熬夜水、刮油水、元气水……半年狂上30+新品,18款网红养生水大PK!

三悠
2025-09-28 10:14:06
来源: 消费者报道
从“难喝”到“真香”,哪款更适合你?

当代年轻人逐渐意识到:心理脆弱或许还能“硬扛”,但身体一旦出问题,可真是遭不住。从前能一口气冲上七层楼,如今蹲下系个鞋带就头晕眼花;旁边有人打个喷嚏,就感觉自己被病毒“包围”,赶紧戴上口罩做好防护。

在大健康趋势的推动下,年轻人的“养生血脉”正在觉醒,原本想点一杯冰美式提神,犹豫再三还是换成了热饮。而几块钱一瓶的“养生水”,如今成了他们眼中最划算的养生选择。

“挂靠”植物饮料的养生水

目前,“养生水”并没有统一的官方定义。市场上通常所说的养生水,一般是指以药食同源食材为原料,经煮制、萃取等工艺加工而成的即饮型植物饮料。常见的品类包括红豆薏米水、红枣枸杞水、桂圆水、绿豆水等。

从监管分类来看,它们属于《植物饮料》(GB/T 31326—2014)标准中所定义的“植物饮料”或“植物饮品”,即以植物或植物提取物为原料,添加或不添加其他食品原辅料和(或)食品添加剂,经加工或发酵制成的液体饮料。

在分类上,植物饮料可细分为可可饮料、谷物类饮料、草本饮料/本草饮料、食用菌饮料、藻类饮料、其他植物饮料6类。我们所说的“养生水”,大多属于草本/本草饮料这一类,其原料范围明确包含“既是食品又是药品的物品”,也就是常说的“药食同源”物质。

自古以来,中医学就有“药食同源”理论,意指许多食物兼具药用属性,药物也可以食用,二者之间没有绝对的界限。根据《食品安全法》的规定,一旦某种中药材被明确纳入药食同源名录后,便可允许被添加入日常的食品中。

目前,国家已公布了106种“药食同源”物质,包括山楂、乌梅、枸杞、桂圆、菊花、桑叶、黄芪、当归等,这些也正是在各类养生水中频繁出现的“老面孔”。

“神仙打架”:2025年养生水市场迎来井喷式上新

若论起源,养生水的“鼻祖”恐怕要数1962年问世的崂山白花蛇草水。它含有白花蛇舌草提取液,具有清热解毒、除湿去火的功效。在气候湿热的东南亚地区,民间素有以白花蛇舌草煮水饮用的习惯,因此该产品在当地备受欢迎。但在中国市场,它却被戏称为“最难喝的饮料”。关于其独特的饮用感受,流传着这样的说法:“喝上一口,全身的细胞都能连夜为你开一场演唱会”“喝完感觉整个人都被激活了”。

图源:电商平台截图

时隔数十年,包括崂山白花蛇草水在内的养生水迎来了“泼天的流量”。

2025年,各大品牌纷纷涌入养生赛道,加速“跑马圈地”。据《消费者报道》不完全统计,仅上半年就有超过30款新品上市,北冰洋、康师傅、统一、三得利、元气森林、怡宝等饮料品牌,以及盒马、伊利等也纷纷加码布局。

以“古法”“古方”“传统工艺”为卖点的产品,仿佛得到了“老祖宗智慧”的加持,正成为众多品牌的产品开发思路。例如,三得利焕方从“古方”中汲取灵感,“五红饮”源自传统五红汤,“玫瑰黄芪饮”则借鉴了玫瑰黄芪枸杞茶古方,健力宝“金方玉露八宝茶”以红枣、黄芪、枸杞等八种传统滋补食材为原料,三诺集团则推出了基于千古方的六味地黄茶,直接瞄准传统中药方剂的饮品化市场。

图源:新浪微博@三得利饮料

功能细分与场景深耕是今年养生水新品的另一大特征,新品覆盖了熬夜、餐后、职场润燥、气血补充等多个场景。例如,和其正“宜己水”系列聚焦“温补”“祛湿”“理气”三大功能,承德露露草本系列针对熬夜、餐后、驱寒等具体需求推出相应产品,乐源早午水系列则将饮用场景分为“早”和“午”,分别推出苹果黄芪水、桑叶薄荷水。

图源:微信公众号@乐源饮品

地域特色食材则成为产品差异化的重要方向。例如,统一引进韩国本土大麦与决明子,瑞果金银花柚水融合福建蜜柚与山东金银花,怡宝至本清润枇杷·炖梨则选用砀山酥梨与漳州枇杷等地方特色原料。

在养生卖点上,各大品牌清一色强调“真材实料”与“工艺讲究”。北冰洋小吊梨汤突出“慢熬6小时以上”,可可满分黑枸杞杭白菊饮料则标明“1瓶约含15颗黑枸杞、20朵杭白菊”。

18款养生水对比:部分产品“养生食材”添加量有限

“药食同源”的文化基因赋予了养生水天然的信任背书,但这些产品中究竟添加了多少养生食材?实际又能起到多少“养生”作用?

《消费者报道》对市面上主流的18款养生水进行了对比分析。从产品类型来看,这些产品大多属于“植物饮料”,其中16款执行标准为《植物饮料》(GB/T 31326—2014),元气森林执行企业标准Q/YQSL 0024S,盼盼旗下的“神农很忙枇杷炖梨”属于果蔬汁类饮料,执行标准为GB/T 31121—2014。

有趣的是,与一般即开即饮的植物饮料不同,伊刻活泉人参枸杞养生水包含了饮用天然矿泉水、植物固体饮料2种完全不同的产品类型。该款产品主打“现泡”模式,采用了专利的锁鲜盖技术,将人参冻干粉置于瓶盖中,饮用时通过“一拧一摇”的操作,使粉剂与瓶中的水混合,实现“现泡现喝”。

在食材添加上,部分品牌标注了关键成分含量。以添加量较高的轻上为例,其标注的成分含量为山楂20克/升、乌梅10克/升、陈皮2克/升、荷叶0.5克/升,4种食材合计达32.5克/升。这意味着,每瓶(245毫升)含有约8克固态食材,约为一小汤匙的量,可见“养生食材”占比并不高。

值得注意的是,对于未标注食材具体添加量、只使用“萃取液”“浓缩汁”(可能存在有浓缩倍数的差异)的品牌,消费者很难准确计算原始食材的含量

除了添加量,萃取工艺也直接影响成分溶出效果。对于山楂、乌梅、桑葚等药食同源食材,其风味和某些活性成分能较好地溶出。而对于人参、黄芪等传统药材,则需要更专业的萃取工艺(如现代浸提技术)才能更有效地释放其营养成分,单纯的熬煮浸泡溶出率相对有限。以人参为例,素有“千年人参”之说,因其功效与年份有一定的关系,而硬核颜究所的“一整根”所用人参为人工种植,且年限低于5年,有效成分(人参皂苷)含量相对有限。

图源:电商平台截图

需明确的是,养生水本质是属于“植物饮料”类别的普通食品。根据相关法律法规,该类产品禁止宣称任何预防或治疗疾病的功效。市场上一些品牌通过包装设计、产品命名和场景暗示(如“熬夜水”“刮油水”)来引导消费者产生功效联想,实际上均缺乏科学认证,消费者在选择时应保持理性。

不过,养生水在控糖方面相对友好。在本次对比的18款产品中,盒马、伊利、N12、康师傅等9款产品的糖含量为0,其余多款产品也普遍达到了“低糖”标准(≤5g/100mL)。

但从配方看,部分养生水仍然是“甜”的。具体来看,可可满分、茶小开、露露、三得利、盼盼、亚洲、北冰洋均有使用添加糖,主要为黄冰糖冰糖。甜味剂方面,这些养生水最青睐使用天然甜味剂赤藓糖醇,部分品牌亦同时使用了人工甜味剂三氯蔗糖。

总结来说,“养生水”提供了一种便捷摄入药食同源食材的方式,可作为日常饮用水的替代品。然而,消费者也要理性看待其作用:可以认可它“含有枸杞”,但不要期待它“补肾明目”;可以选择配方干净的养生水,但不要寄托“一瓶养生”的期望。

本网站上的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及音视频),除转载外,均为时代在线版权所有,未经书面协议授权,禁止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 方式使用。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转载使用,请联系本网站丁先生:news@time-weekly.com

相关推荐
保险业爆单!8月寿险保费猛增超60%后,保险代理人或面临短期无单可推压力
王健林和万达“自救”这三年:引入600亿战投,卖了超80座万达广场,仍在努力走出债务泥潭
蟹好鲜,好好食!京东物流设大闸蟹香港口岸自提点专供香港市民
都是主理人,“鸡排哥”完胜贾国龙?
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