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轻人捧红匹克球,有教练暑假月入6万,河南工厂:比卖羽毛球拍挣钱

叶曼至
2025-10-23 14:05:46
来源: 时代财经
“淡季的时候,月收入也在2万元左右。”

图源:pexels

编者按:2025年,全民运动热潮奔涌。在Z世代的定义下,运动早已变成了一种社交语言、一种生活方式,更是一场自我修行。从飞盘燃脂到陆冲板刷街,年轻人们沉迷“飞檐走壁”,也在夜骑中探索城市,他们用运动重构自己的社交圈层和生活节奏。专题《暴汗吧 后浪》将解码2025年运动新浪潮下的消费密码。

“最初刷短视频看到匹克球比赛,觉得拿着大拍子打塑料球挺新奇,在朋友怂恿下我去试玩了一次。”90后外企白领张薇回忆起一年前首次接触匹克球的情景,语气里仍然满溢兴奋,“匹克球特有的‘发球区禁击’规则,让新手也能和高手打上几个回合,这种即时获得的成就感很吸引人。”

不同于张薇,在大厂实习的源源入坑匹克球,是看中了这款运动的社交友好性。“匹克球不需要像羽毛球那样频繁捡球,也没有那么大的运动量,节奏适中,距离不会拉得很远,球友之间可以边打边交流。”他总结,匹克球更像一个具备运动属性的社交玩具,“能让周末的两小时过得飞快。”

近年来,匹克球(Pickleball)风潮在国内一线城市迅速走红。这项被形容为“用放大版乒乓球拍,在羽毛球场打塑料网球”的运动,因其上手快、社交属性强、运动损伤风险低,成为一众青少年、都市白领乃至退休人士的新宠。

时代财经与多名匹克球教练、球馆主理人交谈发现,不少人乘着风口吃到红利。有教练透露,两年前每周只排两三节课的匹克球,现在排课要“从早到晚”,最高时月薪可达6万元。匹克球教练也不够用了,球馆主理人们开始抓紧培训新教练,以应对市场缺口。

如今,匹克球已呈现出全国性的“城市竞赛”态势,不止产业资本,地方政府也在这波热潮中寻求机遇。

河南省鹤壁市在2023年引进匹克球项目,在获授“中国匹克球之城”后,便着力构建配套产业体系,带动不少装备代工厂应运而生。辽宁丹东、河北保定、山东平原等地也将匹克球赛事与产业纳入发展蓝图。江西上犹县则提出,要打造“中国匹克球之乡”。

一条围绕匹克球的微型产业链,正在被快速激活。

匹克球在中国爆火,羽毛球教练也转行了

匹克球起源于1965年,诞生于美国西雅图,是一项融合了网球、羽毛球和乒乓球特点的球类运动。

匹克球运动简单易上手:使用类似于放大版的乒乓球拍,在羽毛球场大小的场地,击打带有孔洞的塑料球。匹克球可单打也可双打,每局比赛11分,一般采用三局两胜制。从发球来看,匹克球采用下手发球,球需在对方发球区落地一次后才能击打,最具特色的是网前设立的“非截击区”,禁止球员在此区域内凌空截击,这一规则有效平衡了不同水平玩家间的差距,让新手也能愉快参与。

总体而言,这是一项门槛较低、趣味性强、互动性多元的运动项目,身处其中的业内人士在更早之前就嗅到了匹克球风潮来袭的气息。

任职于杭州某球类运动机构的匹克球教练陈力,曾是一名拥有八年教学经验的羽毛球教练,作为这场风口的亲历者,他早早就发现了这一赛道的潜力。

2023年,他曾为自己的羽毛球学员组织过一场匹克球娱乐赛,本着“羽毛球打累了换换频道”的心态,却让他意外发现了商机。“现场那种热烈的运动氛围让我印象深刻,好几个学员在现场就提出让我教他们打匹克球,这让我看到了机会。”他回忆道。

多名匹克球爱好者向时代财经表示,匹克球已经成为一个兼具减压和高质量社交功能的固定节目,为此投资专业的球拍、球鞋与服饰也变得顺理成章。

张薇透露,如今她使用的球拍从100多元的入门球拍,已升级到多把千元级别的专业碳纤维球拍,“好的球拍能清晰感受到球撞击拍面的触感,手感、击球精准度、快感也完全不同。”

匹克球爱好者对这项运动的喜爱,也带动了装备销量的增长。

央视新闻报道,多个电商平台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匹克球”关键词搜索量翻倍,器材销量同比飙升85.2%。据天猫官方数据,今年天猫6·18购物节期间,匹克球装备销售额同比暴涨1100%。7月份,天猫匹克球装备同比去年保持超三位数的销售增幅,其中,德国某品牌匹克球拍单月销量同比增长300%。

场馆预定爆单,有教练暑假月入6万元

在匹克球圈,购买装备只是迈入门槛。对进阶玩家而言,他们不再满足于简单对打,开始追求更专业化的体验,希望在球场上大杀四方。这也推动匹克球培训市场进入旺季。

沈一一去年刚从体育学院毕业,今年3月,他和朋友在广州开了一家匹克球馆。暑假期间,匹克球馆的生意渐入佳境,“来体验的人更多了。我们的6名教练课程表全满,周末的团体课预约要提前一周才能排上。”他透露,8月份的工作日晚间和周末全天,几乎场场爆满,场地使用率超过90%。目前,沈一一的球馆共有5片匹克球场。

匹克球/受访者供图

教练们也忙得不可开交。多名匹克球教练向时代财经表示,今年以来匹克球培训需求暴增,“上课从早排到晚”。

90后、00后等年轻人是匹克球的主流玩家。一名上海的匹克球教练向时代财经表示,在他的学员中,近7成都是90后~10后。不过今年以来,30岁~45岁的都市白领和50岁以上的退休人士,学员数量增速最快,“他们都看中了匹克球适度的运动量与强社交属性,年纪大的人喜欢凑热闹。”

在陈力看来,年纪偏大的学员的报班需求以学会为主,点到即止,而“Z世代”球友往往希望教练帮助自己提升球技,切磋琢磨。

相比羽毛球着重技术动作和标准化,陈力认为匹克球因需要快速判断何时上网封堵、何时退后防守,“更像一场动态的棋局”。如“双上网压迫”“一前一后轮转”等高级战术,一般需要在小班或私教课程中学习。

高阶课程的需求也在增长,教练们也有了涨价的底气。

陈力的课程以战术提高课程为主,价格从今年年初的200元/小时涨至350元/小时,4到6人的小班课也从150元/人涨到了180元/人,价格分别提高了75%、20%。“我目前有近30名私教学员,约七成的人选择了战术提高课程。”他说。

一名成都匹克球球馆资深教练向时代财经透露,今年暑期期间,他的月收入一度达6万元,“淡季的时候,月收入也在2万元左右。暑期主要是青少年来上课,私教课和小班课的节数比平时增多了。”

不少匹克球馆还面临教练缺口。时代财经获悉,为应对教练短缺,沈一一的球馆启动了“教练孵化计划”,招聘有网球、乒乓球背景的教练进行标准化培训,“工资开得也比之前高一些,过去可能底薪5000~6000/月就能招到人,现在要7000元/月才能招到人”。

月销上万只球拍,工厂:比做羽毛球拍赚钱

匹克球运动热潮蔓延至地方产业带。

河南鹤壁、辽宁丹东、河北保定等地已竞相入局,或借助赛事获取官方称号,或明确提出建设产业高地,意图将匹克球打造为新城市产业名片。

2023年,鹤壁市引进匹克球项目,并被世界匹克球联盟授予“中国匹克球之城”称号。在短短两年间,当地建成了上千片匹克球场地,培养了380余名教练员和裁判员,覆盖人群达16万人。2025年9月,“李宁杯”全国匹克球锦标赛也在鹤壁浚县古城举行。

这股热潮也惠及了本地产业从业者。

赵鑫平是河南鹤壁人,在当地经营一家羽毛球拍代工厂。2023年10月,他响应当地政府推广匹克球的政策,开始转型生产匹克球拍。最初匹克球拍月产能仅2000支,如今,赵鑫平的代工厂拥有两条生产线,一条生产线月产球拍就超5000支。

今年来,赵鑫平接到的匹克球拍订单在持续增长,月均订单达8000支。订单最多的一个月,他接到了1.2万支球拍订单。赵鑫平透露,做匹克球拍,毛利比做传统羽毛球拍高出约10%~15%,匹克球装备市场还处于蓝海期。

“匹克球拍生产更省事,无需穿线,省去大量设备与人工成本。现在又正值市场风口,需求旺盛而产能暂未饱和,消费市场对价格相对宽容。行业尚处早期,品牌间的竞争以产品创新为主,未陷入恶性价格战,利润空间更具优势。”赵鑫平解释道。

同样感受到市场热情的还有鹤壁匹克球代工厂的销售人员于明明。据他透露,今年上半年,工厂已累计接到超过50万颗匹克球的订单,其中6月份因“6·18”大促影响,单月订单量突破12万颗,“为了应对激增的产能需求,我们新增了两条自动化生产线,工人数量也从原来的30人扩充到60人,并实施了24小时轮班制。”

图源:pexels

吃到匹克球红利的不只是鹤壁。2024年11月,辽宁丹东市委、市政府明确提出打造全国知名“匹克球之城”。河北保定则在其体育产业发展规划中,明确要“全力打造中国北方匹克球运动高地”。

各地争相布局的背后,是匹克球“三低三高”的特性契合了地方发展需求——低门槛、低成本、低风险,以及高参与度、高社交性、高产业关联度。

据中国匹克球系列赛事运营方北京非凡领越透露,2025年中国各级匹克球赛事总量预计将突破300场。李宁、红双喜、斯凯奇等运动品牌也已纷纷入场冠名赞助。

这颗小球带来的经济效益正在显现。不过,热潮之下,挑战也如影随形。

比如,匹克球场地数量不足,成为制约用户体验、复购的首要难题。

“目前最大的瓶颈是场地供给跟不上需求增长,”沈一一表示,单纯依靠场地租赁的模式难以为继,必须通过社群运营和增值服务提升用户黏性。目前,他与广州多个匹克球场馆正共同试图“拆招”,尝试通过分时段定价、开发屋顶空间等方式增加场地数量。

另外,匹克球行业在场地规格、教练资质等方面尚缺乏统一标准,存在同质化竞争与服务质量参差不齐等情况。

国家体育总局网球运动管理中心主任白喜林曾指出,将借鉴“小网球”经验,推动匹克球进校园、进社区,为其长远发展奠定群众基础。

尽管前景广阔,但如何从当下的“网红”热度,走向规范化、可持续的“长红”产业,是每一位匹克球赛道参与者需要共同面对的问题。

(应受访者要求,张薇、源源、陈力、沈一一、赵鑫平、于明明皆为化名)

本网站上的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及音视频),除转载外,均为时代在线版权所有,未经书面协议授权,禁止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 方式使用。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转载使用,请联系本网站丁先生:news@time-weekly.com

相关推荐
创新药BD爆发难救一级市场?盛景嘉成创投:并非资本寒冬,而是回归常态
不止于呼吸机,BMC瑞迈特布局呼吸健康管理全场景
Airwallex空中云汇发布全球计费管理产品,协助解决企业全球账单管理难题
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