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剃须刀之王”飞科电器的难题:双品牌战略承压,下一个增长点在哪?
飞科电器曾寄希望扩展细分品类,将电吹风打造为新的增长点。
“国产剃须刀之王”飞科电器(603868.SH),正试图找到新增长路径。
今年9月,飞科电器联营企业纯米科技获准在新三板挂牌。飞科电器创建于1999年,以剃须刀等个人护理电器起家,被称为“国产剃须刀之王”。纯米科技主营厨房家电业务,飞科电器2020年投资纯米科技,外界将之解读为飞科电器有意将厨电作为未来的第二增长曲线。
2025年上半年,飞科电器实现营收21.16亿元,同比下滑8.76%。其中,主打大众市场的“博锐”收入同比下降18.07%,销售占比降至19.48%。飞科电器自2016年确立双品牌战略——“飞科”品牌聚焦中高端市场,“博锐”主打性价比。理论上,这一组合能覆盖更广的消费层级,但在电动剃须刀市场趋于饱和、产品同质化加剧的背景下,双品牌模式的协同效应难以兑现。
“第二增长曲线”能否最终奏效,仍需接受市场考验。有分析人士对时代周报记者表示,飞科电器与纯米科技在技术路径和渠道体系上关联度有限,短期难以形成实质协同。
剃须刀市场的天花板已现,厨房电器布局尚浅,双品牌又陷增长瓶颈。 在“国货新势力”不断涌现、消费结构持续分化的当下,飞科电器的难题不仅是如何守住传统优势,更在于如何重启创新力与品牌势能,找到增长新叙事。
纯米科技能成飞科电器的创新引擎?
飞科电器与纯米科技的交集始于五年前。
2020年3月,飞科电器受让纯米科技12.38%的股份,并认购后者3%的新增注册资本。那一年,飞科电器上市四周年,增长急需新动力;纯米则正凭借小米生态链的光环崛起,被市场称作“厨电黑马”。
当时,飞科电器公告称,这笔投资是其“专注小家电领域内同心多品类战略”的关键一步。飞科电器希望借助自身在渠道、供应链、管理和品牌上的积累,与纯米在厨房小家电领域的技术优势形成互补,拓展产品线、提升复购率,并迎合线上线下融合的消费趋势。
这桩合作被外界视作个护龙头与智能厨电新势力的一次双向试探:一个寻找第二增长曲线,一个谋求更高估值。
纯米科技的资本进程并不顺利。
2019年,纯米科技首次透露IPO计划。2021年12月,纯米科技与招商证券签署上市辅导协议,拟主板挂牌。不过,上市辅导不到一年便告中止——2022年10月,纯米科技撤回备案,理由是“辅导安排与IPO计划协调难度较大”,但真正的掣肘或许在于对小米集团的依赖过高。2021年,纯米科技来自小米的关联销售占比高达88.79%,独立性不足成为上市障碍。
2023年10月,纯米科技将上市辅导机构更换为广发证券,重新筹备上市。两年后,该公司再次大调头,转战新三板。2025年9月,纯米科技正式在全国中小企业股份转让系统挂牌,完成资本市场“迂回登陆”。
截至2025年9月,飞科电器持股纯米科技13.79%,并在董事会中设有代表。纯米科技仍被归类为飞科的联营企业,采用权益法核算。
飞科电器投资纯米,寄望在传统个护领域之外构建新的增长引擎。然而,2023年至2024年,纯米科技来自小米集团的销售占营收比例分别高达88.79%、90.26%,自主品牌收入不足一成。
产业经济观察家梁振鹏向时代周报记者指出,纯米科技的核心产品集中在电饭煲、空气炸锅等厨房小家电,而飞科电器主营业务则是剃须刀、电吹风等个护电器。在技术路线、供应链体系、品牌定位乃至消费场景上,两者存在显著差异。因此,飞科电器与纯米科技的业务关联度较低,难以借助纯米的业务解决自身面临的结构性增长困境。
GKURC产经智库首席分析师丁少将则向时代周报记者分析指出,纯米科技挂牌新三板,短期对飞科电器主营业务的直接助益有限。后期通过整合智能家电技术资源,飞科电器或许可以强化产品智能升级能力。若协同到位,纯米科技有望成为飞科电器的外部创新引擎。
双品牌战略承压
飞科电器的双品牌战略,也似乎正面临增长压力。
财报显示,飞科电器坚持结构性双品牌战略,“FLYCO 飞科”品牌瞄准高端市场;“POREE 博锐”品牌则定位追求高质量低成本的极致性价比。理论而言,这一组合能覆盖更广泛的消费群体,实现产品矩阵互补。
2025年上半年,博锐品牌营收仅为4.11亿元,同比下降18.07%,销售占比降至19.48%,较去年同期下滑2.22个百分点。10月21日,时代周报记者上述问题多次联系飞科电器,截至发稿未获回复。
梁振鹏分析指出,飞科品牌的高端化更多体现在价格层面,而非价值或技术层面的升级。与国际品牌如飞利浦、松下相比,飞科剃须刀的刀头材质、动力调节及智能感应等核心技术应继续提升,否则难以在高端市场形成实质竞争力。
主打性价比的博锐品牌同样承压。一方面,它面临小米等互联网品牌的快速冲击;另一方面,又难以在低价白牌产品面前形成优势,这使得博锐在性价比赛道上的突围效果有限。
此外,飞科电器曾寄希望扩展细分品类,将电吹风打造为新的增长点。2021到2024年期间,该品类收入复合增速达到14.16%,营收占比从13%升至18.64%。然而,随着追觅、徕芬等品牌的迅速崛起,飞科电器的市场竞争力再次受挤压。2025年上半年,飞科电器的电吹风业务营收为3.97亿元,同比下滑3.17%。
丁少将分析,追觅等新锐凭借技术迭代速度及社交媒体营销,正重构个护行业竞争维度。飞科电器需在保持供应链优势的同时,加速从渠道驱动向技术+品牌双轮驱动转型,否则存在品牌老化风险。
10月21日,飞科电器报收35.89元/股,上涨0.34%,市值156.34亿元。
本网站上的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及音视频),除转载外,均为时代在线版权所有,未经书面协议授权,禁止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 方式使用。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转载使用,请联系本网站丁先生:news@time-weekl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