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童5大危机年龄段应对指南

2010-05-29 16:39:19
来源: 时代在线网
从呱呱坠地的新生儿期,到爱哭爱闹的婴儿期,自我觉醒的幼儿期,古灵精怪的学龄前,再到特立独行的少年期,孩子的成长过程中,每一个重要时期总有不同的变化。或许前一天孩子还在和你玩过家家,今天就对这项游戏不屑一顾了;或许昨天孩子还在兴高采烈地和你谈论学校里发生的乐事,今天就把心事紧紧锁在日记本里,不让任何人窥看。作为家长,总是为了让孩子有更好的物质生活条件和培育环境而忙碌,可能或多或少会忽略孩子的心理需求。但是,面对孩子的异常表现,千万不能不管不问。因为,也许你的孩子正处于成长危机中。成长危机,是指孩子从一个成长阶段过渡到另一个阶段时候的异常表现。俄罗斯心理学家、教育家叶夫根尼娅佩列古多娃因此划分了孩子成长的5个危机年龄段,随着孩子心智的日趋成熟,在心理上会出现“从平静→骚动,又从骚动→平静”的周而往复的过程。

新生儿期危机

年龄阶段:0-1

危机表现:我很不安

应对指南:多些关怀和爱护,安抚宝宝的不安情绪,使宝宝大胆面对外界新鲜事物。

刚从温暖的母胎来到这个缤纷多彩的世界,新生儿犹如一张极其脆弱的白纸,等待着涂上青涩幼嫩的色彩。人生中最重要和独一无二的事件都发生在这个时期:第一声啼哭,提醒着“我”的到来;第一个眼神,看着眼前怀抱自己的人;第一次微笑,给最关爱自己的亲人……幼小的宝宝在努力适应外界生活。可面对外界那不安定的因素,尚不会说话的宝宝只能以哭泣表达需求。

【案例】Jennifer,女,广州服装设计师

宝宝刚出生的时候不会哭,脸色很苍白,还有点窒息,把我们都吓坏了。经过医生的救助,宝宝现在健健康康的,却总是哭闹,怎么也止不住。

我们夫妇工作都很忙,为了照顾好宝宝,特意把孩子的爷爷奶奶接过来住。奶奶总喜欢抱着孩子,即使孩子睡着了,奶奶也寸“手”不离。不知道是不是因为习惯了奶奶的怀抱,孩子晚上睡得特别不安稳,一定要抱着才肯睡。好不容易哄他睡着了,谁知刚放到床上又醒了,还又哭又闹……不知道别家的孩子是不是都这样,我很担心,睡觉这么不踏实的孩子怎么会健康呀!

【专家建议】

家长需要培养宝宝良好的睡眠习惯,让孩子独自躺在舒适的床上睡觉,不仅睡得香甜,也有利于心肺、骨骼的发育和抵抗力的增强。

新生儿初到人间,不安因素立即伴随,只有躺在父母的怀中才会让宝宝感到温暖、安定,这是宝宝的正常心理需求。但是,家长如果总是“爱不释手”,只要宝宝一哭,就抱在怀里哄,尤其在晚上抱到孩子睡熟后才“罢休”,时间长了,宝宝就会有过分依赖的心理,最后变成了只有抱着才肯睡觉的坏习惯。

夜间是宝宝生长发育,尤其是大脑发育的重要时期,一定要保证宝宝夜间持续睡眠时间,避免人为地打扰宝宝睡眠。

至于为什么宝宝晚上不肯安眠的原因,可能晚上温度太冷。也许大人觉得没什么,但是皮肤稚嫩的宝宝对外部气温特别敏感,体温调节能力比大人差。冷了热了都会以啼哭来表示。父母可以调整室内温度在20摄氏度左右,保证宝宝睡眠的舒适温度。

还可以试着让宝宝在户外睡眠。尽管是冬季,但户外睡眠可以增加抵抗力,少患感冒。但有两点需要特别注意:给宝宝穿上足够的衣服;户外睡觉时间要由短再逐渐延长,使他慢慢适应室外的温差。  

婴儿期危机

年龄阶段:1-2

危机表现:我不愿意

应对指南:若孩子因拒绝某件事而哭闹,你要耐心讲“为什么要这样做”的道理。不要以为孩子听不懂你的话,这其实是你教会孩子学习听话和遇到问题与人商量的过程。

这个时期的危机也被称作走路、语言和意识的危机。宝宝在1岁的时候开始形成自主意识,出现第一次反抗,第一次对比。此时,孩子的语言系统尚未完成,通常来说,孩子在承受不愿意接受的事物时,他的抗拒手段是大叫,拖着大人的手不愿意走路,趴在地上闹腾,或者用脚使劲踹地板,这些是反对、禁止和拒绝的意识,从1岁开始,到两岁结束。

【案例】Paul,男,武汉某信息技术有限公司职工

忽冷忽热的天气,孩子特别容易生病。看病麻烦不算什么,给孩子喂药才是最令人头疼的事情!我家那孩子,平时都挺听话的,但是特别不能“吃苦”。一看到餐桌上有苦瓜或芥菜,略略有些苦味的,她都不愿意吃。

现在这个时节,特别是甲流肆虐,让我提心吊胆,孩子一感冒就赶紧带去看医生。等到吃药的时候,她又踢又闹,眼泪鼻涕都下来了,我心疼。可不吃药不行呀,只好狠下心吓唬孩子,让她乖乖听话。

【专家建议】

锻炼孩子“吃苦”,首先要从一点一滴的小事做起。比如可以把餐桌上的“苦味”做成苦瓜汁或芥菜汤等容易下咽的液汁类,孩子喝完后进行适当的鼓励和赞扬,慢慢培养孩子的“吃苦”能力,等到生病吃药的时候,自然就不怕了。

孩子吞咽功能不完善,要想让小宝宝比较轻松地吃药,姿势一定要正确。先把宝宝的头抬高,让脸侧偏,然后将勺或吸管从下颌部(口腔靠下牙的一侧)伸进去慢慢喂药,勺或吸管不要急着拿出来,等孩子把药吞下了再拿出来。

有的孩子实在不肯吃药,嫌药苦,特别是片剂的药,可以用孩子爱喝的果汁、蜜糖水、葡萄糖水兑着吃,但果汁或糖水的量一定要严格按照药物说明书上的量来控制,否则也会失效。

幼儿期危机

年龄阶段:3

危机表现:我是小大人

应对指南:在严密的监视下给予“小大人”争取独立的空间。

3岁危机在所有成长危机中是最重要,也最复杂的阶段。这时孩子的自我意识由婴儿期的出现到迅速觉醒,他们的言语和动作也快速成长,对周围世界的认知范围扩大。他们喜欢到处看、到处摸索,不要成人抱着,甚至不愿让人拉着手走路。他们已经能表达自己的意愿,对成人要他干的事,往往回答“不”。对自己要干的事又说:“我会,我自己来。”

【案例】Kelly,女,家庭主妇

我属于高龄产子,和丈夫商量过后决定辞去工作,专心在家带孩子。现在孩子已经三岁,上幼儿园小班,到了开始要求独立的年龄。其实他手脚动作并不十分协调,走或跑跌倒、喝水打翻茶杯、用勺吃饭会洒在身上……总会有各种意外发生。原本我们想让他再大点才去上幼儿园,但看到小伙伴们都背着书包上学了,他也嚷嚷着一定要去。

上周末,我们一家子走在大街上,不远处地上有个鲜艳的塑料袋,孩子兴奋得跑过去想拾起来,被我丈夫一顿喝斥。孩子很委屈,我还是对他说:“我们看看那里有没有什么新发现吧!”孩子一下跳起来,看一看,摸一摸,果真给他发现里面有一片枯黄的叶子。于是,我趁机跟他讲叶子的作用,为什么冬天会枯黄等,孩子听得津津有味,就连顺势教他别乱扔垃圾,他也听进去了。这样,既培养了孩子保护环境的意识,又满足了他的好奇心,这样的教育也挺不错吧。

【专家建议】

在动物世界,不论是食肉食草动物,还是天上飞的,水里游的,它们都十分重视培养下一代的生存能力。因为这是动物能够生存、繁衍后代的唯一途径。

动物尚且如此,作为万物之灵的人类,就更不用说了。面对独生子女的今天,面对人才竞争十分激烈的社会,每一位家长也要注重培养孩子的生存能力、竞争能力。孩子三岁后,有了独立意识,家长就要有目的地培养他们。

当宝宝在自己的事情“自己来”做时,父母应耐心看着他做完这件事,防止他半途而废或不负责任地乱做一气。事情做完后应及时评价,特别应多给正面的赞扬鼓励,以强化宝宝的良好行为,形成良好的习惯。

学龄前期危机

年龄阶段:6-7

危机表现:我不理你

应对指南:他开始有意识地对自身的感受定位,明确表达出“我高兴”、“我生气”、“我伤心”等各种情绪。此时,你要多和孩子交流,并以倾听的方式,让他说出自己的观点和看法。

6-7岁这个年龄段被称作换牙和长个儿期。这时孩子的行为会大大改变:用争论、耍滑头、固执来回应父母习以为常的要求和命令。所以,之前你的孩子只不过是偶尔闹情绪,现在就学会和父母犟嘴了。教育孩子的时候,他们的反应偶尔会出现停顿,根本不理睬父母教导和要求,甚至会公开地争论。

【案例】

Lisa,女,深圳某医院医生

因与丈夫感情不和,在女儿7岁时,我离婚了,自己含辛茹苦一个人拉扯孩子。作为一名医生,因工作关系,经常要早夜轮班,无法顾及上小学一年级的孩子。于是总让孩子去外婆家吃饭,休息的时候才领孩子回家。

我的婚姻的失败对女儿的影响似乎特别大,从前乖乖的她现在总喜欢跟我对着干,叛逆得很。不用说不听我的话,说东偏要往西,还学会了和我顶嘴。每次吵嘴,我的心里特别不好受,孩子怎么就那么不能理解我呢?是我的原因造成孩子缺失父爱,深感愧疚的我也很无奈,对女儿的叛逆也无他法。

前几天是女儿的生日,难得我们约好周末去动物园玩,可科室临时有事,一通电话,不得不赶回去。对此,女儿很不满,这几天对我都不理不睬的,甚至在纸上歪歪扭扭地写着:我不喜欢妈妈。

【专家建议】

对女儿影响大的不是母亲婚姻的失败,而是母亲看待生活的态度、性格、沟通模式等。父母误认为孩子应该理解,在父母心目中谁也无法替代孩子的地位。但孩子却不这么认为,他们是通过父母的言行来感知父母对自己的态度。

Lisa的工作时间不固定,无法顾及孩子的生活,也忽略了孩子所要的爱,那一次爽约使女儿认为自己在母亲的心目中不重要,无论是沉默、争吵,还是在纸条上表达不满,都是为了引起家人的注意。

单亲家庭的孩子,可能因缺乏另一方的关爱对她的人格形成构成了影响,比较多疑、悲观、抵触。如果是这样的话,需要专业的心理辅导师帮助她调整。

当女儿感受到被母亲无条件地爱了,她的问题行为自然会有所改变。

少年期危机

年龄阶段:13

危机表现:我是独行侠

应对指南:你需要在身体上和孩子保持距离,给他们足够的空间来认识自我,但同时,在心理上要和孩子保持密切的关注,时刻注视他们的身心变化。

这个时期是孩子成为少年的过渡年龄。这个年龄段的孩子会表现为有自己的兴趣和爱好,甚至非常希望“特立独行”。所以你会发现他会有一个自己秘藏的日记本、自己挚爱的明星和名人、自己倾心的服装服饰的风格……孩子的世界观在这个时候虽然还没有形成,但是他强烈地感受到了自己的存在,所以他们经常会产生逆反心理,总认为自己的世界是对的。

【案例】

Prescott,男,某传媒集团公司高级主管

儿子今年13岁,上初一,当年的“小不点”一下子就长得这么高大。妻子抱怨了好几次,我才注意到性格内向的儿子最近逆反情绪特别大。这个时候,父亲与儿子之间才能更好地交流吧,找了几次机会跟孩子谈心,他都摆出一种顾左右而言他的姿态,这小子,真想像他小时候那样揍他一顿,也许那样他才听话。

是我的教育方法不对吗?工作上,对下属总是高效率领导,严格要求,可这套管理方法对儿子一点也不管用。说来说去,孩子就只会用沉默不语或摇头来响应,真是让我又急又气呀!

【专家建议】

13岁的孩子已经有了很强的自我意识。如果亲子沟通进入死循环,孩子会由逆反发展为蔑视,进而会用一些问题行为来舒缓自己的负性情绪。

通常来说,父母将孩子视为自己生命的延续—事业成功的父母希望子承父业;事业不成功的父母则将孩子视为自己的圆梦人。在这样的压力下,子女只好沉默应对或奋起反抗。当“逆反”达到严重程度,导致父母与孩子无法沟通时,父母要内观自己,找寻到激发孩子抗拒动能的源头。

本网站上的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及音视频),除转载外,均为时代在线版权所有,未经书面协议授权,禁止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 方式使用。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转载使用,请联系本网站丁先生:news@time-weekly.com

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