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爱运动,谁卷得过深圳人?

马欢
2025-11-12 18:15:01
来源: 时代周报
白天搞钱,晚上健身

“晚上九点半的深圳公园,太卷了。”“晚上十一点,深圳南山区的24小时健身房,很少有一台空着的器械。”

类似的话,你可能在社交平台看过不少。这不是网络梗,而是深圳的真实情况。

在这座运动友好城市,随时随地都能看到热爱运动的身影:清晨的深圳湾公园,年轻人整装待发,相约徒步,一边找绝佳位置拍照出片,一边吹着海风吹散焦虑;傍晚的前海石公园,骑行一族自在追风,骑累了躺进草坪,看绿地、大海、棕树和摩天轮同框;晚上的人才公园,跑友们相约夜跑,空气里夹杂着青草香,享受一场酣畅淋漓的运动快乐。

“爱搞钱”的标签之外,深圳人的身上多了一个“卷运动”的话题。

全国首批全民运动健身模范市的名单里,深圳在列。这些年来,在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供给的质量不断提升的背景下,深圳的全民运动氛围更为浓厚。

图源:深圳市档案馆

这有数据作为支撑。根据美团发布的2025大湾区运动消费数据,今年以来,广东的运动消费人数稳居全国前三。

其中,深圳地区的运动消费人数占整个广东省近4成。尤其是夜间运动健身的订单量和交易用户数,深圳的数量居全国首位,可以说是名副其实的“运动之城”。

深圳人不仅爱运动,而且“敢”运动。

攀岩、飞盘、冲浪、射击、滑冰,什么新鲜玩什么。就连爬山,深圳人也要“卷”到第一。截至2024年,深圳已有61人、70人次成功登顶珠峰,堪称“民间登山成就第一城”。

工作敢闯,运动敢拼,深圳人以创新进取精神,在运动领域释放出巨大活力。

常年锻炼市民超800万

作为全国首批全民运动健身模范市,深圳人有多爱运动?

工作日的写字楼里,午休时间的楼梯间,白领爬楼锻炼,借机消食;晚上9点半的深圳公园,年轻人在智能健身器械上挥洒汗水;城中村的巷道,还有市民在打羽毛球。 

《深圳市居民健康白皮书(2024年度)》显示,深圳居民健康素养水平达到50.95%,经常参加体育锻炼的居民占比为46.90%,相当于近一半居民都在锻炼。这也达到深圳历史最高水平、位居全国各大城市前列。

据央广网报道,深圳市文化广电旅游体育局有关负责人表示,深圳常年参加体育锻炼的市民已超800万。

至于深圳人最喜爱的运动,“i深圳”平台2024年数据显示,羽毛球以18.9%的占比冲上深圳市民最喜爱的包场(团体)项目榜榜首,锻炼人数达544.4万人,订单数122.1万单。排名其后的分别是篮球、网球、足球和乒乓球。

至于用户最喜爱个人项目,篮球(散场)排在首位,锻炼人数为462.2万人,订单数319.6万单,接下来是游泳、田径、足球(散场)和健身。

数据显示,深圳人最喜欢在晚间19:00-21:00运动,30-49岁人群是运动“主力军”。

这样看来,深圳打工人大多白天奋斗搞钱,晚上运动充电,力争做到工作生活两不误。

体育活动预计突破300项

深圳以各种方式鼓励市民们积极运动健身。

“十四五”以来,深圳大力推进都市型、楼宇型场地设施建设,将建设便民利民体育场地设施列入市政府民生实事重点任务,推动体育中心改造提升、全民健身示范中心、国际大学园全民健身中心等重大项目落地外,还做到用好用足楼顶厂房空间、地铁上盖用地、公园绿地和高架桥下空间。

据统计,深圳市已建成各类体育设施4.6万个,体育场地面积从2431万平方米增加至3966万平方米,人均体育场地面积提升至2.52平方米,10分钟健身圈逐步实现。

图源:深圳市政府在线

藉着第十五届全国运动会(以下简称“十五运会”)的东风,深圳改造了一批体育场馆:如南山区将旧厂房改造为包含攀岩墙、滑板场的“运动公社”;龙岗区在社区公园嵌入智能健身仓,连城中村的屋顶都被改造成迷你足球场。

全市90%以上的体育场馆已接入“i深圳”一键预约平台系统,市民通过手机实现“一键订场”。

不仅如此,深圳还发布体育设施智能化提升方案,建成186套室外智能健身器材,融合了人工智能、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等技术,累计使用超6100万人次。

能运动的场地甚至蔓延到了地铁。从2022年至今,“地铁+运动”的模式已在深圳“多点开花”,黄木岗、大运、深云等地铁枢纽的站内“运动场”火热爆棚,羽毛球、网球、匹克球、桌球等运动项目悉数覆盖,精准匹配了深圳打工人利用碎片化时间健身的需求。

众多的体育赛事则进一步激活了深圳市民对运动的热情。

目前,深圳不仅已成功举办中国羽毛球大师赛、全国游泳冠军赛等高端赛事,还积极打造“深圳杯”系列品牌,如“深圳杯”业余足球、羽毛球、乒乓球联赛等吸引数十万市民踊跃参与,极大活跃民间体育氛围。

2024年,全市举办各类大型体育赛事活动260余场。2025年,这一数字预计突破300场,平均每3天就有一场高水平较量上演。

十五运会期间,深圳承担82个小项比赛及闭幕式重任,项目覆盖游泳、射箭、羽毛球、足篮排“三大球”、自行车、艺术体操、马术、马拉松等。

作为2020年获评国家体育消费试点城市的深圳,于2025年再获“促进体育消费和赛事经济试点”称号。

这些称号以及市民“观赛即激发运动热情”的消费心理,也直观地反映到数据层面。《2023深圳体育消费分析报告》显示,全市居民体育消费总规模达689.03亿元,人均支出3873元,稳居全国第一梯队。其中,体育用品消费占比高达48.7%。而据最新统计,2024年深圳人均体育消费水平已突破4000元。

“深圳以赛事为契机,推进264个城市品质提升项目,44万平方米建筑立面焕新、32处节点绿化升级、4211处城市家具更新,让街巷颜值与功能同步提升。”深圳市文化广电旅游体育局副局长、深圳赛区执委会竞赛部副部长何建辉日前说道。

本网站上的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及音视频),除转载外,均为时代在线版权所有,未经书面协议授权,禁止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 方式使用。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转载使用,请联系本网站丁先生:news@time-weekly.com

相关推荐
闭麦、降价、换血,西贝“上岸”背后的面子与里子
1个月内“将帅齐换”,陈宇出任博时基金总经理,招商系金融高管再变阵
阿里系退出后,大润发开始“爆改”,母公司高鑫零售半年营收305亿,还要调改200家门店
传奇投资家吉姆·罗杰斯:深圳迎来核心资产配置关键窗口期 GCC联泰超总湾全球首发 深超总低密生态人居作品首亮相
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