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丹兰面膜陷“铅超标”争议,品牌回应:已下架并联系召回

杨海梅
2025-11-25 10:45:37
来源: 消费者报道
教你三步避开重金属超标化妆品。

近日,国家药监局发布关于48批次不符合规定化妆品的通告(2025年第41号)。细心的网友发现,常被誉为拉脱维亚“国宝级”品牌的施丹兰有两款产品出现在此次不合规名单,分别标称“施丹兰海藻净透补水深湖泥面膜”和“施丹兰竹炭洁颜深湖泥面膜”。产品样品的铅含量分别达到19mg/kg和18mg/kg,超出规定要求的10mg/kg上限。

▲国家药监局通告的附件截图

这则通告让公众再次聚焦热门化妆品中的重金属安全问题。作为每天与皮肤亲密接触的日用品,化妆品中的铅究竟从何而来?微量铅暴露会对人体造成哪些潜在危害?消费者又该如何科学防范?

 01. 

线上官方旗舰店已下架相关产品

施丹兰是拉脱维亚的知名消费品牌之一,被誉为拉脱维亚“国宝级”沐浴护肤品牌,以“纯手工、最新鲜、纯天然”的理念,采用植物、蔬果、花卉等天然原料与波罗的海海水手工制作产品。据了解,该品牌于2001年创立,目前已入驻全球 3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高端百货和购物中心。2007年,施丹兰进入中国市场,门店数量达120家左右。今年8月,施丹兰官宣钟楚曦为其全球品牌代言人。

日前,《消费者报道》记者在电商平台查询发现,施丹兰官网仍保留了“施丹兰海藻净透补水深湖泥面膜”和“施丹兰竹炭洁颜深湖泥面膜”两款产品的展示页面。但涉及此次被抽样单位的“小红书STENDERS施丹兰旗舰店”内已搜索不到上述两款产品。

另外,天猫旗舰店目前也无这两款产品在售,记者询问旗舰店客服,对方表示产品已下架,当被问及抽检相关问题时,客服回复称“为保障您的权益与安全,请停止使用该产品,我司已经启动产品召回程序,具体召回流程可拨打客服电话4006896669咨询”。

随后,记者拨打了该电话,电话客服表示,需要会员本人提供产品名称、购买凭证等相关有效材料,便可申请全额退款。如脸部有不适,可在施丹兰服务号上通过人工客服提交脸部照片,会有工作人员查看脸部状况。

11月24日,负责施丹兰公关事务的方女士接受《消费者报道》记者采访时表示,这两款面膜属于品牌里较小众的产品,销量不多,公司已和购买产品的消费者一对一联系召回产品,目前已查明“铅超标”的问题出在面膜原材料,含有相同原材料的其它产品也已经下架。

截至发稿前,《消费者报道》记者在电商平台的非官方小店还可以搜索到“施丹兰海藻净透补水深湖泥面膜”和“施丹兰竹炭洁颜深湖泥面膜”两款产品在售。50g规格的面膜产品,多家小店的定价均在约140元。

△电商平台非官方小店在售的施丹兰海藻净透补水深湖泥面膜。

△电商平台非官方小店在售的施丹兰竹炭洁颜深湖泥面膜。

 02. 

追根溯源:铅与化妆品的千年“纠葛”

铅与化妆品的纠葛可追溯至数千年前,古人发现铅的氧化物具有一定的遮盖能力,能使皮肤看起来白皙光滑,涂在脸上可起到美白作用。在中国商朝时期就有“纣烧铅作粉”的记载,而大家熟知的成语“洗尽铅华”,意为洗掉华丽的妆容,返璞归真,其中的“铅华”就是指古人化妆用的铅粉。

古罗马人也会使用含铅的混合物涂脸,让脸部呈现死白色。在中世纪,欧洲贵族追捧的“死白”妆容,伊丽莎白一世女王就因长期使用含铅化妆品导致铅中毒,出现脱发和发际线后退。

随着人类科技的发展,人们逐渐认识到铅的危害。过量的铅经由皮肤进入人体后,会进入血液系统,阻止血液再生,使人出现头痛、肢体酸痛、贫血等症状,有时会出现脏器损伤及病变,严重的还会导致脑部神经系统受损。铅甚至会通过孕妇胎盘进入胎儿供血系统,影响胎儿发育,从而导致畸形。

 03. 

化妆品重金属超标事件时有发生

近年来,化妆品被曝出重金属超标的事件时有发生。

2023年7月,江苏省消保委发布美白祛斑产品比较试验分析报告,有5批次产品重金属超标。今年3月,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发布通告,一款产品标签标示名称为贝丽贝拉水润修颜隔离霜02# 清新绿不符合规定项目,该批次产品铅超标145.4倍,达1454mg/kg。

  ▲国家药监局通告的附件截图

需要关注的是,这些重金属除了被动进入化妆品外,还有少数情况属于人为因素。个别不法商家为追求立竿见影的产品效果,违规给化妆品添加重金属化合物。据北京消协消息,2023年,一名女性消费者使用一款美容霜后出现汞中毒,经检测发现该款产品的汞含量超标3万多倍。2025年1月,涉案生产者与销售者被法院判处有期徒刑并承担惩罚性赔偿。

据记者了解,目前中国《化妆品安全技术规范》规定,化妆品中铅含量不得超过10mg/kg,这一标准与欧盟等国际主要市场的规定一致。为什么没有将标准定为“不得检出”、对铅“零容忍”呢?主要原因在于目前的技术水平难以实现这一严苛的标准。

铅在自然界中广泛存在,而化妆品中所使用的天然原料(如植物提取物、矿物粉、着色剂、粘土等)在生长或开采过程中,会从土壤、水、空气中不可避免地吸附微量的铅。此外,化妆品生产过程中的污染也可能引入铅杂质。例如陈旧设备的金属部件或管道镀层,都有可能释放铅离子。所以,以目前的技术水平,几乎无法从化妆品的最终产品中完全去除这些极其微量的铅。

     不过,《化妆品安全技术规范》已明确禁止企业人为添加铅,并对原料和生产流程中可能引入的“痕量”铅设定了安全限值,以保障产品安全的同时兼顾技术可行性。这里的“痕量”通常指含量在百万分之一(mg/kg, ppm)甚至十亿分之一(µg/kg, ppb)的级别。

消费者需要留意的是,除了铅以外,由于目前技术所限,化妆品还有可能会有汞、砷、镉等重金属的微量残留。同样的,《化妆品安全技术规范》也明确规定,禁止在化妆品中故意添加汞、砷、镉等重金属成分,并对其残留含量设定了严格限制,要求汞≤1mg/kg(含有机汞防腐剂的眼部化妆品除外),砷≤2mg/kg,镉≤5mg/kg。

 04. 

学会甄别重金属超标化妆品

消费者如何避免买到重金属超标的化妆品和护肤品?《消费者报道》记者搜集了各地市消委会及专家的建议,供大家参考。

第一步,选渠道、辨宣传。消费者在选购产品时在线下应选择大型商超,线上应选择营业执照齐全的自营店铺或官方旗舰店。在选择产品时应注意标签的宣称内容,标有医疗作用或虚假引人误解以及违反社会公序良俗内容的产品不要购买,这类宣称词包括但不限于处方、药方、消炎、奇效、顶级、纯天然等。

第二步,查信息、验身份。消费者在确定好品牌及产品后,可通过国家药监局官方网站,点击“化妆品查询”一栏,进入数据查询页面,再根据分类来查询化妆品的备案信息。消费者查询时,注意要输入完整的产品名称,如果查询不到备案信息,建议不要购买,并拨打12315举报。

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官网页面截图。

第三步,试样品、防过敏。由于个体皮肤存在差异,在第一次使用产品时可以先做皮肤过敏测试。建议消费者在前臂内侧的中下部涂抹少量产品,24小时后观察涂抹部位的皮肤有无红肿、瘙痒、灼热等异常现象;如无异常现象,再按照产品的使用说明使用。

此外,《中国化妆品》杂志智库专家鲍峰博士提醒消费者,选购时要留意产品详情页有没有“迅速美白”之类的描述引导,如有,应避免购买这类产品;使用过程中,也要警惕任何瞬时起效的产品。

本网站上的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及音视频),除转载外,均为时代在线版权所有,未经书面协议授权,禁止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 方式使用。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转载使用,请联系本网站丁先生:news@time-weekly.com

相关推荐
3天前通知停工,实探智驾独角兽毫末智行北京总部!员工:说是放假,实际回不来
谷歌“千倍算力”目标搅动A股:光库科技成OCS概念旗手,市值2天飙涨超90亿
易主3年控制权或再生变,002348跨界固态电池搁浅?“华统系”朱氏兄弟拟放弃掌舵
大厂硬折扣超市战:美团、京东入局,盒马超盒算NB开放加盟,600平门店265万起
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