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年大躁动 群英掀革命

2009-09-24 06:05:43
来源: 时代在线网
新中国成立60年来,尤其是最近30多年里,粤派地产纵横捭阖,群英辈出。本报评选出的十大贡献人物里,王石、张力、李思廉等人以在全国市场攻城略地的胆魄,杨国强等人以敢为人先勇于创新的锐气以及大盘造城的大气,奠定了粤派地产在全国的“江湖地位”,赢得了“中国楼市看广东”的尊称。

陈之泉: 粤派地产领路人

陈之泉是广东房地产行业里程碑式的一个“符号”。身上背负着“广东省房协终身名誉会长”、“广东省土木建筑学会理事长”、“广东省可持续发展协会副理事长”、“广东省城市管理学会副会长”等诸多头衔,这位年逾古稀的老人,如今依旧孜孜不倦。

专注节能“新事业”

“房地产行业是一个高能耗的行业,向零能耗方向迈进,让绿色充满人间,是我们紧迫而现实的发展目标”……站在演讲台上,陈之泉刚一开腔,台下熟悉他的听众都能猜出,接下来的话题又会同建筑节能有关。

这几年,从公职上退任后的陈之泉几乎成为了一个“可持续发展”理论的布道者。这位年逾古稀的前广东建委主任和房协会长,现在一心扑在了推广节能环保的事业上。他的演讲稿和论文里,出现频率最多的句子,包括“绿色住区适合中国特色,是未来住区建设的发展方向”;“建筑节能工作是‘百年大计’、推行建筑节能刻不容缓”……

“广州楼盘90%以上在能耗方面存在极其严重的问题!”在全国走在前列的广州楼市,建筑节能方面却表现平平,陈之泉对此深感紧迫。而退了休的他开始了全心专注建筑节能这个“新事业”。事实上,新世纪伊始,时任广东省房协会长的陈之泉,就开始带领协会在全省范围内发起对“绿色住区”的认定,在规划设计、工程质量、建筑材料、环境建设、住宅功能、生活能源、物资消耗、文化艺术、物业管理、住宅产业等各个方面的标准都进行了具体的规定,其内容相当全面。数年时间里,全省已建成并认定了的绿色住区100个之多。

扎根工民建

总结自己的经历,陈之泉称“一辈子都扎根在工民建。”

1960年,天津建筑工程学院毕业后,陈之泉接受国家分配,来到广东。其后的40余年,这位山西“老醯(音西)儿”就在这片岭南热土,展开了他的建筑人生。

“从政”之前,陈之泉在建筑行业练就了一身专业本领。1983年开始,陈之泉走上“仕途”,到1998年止的15年间,先后任广东省建设委员会副主任、主任,党组副书记;其间19931998年任政协广东省七届委员会委员,19982003年任广东省九届人大常委、城建环资委主任委员—城市建设和环境保护两条线,在其工作中并行。

从陈之泉给时代周报记者的一份工作报告可以看出,他是位学者型的“官员”。上世纪80年代,中央开始在沿海城市和开发区推广土地有偿使用的决议发出后,作为广东省分管领导的陈之泉,必须要在全国没有先例的情况下自己研究摸索。1987年,他负责起草的《广东省房地产开发公司管理条例》里,大胆提出了三个对后来房地产业影响巨大的内容:一、土地有偿使用;二、放开房地产价格;三、确认开发公司资质。这个在全国范围内开了先河的条例,就是陈之泉多年潜心研究和尝试的成果。而广东省房地产行业能在全国领先引进外资、房地产中介服务能首先在广东成行,都同陈之泉的推动息息相关。

探索未来之路

广东省房地产企业的队伍逐渐壮大。上世纪80年代末期,广东省的房地产公司就已经达到4000余家,行业的发展急需要管理和引导。陈之泉就在1991年组织创建了广东省房地产行业协会。并从2002年开始专职担任广东省房地产协会会长。

先生在广东省建委的工作对中国房地产业和房地产市场再生作出了显著的贡献。”陈之泉2004年荣获英国牛津布鲁克斯大学荣誉博士时,这所学校对他作出了这样的评价:“他起草了广东省(也可能是中国)第一个房地产业的管理条例。在先生的主持下,广东省在房地产业和房地产市场的发展上作出了很多有益的探索,很多成功的经验被推广到全国……先生对城市与自然环境的关系的思考影响着广东房地产业,为可持续发展作出了贡献……”

(张睿)

 

王石:第一职业经理人

在推动中国地产行业的进步中,王石堪称第一人。

“在万科,王石好像干什么事情都要比别的企业领先一步—搞股份制改造、上市、多元化、否定多元化,以及把总经理的位置交给别人,自己去爬山。”王石的好朋友、中国地产界的思想家冯仑这样评论他。

走在行业前头

王石似乎天生就有商人的敏锐嗅觉。这让他总能先人一步把握住大势,让万科在风云变化中冷暖先知。

1951年出生于广西柳州的王石,在“文革”中当过兵,1974年进入兰州铁路学院给排水专业。1983年到深圳经济特区发展公司工作,1984年组建“现代科教仪器展销中心”,任总经理。

1988年,借着鼓励大型国企进行股份制改造的东风,王石第一个吃螃蟹,在当年完成了万科的股份制改造。1991年,万科在深圳证券交易所挂牌上市,成为中国大陆首批公开上市的企业之一。

之后的万科,在其他企业的业务遍地开花的时候,率先调整方向,摒弃多元化,专攻房地产,其后又专攻住宅,确立了专业化的方向;最早走出深圳,开拓上海,继而在全国各个重点区域布下棋子。

在王石的带领下,万科的每一步都走得早一步,却又有条不紊。

2007年,楼市一片大热之时,王石又嗅出了楼市不一样的“气味”,并让万科及时调整策略,在全国引领了一波降价风潮,迅速回笼资金让万科在楼市谷底期保住了“老大”的地位。

“脚步走得太快,灵魂跟不上了。” 一路走在行业前头的王石,在2009年开始了新一轮的反思。一切归零、回到原点后,王石带领的万科又将重新上路。

现实的理想主义者

王石同别的地产商不同,万科也同别的地产企业不同。在总结万科核心竞争力的时候,王石的答案很简单:“万科化=专业化+规范化+透明化。”

“万科不行贿。”这是王石在诸多场合宣讲的名言。用具有理想主义色彩的“万科语言”来描述,就是万科致力于建设“阳光照亮的体制”,对内平等,对外开放,鼓励各种形式的沟通,提倡信息共享,反对黑箱操作。因为王石在衡量行贿的“实用”与“不实用”时,采用的是最为简朴的标准—“不行贿,不但不难,而且省心。”

规范化也是王石领导下万科孜孜以求的目标。在万科最早进行股改的时期,面对不规范的市场现实,大多数管理层都认为不能一味书呆子气地对规范化动真格。王石却坚决制定了“规范、透明、守法”的原则,用他的话来说,“将来市场规范了,万科就会因此处在一个制高点。”在王石眼中,一个规范运作的团队中,工作不会因为某一个成员的因素而受到严重影响;即使领导者缺席,一个团队仍然能够规范地处理自身事务并承担责任。也正因为如此,待万科逐渐成熟后,王石终于得以放下担子,到处爬山、游历和写书。这成为王石最为得意的事情之一—1999年,他将万科集团总经理的帅印交给郁亮后,公司依然保持了强劲高效的增长。

王石对于专业化的坚持近乎执拗。专注做住宅产品,将这个专业发挥到极致,是万科成为中国最大的住宅生产商的绝技,也是万科多年总结经验教训以后摸索出来的一条“低风险高收益”、适合中国房地产企业发展的道路。在任何一个场合,王石都能用30秒钟介绍万科:“万科是一家专注城市住宅开发的公司,是中国目前最大的房地产上市公司。”

地产界的超级明星

他是“经济发展最快的国家里,最大的行业—房地产的最成功机构的最高总裁”。著名经济学家张五常给王石下的“定义”,无疑为王石备受舆论关注作出了合理的注脚。而王石则对唐骏自称“中国第一职业经理人”嗤之以鼻,称自己才是“中国第一职业经理人”。

作为一个明星企业的老总,王石常常语出惊人;加上他是中国年龄最大的登山家,想不引起媒体注意都不行。

正因为这样的个性,2007年到2008年,王石连续被卷入了“拐点论”和“捐款门”的舆论漩涡中,一时间,民意汹涌,王石度过了一个不易的2008年。

但这对于不安分的王石来说,只是一个小小的波澜。用他的话说,他是继承了母亲民族血液里的勇敢成分。他的母亲是锡伯族,一个在历史上曾经能征善战的游牧民族。他喜欢法国作家斯汤达的《红与黑》,有着“于连那种不甘于平庸,以个人之力奋斗拼搏的野心”。他的《道路与梦想》开篇第一节,标题五个字:“野性的精神”。

1995年,王石被诊断出“血管瘤”,医生称他可能瘫痪。但王石却走上了常人难以想象的挑战极限之路。1998年开始登山训练,2003422登顶珠峰。从2002年开始到2005年底征服七大洲最高峰及南北两极,成为登山界“72”探险计划的世界第9人,而中国到目前为止只有5人完成了这个计划。

(张睿)

 

许家印

高调的后来者

1997年许家印才创立恒大实业,却能后来居上。

在粤派地产界,许家印和恒大都显得与众不同:1997年许家印才创立恒大实业,却能后来居上,2008年已经跻身中国地产“百亿俱乐部”。在以“低调”著称的粤派地产界,许家印是个另类的高调者,比如在全国两会上谈企业的合理利润,连续多年向社会捐款获“南国地产公益第一人”称号以及拥有中国企业联合会副会长、广东省民营企业商会副会长、大学兼职教授等诸多社会头衔。

1982年,毕业于武汉钢铁学院的许家印进入一家大型国营企业工作,成为一名高级经济师。1992年,许离职赴深圳,进入地产界;1997年,在广州创办了恒大实业。

19986月,在许家印创建恒大实业一年后,通过公开拍卖在广州拿到第一块土地,开发了金碧花园项目,这个项目成为许的第一桶金。此后,恒大以“开盘必特价,特价必升值”的大举攻势,横扫大江南北。2007年胡润百富榜许家印排名第六,身家达到400亿元。

在国营大企业从事高级管理工作的经历,使许不仅具备了管理现代大型企业的综合素质和能力,而且在现代企业管理学术理论方面也有深厚的造诣,成功创建了一整套现代企业管理制度的“恒大管理模式”,使恒大一步步稳健地发展壮大起来了。继去年跻身中国地产“百亿俱乐部”之后,今年上半年,恒大完成销售额127亿元,成为唯一销售额过百亿元大关的未上市房企。

(纪旭)

 

张力、李思廉

朋友同心其利断金

张力和李思廉精诚合作16年,精彩演绎了“朋友合心,其利断金”的财富佳话。

在中国商界,父子、兄弟、夫妻合作经营一家公司有很多,但像张力和李思廉这样,两个没有任何血缘关系的人精诚合作16年,精彩演绎了“朋友合心,其利断金”的财富佳话却不多。

1993年,在广州做了5年多装修工程的张力,邀请香港人李思廉一起出资2000万元成立了广州天力地产公司—富力集团的前身,从此,两个没有血缘关系的人开始了他们人生中最重要的合作。

在分工上,有着政府工作经历的张力负责前期拿地、工程开发及管理,而香港大学数学系毕业的李思廉则负责财务和销售,一个前锋一个后卫,分工明确,优势互补。

在中国商界,富力这种“联席董事长”、“双老板制”非常少见,甚至绝无仅有。张力曾如此描述他与李思廉的关系:“我和李生10年没有红过脸,在商界也是绝无仅有。我们之间没有签署过任何一份文字的东西,大家讲的都是信用。”

有人评价,作为合伙人创办的企业,“平衡”几乎不是李思廉和张力之间的第一要素。16年中,张力与李思廉把富力地产的能量发挥到极致,富力地产集团销售额从1995年的3000万元到2008年的153.6亿元,公司也从起步时10多人的小公司,发展成今天名副其实的地产大鳄。张力和李思廉更被冠以“地产双雄”的美誉。

(纪旭 谭骥)

 

彭磷基

“中国第一村”村长

彭磷基在广州番禺钟村的一块荒地上,造了一座城市。

在广东,祈福新村的名气很大,特别是广州、深圳,甚至香港。尽管地处番禺,但是便利的交通能够让你直达广州市中心,你在这里甚至可以直接街道乘坐开往深圳与香港等地的大巴。

实际上,这样一个大型规模的房地产项目已经超出了一个楼盘或者一个社区的概念,规划用地达到7500亩,已经可以和一个小型的城市类似了。祈福集团董事长彭磷基非常专注,同时他也有着敏锐的商业头脑。在1991年的中国,是看不到任何大型房地产项目的踪影的,而彭磷基,也就在广州番禺钟村的一块荒地上,造了一座城市,这里有两所学校、一家医院、大型的度假俱乐部、大型商业步行街、超市、餐厅街、肉菜市场……

这样的大手笔使得祈福集团在住宅楼配套设施上,拥有了很大的优势,并且拥有了丰富的经验,这也说明,大型房地产项目所带动的产业是很多的,彭磷基的眼光是非常长远的。

目前,祈福集团涉足了房地产、酒店旅游、医疗、教育、物业管理、零售、餐饮、物流、美容等多个行业,而在这些配套服务的影响下,祈福新村的价值得到了提升,这其实也是一种房地产的新思维,事实证明,完善的配套设施,便利的交通,以及价格适中的楼盘,给了市民更多地选择生活方式的空间。

而城市中心的拥挤与昂贵,让城市中心周边大型社区的出现成为了一种趋势,作为大型社区概念的先行者,彭磷基与他的祈福新村开了一个好头。

(谭骥)

 

黄文仔

虔诚的品质主义者

黄文仔成功了,仅凭星河湾一个项目,他就得到了房地产业界的一致认同。

对于9月份将亮相的星河湾海怡半岛,星河湾地产董事长黄文仔曾表示,这块地的自然资源太好了,好到星河湾用了8年的时间都还没有完全想好如何做出一套最佳的规划。

集十年功力来打造一个项目,黄文仔对品质主义的虔诚几乎到了极致。多年来,黄文仔一直倡导“做精做强”的理念,这让他领军的星河湾地产在实力雄厚的粤军中颇有几分特立独行。

从拿地到项目细节的衡量,黄文仔都非常苛刻。黄文仔当初应浦东新区方面的邀请到上海考察的时候,一共看了4块地。每一块地的位置都不错,对很多人来说是炙手可热的地块。但黄文仔觉得既然进入上海这个市场,就不能只想着赚钱,一定要挑适合星河湾的,于是便空手而归。

又过了一个月,黄文仔再次来到上海,看到浦东花木的地块,觉得这块地可以做出好东西,才决定进入上海市场。在投标的前几天,黄文仔请了一位同济大学建筑设计方面的教授来帮他看基础标的情况,就是为了确定有没有赢的机会。事实证明,星河湾在基础标的竞争中确实拿了冠军。

业界流传一种说法,星河湾在进行项目建设的时候,有一个“黄文仔尺度”。在上海星河湾项目过程中,为了找到理想的树种,星河湾可以绕着地球跑十几圈。黄文仔投入巨资,像打磨劳斯莱斯一样打磨星河湾的每一个细节,成就了星河湾“梦幻豪宅”的美名。

黄文仔成功了,仅凭星河湾一个项目,他就得到了房地产业界的一致认同。

(陈晓双)

杨国强

开创碧桂园模式

农民出身,到现在还经常穿得像个农民,被媒体称为最“土”首富。

农民出身,到现在还经常穿得像个农民,被媒体称为最“土”首富,这就是碧桂园控股有限公司董事长杨国强给外界的印象。

但他所引领的碧桂园,却是中国地产界的“弄潮儿”。他对推动中国房地产发展最大的贡献在于探索出的具有碧桂园特色的地产开发模式,一直被业界模仿,且至今无人超越。

1992年,碧桂园建的4000多套别墅销售不畅。杨国强在“高人”指点下建了一所贵族学校做招徕,成功将楼盘卖光。杨国强“顿悟”后不断创新突破,在郊区低价拿地“造城”,教育、会所等配套先行,逐渐形成了“快速开发、快速销售”的“碧桂园模式”,并将这一模式快速复制到全国,至20096月,碧桂园在国内有53个项目同时开发。

从农民踏上首富之路,无疑他的成功,是传奇而不可复制的。他与许多民营企业家一般,年少贫苦,吃苦耐劳,敢拼敢搏。据称,他17岁之前没有穿过鞋子。他又与其他企业家不一样,成功致富后,仍然保持朴实低调的作风,甚少出现在公众场合。杨国强受过穷,所以他尊重钱,但是并不贪恋财富带来的虚名,因此出人意料地早早将其名下全部权益转让给了女儿杨惠妍。

杨国强个性卑微谦逊,不喜显山露水,曾说过“自己只是为社会保管一部分财富,想像洛克菲勒那样创立自己的慈善王国”。也许感恩于碧桂园以教育带动地产的方式,一炮而红,从此风生水起。至此,杨国强一直热衷于教育方面的慈善活动。有一段佳话常被提起,杨国强曾秘密通过广州一媒体的帮助设立了“仲明基金”,每年出资100万元资助贫困大学生,但拒绝向外透露身份。

据闻,他仔细研读李嘉诚的传记,曾经有成为内地版李嘉诚的愿望。要说杨国强要学谁,那应该是李嘉诚了。从“顺德碧桂园”到“广东碧桂园”的品牌过渡之后,杨国强如今面临的最大考题是,如何能够成为“中国碧桂园”。

(黄蒂娟)

 

孔健岷

地产界后起之秀

20076月,合景泰富在香港上市,孔健岷也因此一跃跻身超级亿万富豪行列。

1969年出生的孔健岷与一些广东地产界的元老相比,显然属于“晚辈”。可在媒体看来,孔健岷与其合景泰富一样,都显得比较神秘。

孔健岷的低调使得外界极少在公开场合见到他。孔健岷一般很少参加公开的活动,就算到场,也会像局外人一样坐在后排,从不声张。然而,孔健岷执掌的合景泰富在短短几年内已经成为广东房地产行业一流的企业,并且合景泰富所打造出的精品与高端房产物业,却一点都不低调。

近年来,合景泰富的孔氏三兄弟多有传闻,但从未得到过证实,有传闻称,他们三兄弟感情很好,在公司里面各司其职,而且孔健岷与很多地产商不太一样,他毕业于暨南大学计算机专业,学历在当年绝对算得上高材生。毕业后,他一直在工商银行广州分行白云路支行,担任信贷部主任。

199411月,孔健岷毅然辞去工商银行的工作,与合伙人联合成立了新恒昌公司。1995年,他与自己的哥哥孔健楠、弟弟孔健涛打造出了合景泰富的前身——合景房地产公司。首个楼盘是位于天河北的御晖园,随后相继开发了御华苑、叠彩园等商住项目。

赶上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的好时机,合景泰富在孔氏三兄弟稳健而又充满蓬勃活力的带动下,渐渐在纷乱嘈杂的广东地产圈杀出了一条血路。但之前,一些媒体记者甚至都没有见到过这位年轻的领军人。

合景泰富原本是一家不起眼的发展商,但2003年至2004年,孔健岷以当时的“天价”夺得珠江新城两幅地王,分别建成现时的誉峰和国际金融广场,这令合景泰富名气飙升。随后,孔健岷再度频频出手,终于奠定了合景泰富一线地产商的地位。20076月,合景泰富在香港上市,孔健岷也因此一跃跻身超级亿万富豪行列。

截至20088月底,合景集团土地储备已增至约400万平方米,足够未来4年发展。而在孔健岷三兄弟的领导下,合景军团已经将其旗帜插在广州、成都、天津、苏州、无锡、昆山等城市。

(谭骥)

 

陈卓林

谨慎扩张

秉承广东开发商低调风格,雅居乐地产董事局主席陈卓林一直甚少出现在公众视野。

秉承广东开发商低调风格,雅居乐地产董事局主席陈卓林一直甚少出现在公众视野,除了偶尔在慈善事业上露脸。

陈卓林的这种审慎表现在雅居乐的战略发展上。在市场火热阶段,他既有类似于碧桂园的市郊大盘,又有近似保利的城市中心高价公寓。

但是2007年上半年,雅居乐的风格激进起来,一口气在全国拿下了18块地皮,在上海、南京、成都、西安、海南等城市新增了大量土地,完成了从广东一隅走向全国的布局。这导致在去年的宏观调控中,一向顺风顺水的雅居乐突遇资金问题。陈卓林当即转变策略,回笼资金降价卖楼,同时停止西安、重庆等多个省外项目的动工进度,顺延一年。

重劫之后,陈卓林变得更加谨慎。与恒大、富力等勇于高价追击的拿地方式不同,雅居乐开始对土地总是掂量再掂量。雅居乐在今年上半年基本是按兵不动,从20087月到20097月,雅居乐只拿下广东南海一个项目。

在今年年中企业内部总结大会上,陈卓林为雅居乐拟定的拓展计划是:依托原有项目谨慎布局。

雅居乐对到手的项目也颇为“挑剔”,在售或动工的项目,地价均极其便宜,高价地却多在“晒太阳”。目前均价7200/平方米的广州雅居乐花园,其最初地价仅为259/平方米,中山凯茵新城地价也低至170/平方米。

事实是,今年雅居乐根本“不差钱”。2009年上半年雅居乐合约销售额达人民币103亿元,加上200亿元的银行授信,公司可动用的资金直追2007年高峰期。有这样的资金后盾,最近,雅居乐拿地的步伐才开始加速,先后在沈阳、广州拿下6块地。

(陈晓双)

扶伟聪

坚守稳健务实

随着广州楼市的飞速发展,合富辉煌步入快速增长期,代理销售了广州多数在售楼盘。

广州商品房市场刚刚起步,扶伟聪发现原来卖楼也是一门好生意,而且做中介代理前期投资不大,于是就有了后来的合富辉煌。

那个时代许多人借炒“筹”(即认购名额)一夜致富,成为百万富翁。但这样的眼前利益显然不能吸引扶伟聪,他更关注公司未来在市场上可以取得的地位。

公司成立初始的时候,扶伟聪只是替客户买楼。在这个过程中,扶伟聪发现很多楼盘的设计都有不尽如人意之处,扶伟聪决定成立一个新的业务部门,专门搜集市场资料和进行产品设计研究。其后争取楼盘代理权时,扶伟聪都会在事前向发展商递交一份详细的策划书。因此,他成为广州最早向发展商提供详尽策划书的职业经理人。

眼光长远、作风稳健务实,扶伟聪很快就在行业内闯出了名堂。扶伟聪顺势注册成立合富辉煌房地产代理公司,并剔除了房地产代理以外的其他次要业务。

随着广州楼市的飞速发展,合富辉煌进入了快速增长期,代理销售了广州多数在售楼盘,而且在外地多个城市都有分支机构。但对扩张,扶伟聪始终都有自己的坚持。即使公司上市融资之后,扶伟聪仍坚定地带领合富辉煌在代理业继续耕耘。他表示,公司不会趁这个机会去做开发商。目前,合富辉煌共有265间分行,获授权独家代理楼盘超过300个。

(陈晓双)

 

本网站上的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及音视频),除转载外,均为时代在线版权所有,未经书面协议授权,禁止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 方式使用。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转载使用,请联系本网站丁先生:news@time-weekly.com

相关推荐
一季度营收增长超54%,品牌微电影票房效应近62亿,持续看好九号公司长线经营
中核钛白实控人被罚没1.33亿,其父旗下私募曾操纵广汽集团股价
北京车展首日:车企大佬互相“串门”,雷军人气爆棚
浙商证券入主之际,国都证券逾4亿股股权挂牌出售!此前多位股东清仓式转让股权
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