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澳赛事经济学:从一场比赛到一座城的狂欢

马欢
2025-11-13 12:00:05
来源: 时代周报
不止击剑和乒乓球

“上午在横琴看网球,午后从横琴口岸通关,赶去澳门为孙颖莎欢呼。”湖北武汉市民陈女士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一天内感受网球、乒乓球两场巅峰对决,这样的行程还不耽误品尝横琴美食、感受澳门文化。

有人分享着自己在粤港澳三地的观赛计划,也有人为赴港澳观赛提出了自己的疑问。

“乒乓球比赛的门票还能买到吗?有没有连坐的?”“全运会吉祥物盲盒,香港限定版怎么买?”“口岸有十五运会服务窗口,办签注需要多久?”在社交平台上,来自全国各地的网友留言分享自己的港澳观赛的行前准备。

11月9日-21日,第十五届全国运动会(以下简称为“十五运会”)在广东、香港、澳门三地举行。这是首次由粤港澳三地联合承办的全国性综合运动会,也是香港、澳门首次参与承办全运会。

第一次参与,香港和澳门在赛事筹备方面交出让人满意的答卷,尤其体现在票务销售情况上。

据央视新闻11月8日报道,澳门赛区共提供超过35万张门票,目前,部分热门赛事场次门票已售罄,其余门票将通过多渠道持续销售至赛事结束。

香港方面,截至目前,全运会香港赛区的门票已售出约35%,即超过10万张。预计随着赛事临近,门票销售情况将持续向好。

香港启德体育园(图源:十五运会官网)

在赛事文化方面,香港和澳门又展现出了怎样的特色呢?

香港:击剑成为城市名片之一

在2024年巴黎奥运会,香港代表队凭借2枚击剑金牌,闪耀法国大皇宫。

先是女子重剑排名世界第一的香港“剑后”江旻憓,用一个大逆转实现了奥运冠军的梦想,紧接着香港“剑神”张家朗同样逆转取胜,在奥运花剑项目实现卫冕,成为了奥运会近68年来首个蝉联花剑冠军的选手。

击剑成为香港的优势体育项目并非一时之功。

过去20多年来,香港特区政府通过精英化、专业化和盛事化的发展战略,不断增加投资和资源配置。这些努力使得香港击剑运动从业余水准,逐步提升至国际级的竞技水平。

其实击剑运动与香港结缘很早。1949年,香港业余剑击总会(香港剑击总会前身)成立。其后这一运动开始植根校园,学界于1960年代开始举办校际剑击比赛,但彼时的香港击剑运动整体始终处于业余水平。

进入21世纪,香港陆续出现专门培训击剑运动的机构。来自内地的体育人才,为香港输送了专业力量。比如现任香港击剑队总教练郑兆康来自广东;而张家朗的前教练汪昌勇来自江苏,2000年去香港执教。

十五运会击剑测试赛(图源:十五运会官网)

在内地人才的支持下,香港进行了更系统化、职业化的击剑培训。

港府也不断投入资源,完善运动员的选拔与培养制度。2004年,香港体育学院成立,用以培训香港精英运动员。2012年,港府成立精英运动员发展基金,为香港体育学院提供稳定的财政来源。

除了专业的击剑培训,香港还致力于让更多人了解并参与这项运动。

社区是连接精英体育与普通大众的桥梁,香港康乐及文化事务署康文署通过资助香港剑击总会,在社区和校园大力推广击剑运动,让更多的普通市民参与进来。

与此同时,香港也在积极举办高水平国际击剑赛事。

2024年5月,香港历史性首办国际剑击联会花剑世界杯。香港剑击总会主席杨颖新提到,这是香港首次举办世界杯赛事,是香港有史以来最高水平的花剑比赛,吸引了来自30多个国家或地区,合共约400位花剑选手参与。

此外,香港将于2026年举办世界花剑锦标赛。而在十五运会中,香港也将承担击剑等8项赛事。

“击剑属于小众运动,其发展也存在一定偶然因素,某一个教练带出一批学生、某个选手取得了某次赛事成绩,都有可能推动这项运动在本土发展。”北京大学中国体育产业研究基地秘书长、研究员何文义曾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当小众项目取得代表性成就,就可能推动地区投入资源去发展,形成一个地方的体育文化特色。

今天,击剑运动成为了香港体育的一张代表性名片。

但香港并不满足于此,而是利用体育和中西文化荟萃的优势,持续推广城市形象和开发旅游新产品。

对于香港市民和游客们来说,香港的魅力也不止击剑。

2025年,香港盛事连连。不仅有渣打香港马拉松2025、香港国际马术盛典等大型体育赛事,还有香港艺术节、香港旅游博览会2025这样的文化与展会盛典。

特别是2025年3月1日,占地28公顷的启德体育园正式启用,这也是十五运会期间香港赛区的主场馆,将承办七人制橄榄球、击剑、手球以及残奥会硬地滚球项目。

“启德体育园3月1日启用,这对香港的文化、体育和旅游业都是一件大事。”据《人民日报海外版》报道,文化、艺术、体育等多个大型综合性盛事将在香港连续登场。盛事活动“一浪接一浪”,为香港点燃“盛事之都”的旺火再添一把“新柴”。

“香港中西文化荟萃、国际化、多元化的环境,构成了独特的文化氛围,糅合了中与西、古与今、快与慢、新与旧,从视觉到表演艺术、从体育到大自然体验等,展示出多元包容的价值。”香港特区政府财政司司长陈茂波表示,2025年,多项大型国际体育与文娱盛事将相继在香港举行,不仅充分彰显香港社会活力,其中蕴藏的经济效益更是让人期待。

澳门:乒乓球顶级舞台

今年9月14日,在世界乒乓球职业大联盟(WTT)澳门冠军赛男单决赛上,中国选手王楚钦以4比0横扫巴西名将雨果,一举夺冠。

乒乓球迷们发现,澳门这座以博彩业闻名的城市,在体育赛事上的投入令人眼前一亮,尤其是乒乓球赛事,已经从地区性赛事升级为国际乒联世界巡回赛的重要一站。

WTT首席赛事官穆尼尔‧巴萨表示,近年来澳门成功举办了多个WTT顶级赛事,确立了澳门作为推动乒乓球运动在全球发展的重要地位。

是什么让这个土地面积还不到35平方公里的特别行政区,成了国际乒坛的必争之地?

首先,澳门拥有全世界最顶级的乒乓球场馆。

十五运会的乒乓球比赛,就在澳门赛区的银河综艺馆举行。该场馆能容纳16000位观众,并配备顶级的音响和无遮挡视线的设计。国际乒联集团首席执行官、WTT世界乒联首席执行官史蒂夫·丹顿亦曾称赞银河综艺馆“可能是乒乓球史上最好的场馆之一”。

银河综艺馆(图源:十五运会官网)

澳门的乒乓球赛事在奖金池和积分上也极具吸引力。2025年WTT澳门冠军赛总奖金高达80万美元(约合人民币570万元),远高于在其他国家举办的WTT赛事,而且男女单打冠军各自可以拿到1000点世界排名积分。

“国际乒联把这些赛事放在澳门,是对澳门特区政府、澳门体育局办赛能力的信任。”史蒂夫·丹顿说。

澳门并不满足于只做大乒乓球赛事。近年来,澳门还打造了格兰披治大赛车、世界女排大奖赛、高尔夫球公开赛等一系列品牌体育赛事,吸引大批“体育迷”来到澳门观赛、游览。

澳门特区政府2024年财政年度施政报告提出建设“体育之城”,要求每个月至少举办两场国际赛事,打造具有澳门特色的体育品牌赛事,借体育盛事游客。

据新华社报道,进入2025年,澳门更是着力推进“旅游+”跨界融合,与文化、会展、盛事活动强势携手,助力澳门经济跑出“加速度”。

体育之外,澳门盛事节目单也在不断推陈出新,惊喜不断2025年从开年到年中,澳门举办了农历新年花车汇演、国际幻彩大巡游、国际旅游(产业)博览会、大赛车博物馆周年庆、国际美食之都嘉年华等多个活动,还有接二连三的艺术节、演唱会和脱口秀也吸引了八方游客。

“旅游和体育的深入融合,将为体育事业和旅游业的发展带来更大的经济和社会效益。”澳门立法会议员梁孙旭表示,借助2025年粤港澳联合承办全运会的东风,推动“体育+旅游”的深度融合,将澳门体育旅游产业做大做强。

随着十五运会乒乓球赛事打响,澳门特区政府社会文化司司长欧阳瑜表示,希望借此契机,加深粤港澳大湾区“9+2”城市联动与合作,进一步推动体育产业与相关旅游产业的融合发展,着力推进澳门“体育之城”建设。

本网站上的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及音视频),除转载外,均为时代在线版权所有,未经书面协议授权,禁止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 方式使用。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转载使用,请联系本网站丁先生:news@time-weekly.com

相关推荐
华润万象生活有限公司(01209.HK)—— 成功配售提升流通市值及股东结构多元化
闭麦、降价、换血,西贝“上岸”背后的面子与里子
1个月内“将帅齐换”,陈宇出任博时基金总经理,招商系金融高管再变阵
阿里系退出后,大润发开始“爆改”,母公司高鑫零售半年营收305亿,还要调改200家门店
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