开始。这场空间庞大的变革,将从中国开始,波及各国,深刻改变包括中国在内整个世界的面貌。从根本上,“一带一路”这个“中国版马歇尔计划”,代表的是新常态下的开放战略,不仅是输出中国过剩产能和资本的途径,更是帮助中国实现经济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的重要契机。已经启动的自由贸易区,将是未来中国心目中合理经济规则的蓝本。

除了中国,没有其他任何国家能够完成如此庞大的具有东方智慧的“一带一路”战略体系。而用中国经济去辐射和带动外部世界、尤其是周边国家的经济发展,让它们分享中国经济的外溢效应,则是一带一路的使命。要完成这一使命,就要完成中国的角色转化,要处理缓解周边国家的焦虑心态,同时处理好与原有世界经济格局之间的关系。更重要的是,“一带一路”绝不会仅仅局限在经济层面,政治、文化……一旦身处其中,方方面面碰撞随即而来。中国是否真准备好了,从开放心态到现实能力,到文明指数,法治程度等,来扮演这一并不轻松的角色?

一切都是考验,只有经过这些考验,中国才能成为世界的榜样。中国应该成为世界的榜样,但在此之前,更要想想,如何成为世界的榜样。

 


专题报道

大国新路

清华大学经济外交研究中心主任何茂春:“一带一路”开启中国开放3.0

 

 

本网站上的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及音视频),除转载外,均为时代在线版权所有,未经书面协议授权,禁止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 方式使用。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转载使用,请联系本网站丁先生:news@time-weekly.com

相关推荐
股价涨幅第一!中信银行年内涨近50%,超10家上市银行获大手笔增持
机器人、机器狗、重卡?李彦宏携AI神器及5000万大奖亮相开发者大会
港股IPO|挚达科技增收不增利,傍上比亚迪仍难解盈利困局
股价异动观察丨股价“抢跑”?天承科技业绩披露前夕股价爆拉12.58%
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