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帝内经》去病记

2010-06-18 18:36:11
来源: 时代在线网

人人都想健康,都想提高生存质量,延年益寿,不断寻求合适的养生之道,其实现代人讲养生莫离不开《黄帝内经》的智慧。其中有一句名言:“圣人不治已病治未病”,认为病不论大小,得了病就对人体有损害,一个智慧的人应该防患于未病之前,而不是治疗于生病之后。这种讲究“预防为主”的养生之道恰恰是现代人所追求的。

“清积、和中、养元”三大养生原则是中医养生必遵循的原则。清积,就是把积聚在体内的有害物质用清泻祛积的方法,疏通洗涤脏腑血脉,达到精神自生,形体自盛,骨肉健壮的目的;和中,就是以食疗调理脾胃,使得脏腑阴阳平衡,舒经活络;养元,即经过清积,和中后,通过调整脏腑功能,把那些惰性的功能激活为积极的功能,把那些无用的物质转化为有用的物质,使体内阴阳得以平衡,元气得以濡养,精气得以充盈,最后人体呈现出一个高度和谐统一的状态,从而达到健康长寿。

新世纪新时代,不变的养生之道被赋予了新的阐述。本期,教授将教会大家正确使用黄帝内经,为处于繁忙都市生活的人们提供最实用的养生之道。

“犯贼风虚邪者,阳受之;饮食不节,起居不时者,阴受之。”—《黄帝内经•素问•太阴阳明论篇》

【案例一】

先生:心悸、贪睡,烦躁,有脚气

先生所在的公司最近在忙着上市的工作,整天忙得昏天暗地,每天头脑都处在一种紧张绷紧的状态中,不敢有一丝懈怠。除了忙工作,还要应酬客户,晚晚有饭局,杯酒下肚,以前去健身房keep的靓身材不到一个月就变了样,腰上多了一层“救生圈”。

经过几个月的奋斗,公司终于顺利上市了,先生也可以松下一口气了,可几个月的劳累过度,让先生有点精神萎靡,很贪睡,常常一到周末就睡上一天。有时还会感到心悸,烦躁,还不知什么时候染上了脚气病。

先生正处于阴邪入侵,阳气不足的状态。他的工作主要是强力的脑力劳动,整天思虑伤神,劳心过度,脸上没有血色,人体固有的阳气耗损过多,阴邪就会入侵,“邪之所凑,其气必虚”,因而精神不振,有心悸、贪睡等症状,烦躁是由于心火过旺、湿热内扰的原因,而脚气病是典型的湿热下注。先生的当务之急就是要祛湿健脾,清除体内的阴邪。

建议先生使用内服外敷的食疗法—薏米红豆汤,外加黄豆泡脚。薏米,在中药里称“薏苡仁”,《神农本草经》将其列为上品,它可以治湿痹,利肠胃,消水肿,健脾益胃,久服轻身益气。红豆,在中药里称作“赤小豆”,也有明显的利水、消肿、健脾胃之功效,因为它是红色的,红色入心,因此它还能补心。先生的精神压力比较大,心气虚,饮食不节,运动量少,脾虚湿盛。既要祛湿,又要补心,还要健脾胃,非薏米和红豆莫属。将其熬成粥,意在使其有效成分充分为人体吸收,同时也不给脾胃造成任何负担。此外,这汤还有“消肿”作用,这里说的肿不只是水肿,从中医角度来说,体态臃肿也是肿,肿也是因为体内有湿,水液不能随气血流动,滞留在人体细胞之间,使人体迅速膨胀起来。因此此汤具有良好的减肥功效,先生一天喝两次,长期饮用下去,还可以恢复以前的好身材。

至于脚气,可在薏米红豆粥中加上黄豆,食其粥,同时用熬出来的汤洗脚。内服外敷,效果甚佳。

“太阳根起于至阴,结于命门,名曰阴中之阳。”—《黄帝内经•素问•阴阳离合论篇》

【案例二】

女士:感冒,偏头痛

广州的多变天气已经不是什么稀奇的事了,这不,前几天还是热火朝天,这两天却下起暴雨来,让很多人都适应不来,女士便是其中之一。前两天不小心染上风寒,可工作繁忙,没有时间去治理,只是吃了点药。可没想到,几天了感冒没好,反而还引起了偏头痛。一开始,女士也没当回事,吃了点止疼片就能忍住疼痛了。之后来月经,感觉身体虚弱了许多,偏头痛就更厉害了,吃止痛片也无济于事,发作起来,疼痛让她无法专心工作。

女士的病症可诊断为太阳筋急症,为足太阳膀胱经感受风寒所致。患者外感风寒,气血上行,臃积在头部而导致偏头痛,而工作繁忙、压力过重、精神紧张,都会导致偏头痛的加重。而后又赶上月经期,经血下行则血虚,加上外感风寒就是气血两虚。《内经》云:“两虚相得,乃客其形”。气血两虚,在形体上应该有所表现的。

如何治偏头痛呢?用针扎或用力按小脚趾外侧的至阴穴,同时轻揉风池穴。至阴穴,是足太阳膀胱经的井穴。井穴是十二经脉中位于手足之端的穴位,是经气所处的部位古人又将井穴称为“根”,有脏腑、经气之根本的含义。足太阳膀胱经主人一身的阳气,贯通周身上下。所以至阴穴上通鼻窍,不仅能治疗偏头痛,又可通下窍而治小便不利、转胎等疾病,是个非常好的治病大穴。

“夫邪之入于脉也,寒则血凝泣,暑则气淖泽,虚邪因而入客,亦如经水之得风也。”—《黄帝内经•素问•离合真邪论篇》

【案例三】

Pacy:痛经、膝盖疼痛

Pacy是某漫画杂志社的编辑,喜欢“宅”的生活。曾经因为对漫画的狂热,把吃住都搬到漫画社里,她称自己“一个月都不出门也可以生活得很好”。Pacy从不挑食,每顿饭都会给自己搭配充足的营养,可经期时还老肚子疼,有时候口干发热会喝些酸奶。

Pacy的社交圈并不窄,她跟其他的御宅族都保持着联系,偶尔出来聚餐还喜欢穿起cosplay的衣服,特别是冬天,Pacy说她尤其钟爱穿日本的学生装:短裙+衬衫,搭配起来超可爱。可天冷的时候,她的膝盖都会疼上好一阵子。

痛经,从中医角度来看,体内的寒、湿、热、邪都会导致痛经,尤其以寒湿多见。因为月经时经血排出,会导致体内呈现出暂时性的血虚的状态,血虚生内热,人就本能地想吃点凉东西来清除这种虚热,这个时候一定要管住自己的嘴,千万不要贪吃寒凉的东西,哪怕是酸奶也不行。

Pacy的膝盖疼痛是没有保护好自身的阳气,让寒气入侵的结果。现在我看到很多爱美的女孩子冬天也是短裙的时尚装扮,其实这种装扮是非常不健康的。虽然有些裙子看似能把大腿盖着,但寒气还是会渗透进来,刺激皮肤,造成腿部血管痉挛,使膝关节周围供血减少,导致关节抵抗力下降,而且病变初期没有明显不适,一旦出现疼痛就已经变得较为严重了,甚至会关节僵硬。Pacy的情况,我建议课可以采用针灸、火罐和热敷等中医疗法,平时注意少吃生冷瓜果、虾、蟹、竹笋以及油腻的食物。

“肾盛怒而不止则伤志,伤志则喜忘其前言,腰脊不可以俛仰屈伸。”—《黄帝内经•素问•方盛衰论篇》

【案例四】

王科长:眼花健忘、腰酸腿软、毛发干枯脱落

公务员王科长工作清闲,可一年前,王科长发现自己有健忘症状,妻子这边提醒,那边出门就忘了。有时还会觉得腰酸腿软。熬了个十全大补汤,好好地补了一回,还是没有效果,而且最近开始掉头发了,有时还伴有眩晕耳鸣。

肾虚有肾阳虚和肾阴虚之分,病患者一定要搞清楚自己是属于哪种肾虚才能有针对性地治疗。王科长的症状是属于肾阴虚,主要表现是潮热盗汗,牙齿松动,腰酸腿软,口渴多饮,眩晕耳鸣,毛发干枯脱落。肾阴虚是肾精亏损导致阴液衰少,就是体内的汗、唾液,精液减少,阴液减少以后就不能正常地滋养脏腑和筋骨,这样就容易导致腰膝酸软无力,有时产生眼花健忘的症状。

滋补肾阴最好的三样药品是龟板、熟地黄、何首乌。龟板是滋补肾阴三包之首,它是龟的腹甲,许多人容易把龟甲和龟板通用,但其实它们是有严格区分的,因为龟甲仰天主阳通督脉,龟板伏地主阴通任脉,龟板的质地柔润,是滋阳潜阳佳品。

“阳强不能密,阴气乃绝,阴平阳秘,精神乃治,阴阳离决,精气乃绝”(《黄帝内经•素问•生气通天论》),这里的“阳强”指的是肾阳虚,意思是只有阴气平和,阳气固密不外泄,阴阳在相互制约与消长中,阴阳取得动态平衡,相互协调,人体才会处于健康状态。否则阴阳离绝,精气乃绝而生命终结。《内经》提醒我们,肾阴和肾阳在体内是相互依存的,在滋补肾阴同时也要温补肾阳。

从中医角度来看,人是比较容易肾阳虚的,现代人有80%的是处于阳虚状态,症状是全身怕冷,有尿频症状,腰部酸痛。戴眼镜的人基本上都可以定位为肾阳虚。

看舌观指,辨证养生

养生保健要因人而异,但也并不是一万个人就有一万种养生之道。怎么根据自己的具体情况,确定属于自己的养生方案呢?武国忠告诉我们,最基本的就是辨寒热。

根据体质的寒热,在养生上要不同对待。这一点,我们只要跟着感觉走就行了:寒性体质的人较怕冷,喜欢温热的饮食,热性体质的人怕热,喜欢凉性的饮食。此外,不管是寒性体质还是热性体质的人,在不同时期,体内的环境会发生变化,有时偏寒,有时偏热,这就要我们经常留意观察。

怎样才能知道自己体内时有寒还是有热呢?教授为我们简单介绍了两种辨别方法:一是看舌,二是观指。

每天早上起床后,洗漱完毕,不妨抽出宝贵的一秒钟,看看自己的舌头。中医里讲:舌为心之苗,又为脾之外候,它能敏感地反映出人体寒热。如果体内寒热均匀,那么,我们的舌头应该是淡红而润泽的,舌面有一层舌苔,薄白而清静,干湿适中,不滑不燥;如果舌苔过于白,滑而湿润,那说明体内有寒;如果舌苔很粗糙,或者很厚、发黄带腻,那说明体内有湿热;如果舌头赤红无苔,那说明体内已经热到一定的程度了。

还有一种方法更简单适用,就是看手指甲根部的月牙。以此为参照,人的体质可以简单地概括为偏阴体质、偏阳体质和阴阳平和体质三种。阴阳平和体质的人,除去2个小指之外,其余8指都应有小月牙,而正常的月牙,占整个指甲盖的1/5左右;如果远远不及1/5或者是没有,那是体内阳气虚衰而阴寒过盛的表现。寒为阴邪,非常容易伤损人的阳气,致使气血运行缓慢,新陈代谢降低了,则会产生淤滞,引起病变;如果远远超过1/5或是10个手指都有,那就是体内阳气旺盛、脏腑功能强壮的表现,但在疾病状态下则解释为阳邪偏盛,阴液相对不足。

健康之人的拇指和中指应该出现月牙。拇指通于肺,中指通于心,这两个指头上的月牙正常,就说明我们的身体寒热比较适中,不会有什么大的健康问题;小指上一般没有月牙,如果出现月牙,说明肾中有热。也有人说:“我10个手指头都没有月牙。”这得区别看待,如果是从小没有,说明你是寒性体质;如果是以前有现在没有,说明体内寒气较重。

养生,其实很简单,不需要灵丹妙药,而是将养生融入日常生活中,贯穿于生命过程的所有细节之中,一起一卧,一饮一食,养足先天之本,“阳气旺盛,则百病不侵”,在古朴与自然中,在忙碌与现代化的城市中,体现对生命的关爱与养护。

本网站上的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及音视频),除转载外,均为时代在线版权所有,未经书面协议授权,禁止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 方式使用。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转载使用,请联系本网站丁先生:news@time-weekly.com

相关推荐
人潮涌入ChinaJoy:国产3A爆发、大厂新游火力全开、机器人足球惊艳全场
万字裁决书曝光娃哈哈争产案时间线:三名子女未列为遗嘱受益人,宗庆后手写指示成立信托
读懂IPO|首家亏损企业冲刺创业板,大普微称预计于2026年扭亏为盈
娃哈哈争产案后的家族信托市场:设立门槛1000万,规模超6000亿
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