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事不如烟:谷歌退出 GFW方滨兴露面
◎谷歌退出中国
据新华网报道,北京时间,谷歌公司高级副总裁、首席法律官大卫·德拉蒙德公开发表声明,宣布停止对谷歌中国搜索服务的“过滤审查”,并将搜索服务由中国内地转至香港。 国新办网络局负责人随即回应指出,谷歌公司违背进入中国市场时作出的书面承诺,停止对搜索服务进行过滤,并就黑客攻击影射和指责中国,是完全错误的。
此事在全球引起广泛关注,金融时报网专栏作家Lex认为“这是一个双输的局面”,一方面,谷歌面临在全球最大互联网市场缺席的困境;另一方面,“中国的防火长城空前的可怕和难以逾越”。
有国内网友认为,这是一个标志性事件,堪与1978年第一家外资企业日本松下进入中国相提并论。也有论者从法律角度着眼,认为应该明确谷歌究竟是违法了法律,还是法律之外的红头文件。
通过国产搜索引擎百度,以“谷歌”为关键词搜索,结果则充斥对谷歌的批评乃至斥责,诸如“谷歌‘不作恶’的座右铭只是幌子”,“滚吧谷歌!这条信息资本主义的乏走狗”,以及谷歌是“作秀”,谷歌退出“无关自由”等。
知名互联网观察者keso评论道:“既然中国政府和谷歌双方的底线都十分清楚,并且不可动摇,那么这个结局,可能是所有选择中最不坏的一个。毕竟,双方还未完全撕破脸皮,Google没有公布中国政府每一次过滤通知的细节,中国也没有彻底屏蔽Google.com。但Google的退出,对中国互联网技术创新、竞争环境、学术研究和商业发展的长期影响,恐怕并不乐观。与此同时,Google整合全球信息的使命,恐怕也会遭遇更多‘不可抗力’的制约。”
谷歌创办人之一谢尔盖·布林在就此事接受访谈时,赞扬了中国政府取得的成就,特别是引人注目的经济发展,让许多中国人摆脱了贫困。他表示谷歌不会参与回避审查的软件开发,但他也认为,互联网终将完全开放。
在外交部新闻发布会上,发言人秦刚称谷歌事件属商业个案,不应该政治化,表示:“如果把谷歌问题和中美关系联系在一起,把它政治化,甚至同中国国际形象联系在一起,未免小题大做、言过其实了。”
◎自由上网是基本权利
互联网将角逐2010年诺贝尔和平奖。挪威诺贝尔和平奖委员会证实,互联网已跻身为创纪录的237个诺贝尔和平奖被提名者中的一员。提名互联网的理由是“为人类的和平和民主事业作出了重大贡献”。而在稍早英国广播公司的一项针对26个国家的2.7万名成年人的调查中,80%以上的受访者表示,自由使用互联网,是人的一项基本权利。
◎GFW方滨兴公开露面
两会期间,《人民邮电报》专访了北京邮电大学校长方滨兴,此人身份属首次被官方承认并报道。
在访谈中,方滨兴一方面推崇谷歌的信息技术,建议学习谷歌“也建立这种(谷歌式的)过滤制度”。另一方面,他又提议手机互联网使用“白名单”管理,即所谓的“绿灯模式”:所有信息均须审查合格后,才予以放行。两个建议价值取向难免有点矛盾。
◎两会期间网络宽松快乐
,著名网站凯迪网创办人牧沐撰文指出:每年全国“两会”都是BBS上最紧张敏感的时期,今年却不一样,无论是互联网站的管理人员还是挑剔饶舌的网民,都普遍感受到前所未有的宽松快乐。
有人认为“今年网管部门的领导比较不缺爱”。所谓宽松,是少了许多众所周知的禁忌,网友们不再敏感。连两会的代表委员也口无遮拦。作者还列举了两会期间网上许多自由言说的例子予以佐证。并总结道,温家宝总理说“让人民生活得更加幸福更有尊严”、“公平正义比太阳还要有光辉”—而幸福、尊严与公平正义,历来是中文互联网时政话题中使用频率最高的词汇。
◎被指剽窃,黄健翔退出微博
,电视名人黄健翔宣布退出微博江湖。他的离开与其涉及“剽窃”有关。在微博转发功能健全的情况下,黄不注明来源转载了网友张发财的一条微博。张发财在微博上予以质疑,遭到黄健翔粗野的回骂。随即事情闹大,涉及众多使用微博的知名人士,一时间热闹纷呈。
面对剽窃指控,黄健翔回避剽窃事实,认为质疑者意图“借势上位”。貌似他很有可借凭的“权势”。在被网友举证揭出其剽窃微博著名的“赖宝日记”前科后,黄健翔恼羞成怒,破口大骂,稍后却不得不为脏话道歉。
本网站上的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及音视频),除转载外,均为时代在线版权所有,未经书面协议授权,禁止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 方式使用。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转载使用,请联系本网站丁先生:news@time-weekl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