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氏上市十年:科技驱动转型,以产业力反哺社会,筑造农业现代化标杆

周立
2025-11-02 16:24:21
来源: 时代周报
十年时间,温氏股份完成了从不足500亿到千亿营收的跨越,在行业起伏中一步步构筑着自己的护城河。

十年,弹指一瞬。于资本市场而言,流逝了时光,留下了一轮轮牛熊的记忆;在指数起伏中,上市公司间的进化论在时刻上演,新的公司进场,不适的被淘汰,同时沉淀了一批优质的白马股,以扎实的业务能力与强大的抗风险能力,穿越牛熊,成为资本市场的真金。

温氏股份(300498.SZ)就是这样的企业。其用了十年时间,完成了从不足500亿到千亿营收的跨越,在“温”和而稳健的步伐中向“百年温氏”目标坚实迈进。

2015年11月2日,通过换股吸收合并大华农,温氏股份等到自己上市的高光时刻,股价首日便飙涨242.5%,成为当时创业板“市值一哥”,这背后是其四十多年对行业周期的不断探索与沉淀。

从1983年“七户八股”集资8000元创办的簕竹鸡场,到1997年禽流感危机后战略布局生猪养殖,再到逐步向产业链上下游延伸出育种、屠宰、食品加工、现代农牧设备制造等业务,温氏在行业起伏中一步步构筑着自己的护城河。

上市十载,温氏股份经历了行业周期的考验,顶住了非洲猪瘟的冲击,却始终保持着战略定力。通过“内生增长+资本运作”双轮驱动模式,公司实现了从量变到质变的跨越:总营收突破千亿大关,年肉猪销量跻身行业前列;十年研发环保投入累计超百亿元,不仅实现“猪芯片”的自主可控,还推动节粮减排的绿色发展。

图片来源:温氏股份官网

资本赋能产业升级

上市是温氏发展史上最重要的里程碑之一,借助资本力量,温氏股份的养殖业务发展迅猛。

上市前(2014年),温氏股份生猪出栏量仅刚过千万头,肉鸡出栏量不到7亿只。而在2024年,其肉猪销售3018.3万头(全国第二家突破3000万头),较2015年增长96.6%;肉鸡销量则在当年首次突破12亿只,较2015年增长62.4%。

但十年发展背后,温氏股份也经历了周期的磨砺:前有非洲猪瘟带来猪价飙升,后有供需关系反转后的长期磨底,并在2023年遇到行业十年一遇的“算总账全年亏损”年。

猪周期下行探底之时,温氏股份为“过冬”筹备资金,增厚“血条”:2020年10月完成两笔境外高级无抵押美元债券的发行,合计6亿元;2021年4月,温氏股份发行92.97亿元可转债……这不仅增强了温氏应对行业周期低谷的信心和信念,也助力公司完成跨越式高质量发展。

在“血条”增厚的同时,温氏股份亦提升“造血能力”。一是在行业周期波动中,通过持续优化母猪群体、提高产能利用率、优化饲料配方等降本增效措施实现稳健经营,而生猪养殖完全成本也从2021年上半年的12.5元/斤降至2025年上半年的6.2元/斤,四年时间成本降超50%,为生猪微利时代的高质量发展奠定了基础。

二是温氏股份通过收购、投建等方式,打造第二增长曲线,构建产业链生态圈。

横向拓展方面,自2019年至今天,通过收购多家公司股权,不仅拓展白羽肉鸡领域,还完善猪产业全国布局以及提升公司种猪供应能力。战略升级方面,2024年4月,温氏股份以16.1亿元收购拟筠诚和瑞91.38%的股权,构建循环经济新战略;2025年2月,其战略入股安佑集团,以此强化饲料供应链,实现降本增效。

纵向延伸方面,在筑牢养殖根基的同时,温氏股份向食品端蓬勃发展,其2024年肉鸡屠宰量较2015年增长近487.7%,其肉鸡熟食(预制菜)9年销量(2015-2024年)销量合计1.0亿只,其中盐焗鸡产品在2024年获得“全国销售规模第一”认证。

在此背景下,温氏肉制品加工产品营收自2017开始逐年增长,从1.86亿元增至2024年的6.02亿元,年占比整体呈上涨趋势,一定程度上平滑了行业周期带来的业绩波动。

在资本助力企业高质量发展后,温氏股份也不忘“投桃报李”。自2015年上市至今,温氏股份累计现金分红301.1亿元(含2025年前三季度分红)。根据Wind数据显示,截至目前,生猪养殖企业自上市以来的现金分红总额中位数在9.08亿元,而温氏股份对股东的回报积极度可谓“行业标杆”。

科技破解行业痛点

非洲猪瘟让行业学会了生物安全防控的重要性,生猪微利时代的到来让行业更关注育种的研发。温氏股份董事长温志芬曾提过,“种源是农牧产业的‘芯片’,必须牢牢掌握在自己手里。”

针对“十四五”期间种猪基因检测依赖进口芯片的痛点,温氏组建专项团队攻关,成功推出“温芯2号”猪基因育种芯片。该芯片仅需一滴血,即可精准解码种猪生长性能、抗病能力等关键指标,检测成本较进口产品大幅降低60%,破解了进口依赖难题。

攻克难关的背后是温氏股份团队长期的坚守钻研和不断增加的资金投入。据悉,温氏股份早在1998年就开始种猪育种,根据年报数据统计,2015-2024年其共投入研发费用48.1亿元,2024年较2015年增长269.2%。

持续投入终有回报,温氏股份不仅建成世界最大的瘦肉型猪活体种质资源库,实现了瘦肉型猪品种的国产替代,还掌握种猪杂交育种、全基因组选择、体细胞克隆和基因编辑育种等多项领先的育种技术,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省部级科技进步和成果推广奖一等奖以上奖项13项。

猪育种芯片:PorcineWens55K。图片来源:受访者提供

与此同时,地处最爱吃鸡的广东,温氏股份早在种鸡选育探索发展超40年,而近十年,其中华土鸡优质鸡纯系和肉鸡品种(配套系)从46个提升至57个,成为国内掌握中华土鸡优质鸡遗传资源最多的单位之一。

长达数十年的默默投入,让“温氏种猪”和“中华土鸡”在行业内具有强大竞争力,也给温氏股份穿越周期增加底气;而近十年数智化与AI的快速发展,让“赛博养猪”、“赛博养鸡”成为农业新气象。

2015-2024年,温氏股份在数字化建设累计投入超30亿元,不仅让现代化鸡舍、猪舍配备了环境自动控制、饲喂自动化、视频监控等系统,也让养殖成本有进一步下降的空间。而在今年,温氏与华为云合作新“上岗”的AI兽医已经成为养殖户们降本减亏的“得力干将”。

作为国内首个“执业级”AI兽医师,温氏AI兽医诊疗系统的出现彻底改变了传统养鸡的诊疗模式,从以往的“看天吃饭”、“凭经验判断”变成现在的“一键诊疗”、“精准用药”,推动养殖成本下降。而未来,AI兽医将从禽类拓展到生猪养殖,通过精准诊疗再度降本。

除此之外,温氏股份还携手华为云,基于华为云分布式云解决方案,构建了统一的数智化平台,以实现数据本地存储与高效分析,并借助AI算力赋能养殖全链路,有效提升了企业运营决策效率。

温氏股份表示,其持续将数字化、智能化作为核心战略方向之一,把数字化转型作为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关键,围绕温氏产业价值链,引入云计算、物联网、大数据、AI等数字化技术,引领畜牧业数字化发展。

责任共筑可持续生态

随着时代与环境变化,温氏股份也在不断迭代升级合作模式以助力乡村振兴,从“公司+农户”模式起步,温氏股份迭代出“公司+现代养殖小区”模式,并且2022年积极参与“政银企村”和“政银企村户”共建模式。

自2022年5月广东云浮当地探索“政银企村”合作模式以来,温氏股份参与了16个养殖小区项目。此模式中,除了公司、农户的参与外,还撬动了更多利益相关方的力量——地方政府、银行、村集体,由地方政府统筹各类涉农资金、提供规划指导,银行提供助农低息贷款,行政村做好土地整理流转、关系协调。

作为“政银企村”共建模式代表,云浮大稳养殖小区带动村集体年增收15万元。该小区负责人范家明曾表示,在该模式下,现在农户承担的风险更小,收入更高更稳定。“以前农户很多时间用在体力活,现在现代化的养殖技术省时省力,农户从一批鸡出栏8000-10000只,到现在轻轻松松养3万只,收入增加2倍多。”

模式迭代助力乡村振兴,温氏股份带动万千农户共享产业红利。根据定期报告,2024年末,温氏股份的合作农户有4.3万户。2015-2025年前三季度,合计支付给合作农户养殖费用超961亿元;户均年收入由2015年11.1万元增至2024年的27.5万元,增长147.7%。

共享红利使农户致富,避险保障为农户“兜底”。去年底,温氏股份创新推出“爱农守护”计划,为合作农户提供涵盖五大类保险的保障体系。据温氏股份公众号,截至今年8月底,栏舍险覆盖率超过90%,人身意外险覆盖率超过95%;在面对天灾、风险时,也已有大批保单获得理赔,为温氏农户带来切实的利益保障。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除了响应乡村振兴、联农助农的主旋律,温氏股份同样积极响应“双碳”战略,在绿色养殖方面不断探索,促进“降本、提质、增效”,引领行业绿色发展。

温氏尾水还田,水稻长势茂盛。图片来源:受访者提供

在资金投入方面,2015-2024年,温氏股份共投入环保费用66.4亿元,不断地投入带来的是绿色低碳的累累硕果。

绿色低碳领域,温氏股份率先构建粪肥固碳核算方法学与标准体系(形成团体标准3项),首创“碳核算-碳减排-碳交易-碳中和”全链条体系,完成行业首例猪养殖园区和鸡养殖园区的ISO14068碳中和认证,累计碳减排9500万tCO₂e以上。资源化利用方面,带动有机肥生产约3200万吨,协同有机种植6500万亩以上,每亩节约化肥成本30%-50%。技术研发方面,其系统研发了畜禽养殖关键致臭因子源解析技术和臭气净化技术,2021-2023年期间氨减排7400余吨,臭气去除率超80%,经专家鉴定,成果整体达到国内领先水平,荣获中国环境保护产业协会2024年度环境技术进步二等奖。

从“养殖龙头”到“食品标杆”,温氏用十年演绎了科技、资本与农户的共荣共生,完美诠释了农业现代化的核心。

对于未来,温氏股份有着清晰目标和实现路径,其表示,其始终坚守大农业赛道,聚焦“中国肉蛋奶食材领航者”定位,全力打造“温氏食材”新品牌,更加重视消费者需求和服务。“我们将继续秉承‘精诚合作,齐创美满生活’的企业文化理念,以实业为基,以资本为翼,以‘百里长跑’的定力和节奏,奔赴‘百年温氏’愿景——让跟着温氏的伙伴们都能过上好日子,让中国农业更有底气!”

本网站上的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及音视频),除转载外,均为时代在线版权所有,未经书面协议授权,禁止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 方式使用。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转载使用,请联系本网站丁先生:news@time-weekly.com

相关推荐
娇韵诗、欧莱雅、菲洛嘉……14款热销抗皱霜对比:抗皱、保湿效果差异大
洗衣机上的“空气洗”,到底有什么用?
螃蟹的“灵魂伴侣”,为何偏偏是黄酒?|叹酒探菜
报名费逼近2000元,马拉松之后,北上广中产迷上“烧钱”打铁
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