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瑞银行数据赋能 破解“链上”融资难
华瑞银行于今年5月联合多方成立了“脱核供应链金融业务 AI 应用联合实验室”
在《上海银行业保险业建设供应链金融示范区行动方案》的政策东风下,上海华瑞银行精准发力,创新推出“瑞e惠-强数据场景脱核供应链金融业务”模式。这一模式聚焦过度依赖核心企业信用、链上中小微供应商融资难的痛点,运用大数据、人工智能等前沿科技,结合线上线下服务,开辟了一条不依赖核心企业担保、基于真实交易数据的普惠金融新路径。
政策引领,科技赋能“脱核”模式
传统供应链金融模式下,远离核心企业的二级、三级供应商往往因缺乏强信用背书而难以获得融资。华瑞银行积极响应上海建设供应链金融示范区的政策导向,推出聚焦“强数据场景”内的真实交易行为的智慧供应链金融产品“瑞e惠”,重点推动物流、电商、药品集采等场景内供应商的普惠型脱核供应链融资业务落地实施。
该模式以货运物流、生鲜电商及综合电商等高频、数字化程度高的交易场景为切入点。依托大数据技术,对场景内沉淀的海量交易数据、结算流水及税务信息进行深度挖掘与交叉验证为场景内小微企业供应商提供全线上化普惠融资服务。
全流程智慧风控,数据驱动“三查”效能提升
“瑞e惠”的创新不仅在于“脱核”,更在于实现了贷前、贷中、贷后全流程的线上化、智能化风控创新。一是实现贷前精准画像。通过对场景内多维数据的实时分析,系统自动构建供应商的经营画像与信用评分,精准识别风险,替代传统依赖核心企业确权和人工尽调的模式。二是实现贷中动态监控。人工智能模型持续监控高频交易数据流,对供应商在场景内的业务动态(如订单量变化、履约情况、结算异常)进行实时感知,及时预警潜在风险。三是实现贷后智能预警与资金闭环管理。建立全流程线上资金监控模式,确保融资款项定向用于真实贸易背景支付,有效防范挪用风险。基于数据的持续追踪,实现更主动、更动态的贷后管理。
这种“数据驱动、线上闭环、智能预警”的风控体系,显著提升了风险识别的前瞻性与效率,为在风险可控前提下服务更广泛的长尾小微供应商提供了可能。
场景深耕成效初显,AI赋能未来可期
上线半年以来,“瑞e惠”产品已在多个头部平台场景中成功落地应用,业务系统持续迭代升级,模式日趋成熟。
上海某运输企业作为知名物流公司的运力供应商,却因实控人个人原因无法获得银行贷款支持。华瑞银行并未简单拒贷,而是通过实地走访结合深度数据分析,重点考察其上年度运输业务的稳定性、服务质量的平台评价记录等强场景数据,综合评估后给予授信,帮助企业突破困局,获得新的生机。“我跑了很多家银行,经营贷一直批不下来,该企业负责人感慨道,“华瑞工作人员非常认真,多次沟通考察我们的真实经营情况,最终解了我们的燃眉之急,让我们能扩大运力承接更多订单。”
上海某食品销售公司为某大型生鲜新零售平台的供应商,供货旺季急需资金进货周转,却因缺乏抵押物融资无门。通过“瑞e惠”申请脱核供应链融资后,短短几天便完成审批放款。“以前像我们这样的二级供应商贷款太难了,”该企业负责人表示,“现在只要经营正常、口碑良好,华瑞银行几天内资金就到账了,彻底解决了我们采购原材料的燃眉之急。”这正体现了“瑞e惠”模式依托高频交易数据评估“经营信用”而非“主体规模”的核心优势。
华瑞银行相关业务负责人表示:“‘脱核’不是否定核心企业价值,而是通过科技手段穿透核心企业信用,回归服务真实贸易的本源。‘瑞e惠’模式的核心在于利用场景化、数字化的交易数据,直接评估链上小微供应商的经营健康度和交易信用。这不仅能惠及传统模式下难以覆盖的80%以上‘非核心直接供应商’,更能提升整个产业链的金融韧性和稳定性,是落实普惠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关键。”
值得关注的是,华瑞银行于今年5月联合多方成立了“脱核供应链金融业务 AI 应用联合实验室”。这标志着其“脱核”实践进入深化阶段,进一步聚焦智能交互升级、风控策略进化、贷后管理智能化、尽职调查提效等方面的探索实践。
华瑞银行“强数据场景脱核供应链金融模式”探索,是上海建设供应链金融示范区进程中的一项重要实践。它以数据为新能源,以科技为新引擎,通过构建不依赖核心企业主体信用的新型风控体系,为海量身处供应链毛细血管末端的小微企业打开了便捷融资之门。随着AI等技术的深度融合应用,华瑞银行正持续提升服务实体经济的质效,为破解中小微企业融资难、融资贵的难题贡献“上海智慧”与“华瑞方案”,助力构建更具活力、更富韧性的产业生态新图景。
本网站上的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及音视频),除转载外,均为时代在线版权所有,未经书面协议授权,禁止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 方式使用。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转载使用,请联系本网站丁先生:news@time-weekl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