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术馆,地产蛋糕上的樱桃?

2014-11-18 11:37:27
来源: 时代周报

艺术地产:艺术地产将居所所承载的功能从一般建筑领域上升到对居住者的人文精神关怀,以地产为载体,整合各种艺术元素,创造一种全新的地产模式。

2000万起:一项来自《金融时报》的数据显示,一个日常运营40人、展场面积4000平米的美术馆,每年的运营成本在2000万人民币左右。

时代周报记者 赵妍 实习生 郭丹 发自广州

今年三十岁出头的郭丽(化名)是北京一家小型美术馆的执行馆长。这家美术馆的投资者是一名地产商,美术馆的功能之一是展示他自己的艺术品收藏。

“我们美术馆运营时间不长。对于老板来说,目前艺术品投资已经越来越成为他投资版图多元化的一个方向。所以前几年,老板开始有想法建一座美术馆。”而在郭丽的日常圈子里,无论是地产商,还是金融业内,企业将版图扩张至艺术品投资领域已经司空见惯。

一场民营美术馆运动正在中国大陆兴起,富有的地产企业及地产商本人成为这场运动背后最大的推手。

从上个世纪90年代中期地产商介入美术馆建设开始,诸多地产商投入到创办美术馆的大潮中来,其中不乏泰达、万达等地产巨头。在某种程度上,民营美术馆是伴随着地产行业的兴盛而逐渐兴起,并在近几年形成一个新兴词汇“艺术地产”。据不完全统计,中国的民营美术馆中,有近七成为地产商出资。

不过伴随着兴盛,地产介入美术馆运动也充满争议。一个不争的事实是,迄今为止,在中国三线城市建造大型美术馆和艺术主题公园,几乎没有成功的先例,这些项目多是昙花一现,而借艺术之名与当地政府置换土地资源、为开发的楼盘增高附加值,这些美术馆“圈地”的批评声不绝于耳。

美术馆,到底是地产蛋糕上的精致樱桃,抑或只是地产商借用套利的工具?

圈地质疑

关于“圈地”的指责,从地产介入美术馆开始便如影随形。而这一指责的根源,主要在于诸多美术馆建成后却经营不善。

上世纪90年代中期,由地产商华侨城承建和代管的国家何香凝美术馆经批准兴建,这是地产介入艺术领域的开端。中国首家民营美术馆今日美术馆当年第一次的展览场地即是售楼处,在此基础上完善后才成了一个美术馆。

1996年地产商陈家刚将上河坝项目开发为“上河城”,同期开始建立上河美术馆,并在1998年10月经成都文化局批准正式成立。这也是中国首批由民营企业创办的私立美术馆之一。上河美术馆举办了十几次具有学术质量的当代艺术展,收藏了王广义、方力钧等艺术家的作品,但公司后来经营失败被银行全盘托管。这一因运作不良而引起的“失败”,至此成为“圈地”指责的最主要理据。

今年才开馆的银川当代美术馆同样遭到了质疑。早在数年之前,美术馆立项之初就曾遭到外界乃至业内人士的汹涌质疑。耗资1.5亿元的银川当代美术馆,是预算17.6亿元的文化艺术项目“黄河艺汇”的组成部分之一,由宁夏民生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投资。

艺评人程美信曾对此批评称:“打造美术馆不是一次性投入那么简单,需要持续投入才能发挥美术馆的职能作用……目的是通过投资换取政府手中的土地资源和扶持政策,并借艺术之名为开发楼盘增高附加值。”

不过,在美术馆的实际运营者郭丽看来,有关“圈地”的质疑或许过于片面和“一刀切”。

“我不否认的确有部分地产商把美术馆作为和政府换取土地的事实存在,但在另一方面,我们也要看到有很多地产商其实在持续投入。”郭丽说,在地产商投资建设的美术馆中,并不乏成功案例。

一个比较受到认可的成功案例是运营至今已经12年之久的北京今日美术馆。2003年,今典集团将北京国际美术双年展周边展之“二手现实”当代艺术展引进到旗下苹果小区售楼处开幕。此售楼处的造价仅为300万元,在当时的北京是最便宜的售楼处,但是却因将当代艺术展览引进到售楼处,几乎吸引了当时所有的地产媒体的报道。苹果小区至此也成了如今著名的“今日美术馆”。

“并且,今日美术馆并不是在买楼营销后就停滞不前了。今典集团的一个重要策略是在当时立即布局了艺术品市场的各个环节,比如画廊、艺术家。所以到后期美术馆真正运营起来时,各方面资源都能够匹配得上。”据郭丽介绍,今日美术馆如今已经独立运作,且已经实现收支平衡。

与此同时,地产商自身投身艺术品市场,做收藏、做艺术品投资也让其建设的美术馆实现了另一种功能。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馆长王璜生就曾将这一功能给予了高度评价。

“私人收藏在中国已经发展到一定程度,私人拥有很好的东西,也有不少的收藏家。但是谁能够更有序地将这些藏品去进行整理、集中和展示,为公众社会服务,这是一个很重要的事情。世界上有很多私人的收藏家将自己的藏品演变成美术馆,最后形成董事会管理机构,或者捐给国家。私人美术馆的落足点就是如何更好地为社会服务,成为社会的共同财富。”王璜生说。

维持费用不菲

作为美术馆的实际运营者,郭丽日常需要考虑的问题之一,是如何为投资者实现部分经济利益。

如何解决运营费用问题,也是目前摆在大部分私人美术馆、民营美术馆面前的难题。

一项来自《金融时报》的数据显示,一个日常运营40人、展场面积4000平米的美术馆,每年的运营成本在2000万人民币左右。如果要举办高质量的展览,附加上运输、保险、展品进出口等费用,运营成本还会进一步拉升。而这些费用,从目前来说,大多依然由美术馆的拥有者自己解决。

去年9月上海喜马拉雅美术馆举办的“托尼·格拉克: 雕塑与绘画上海展”。因涉及作品的进口,据美术馆方面一位工作人员称,保证金就高达千万。

“同理,如果外方想要从民营美术馆借作品,民营美术馆也需申报临时出口,押金最高可达作品价值的四成。对于资金面本来就紧张的美术馆来说,这会产生巨大的额外压力。”上述人士称。

一个通常的做法是定期依靠出租场地获取租金收益,以维持美术馆自身的运营。“将场地出租给别人办展览,是目前美术馆最主要的获利方式。当然这也会因此引发一些问题,比如一些过来租场地的展览质量往往参差不齐,这对于美术馆本身对外的形象、品牌建设可能会有一些负面的影响。”郭丽说。

此外,收取门票也成为大多民营美术馆共同的选择。即便是在艺术品拍卖市场上大手笔的刘益谦,其在上海投资建设的龙美术馆也实行门票制 。

同时,一些美术馆开创了寻求其他企业、品牌赞助的“造血”之路。早在两年之前,今日美术馆已有约30个赞助商,包括汽车、金融、奢侈品、洋酒和五星级酒店等,不一而足。

而比利时藏家夫妇尤伦斯建立的北京尤伦斯当代艺术中心,2007年成立之初主要依靠尤伦斯基金会的拨款。不过,美术馆通过自身艺术商店的经营和场地出租,已几近实现“造血”功能。一项公开的数据显示,该艺术中心自主经营收入从2008年的210万元,上升到2013年前九个月的2200万元,基金会的拨款也从2008年的8600万元下降到今年的约2100万元。美术馆方面曾表示,艺术商店的收入已经占到美术馆总收入的55%。

本网站上的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及音视频),除转载外,均为时代在线版权所有,未经书面协议授权,禁止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 方式使用。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转载使用,请联系本网站丁先生:news@time-weekly.com

相关推荐
北京半马调查结果公布,特步就报名失误道歉
疯狂小杨哥不想当网红?减少直播带货场次,首部短剧开拍
甘肃银行资产突破3800亿元,去年净利润6.45亿元
联想向AI要增长:六年投资超百亿元,杨元庆能定义AI PC吗
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