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生缦品牌“爱它计划”:社区如何成为动物友好的第一块拼图?

2025-08-12 10:18:58
来源: 时代在线

8月10日,“黑暗中的眼睛——导盲犬公益守护”活动在缦云广州落地。此行动是合生缦品牌携手它基金启动「爱它计划」的首个城市公益实践,著名主持人、它基金理事张越、它基金公益组织团队、合生缦品牌及业主代表等嘉宾共同出席。

黑暗中的眼睛——导盲犬公益守护活动现场

在城市化进程加速的当下,“如何与动物共处”成为衡量社会文明的新标尺。「爱它计划」作为合生缦品牌全屿生态战略下的动物友好生活方式IP,以“让每个生命被看见”为核心理念,通过社区场景重构、公益行动落地及社群文化培育三大路径,试图为这一命题提供创新解法。

 

空间革命:从“人本设计”到“生命共栖”

缦品牌将动物友好理念深度植入社区基因,一方面推进北上广缦系社区的宠物友好空间设计落地,将在园林中设置宠物友好动线,配备休憩设施、萌宠乐园等设施,并将动物友好景观融入自然野趣设计,打破传统社区对宠物的空间限制;另一方面在服务模块充分关照宠物成长,提供全周期宠物服务,涵盖托管、喂养、医疗美容、行为训练等,解决养宠家庭核心痛点。

缦云广州宠物友好社区

好的宠物友好空间,不是「宠物专属」,而是「人宠共融」—— 主人能舒适地陪伴,宠物能自由地表达,两者的需求在空间里自然交织。此举不仅是物理空间的友好设计,更通过“人宠共栖”场景重构,推动社区向“生态共同体”跃迁。

 

社群赋能:用情感联结重塑邻里关系

以“人宠情感联结”为核心,「爱它计划」主张宠物友好空间不仅是物理活动场地,更是“主人与宠物共同成长的社交场”,让空间成为强化情感纽带的载体。 

在缦系社区,以社群活动激活社区情感纽带,将定期举办萌宠派对,不仅为宠物创造社交场域,更成为业主分享养育经验、建立邻里信任的温情平台;通过专业训导师主导的人宠沟通课程,将从行为科学角度破解饲养误解。而联合宠物友好品牌打造的公益市集,将融合购物体验、领养行动与慈善实践,使动物成为联结社区的核心媒介。这些创新实践将"宠物友好"概念转化为具象的社区凝聚力,重构城市化进程中日益疏离的人际关系网络。

 公益破圈:联动专业力量守护城市生命

缦品牌与动物保护公益基金会"它基金"深度协同,并联合广州导盲犬学校、首都爱护动物协会、爱笑天使动物关爱中心、送你一只狗、比格公社、HappyPawPaw等组织机构,构建多层次公益网络,在广州推进导盲犬公益计划,在上海倡导实验犬福利,在北京开展疗愈犬关注行动;携手业主将科学TNR(捕捉-绝育-放归)管理与社区领养相结合,有效推进流浪动物治理;未来还将保护边界延伸至生态领域,实施野生动物救助、栖息地修复等项目。这种"企业资源平台+公益组织专业能力+社区居民参与"的三方联动模式,将打造可持续的城市生命守护新形式。

爱它计划广州导盲犬公益守护活动现场

在广州导盲犬公益守护活动现场,著名主持人、它基金理事张越老师表示:“对动物的友好,也是对人类自身的友好。缦品牌愿意营造宠物友好社区,特别珍贵。一个品牌能跟社区的居民一起参与动物保护,真的是既好玩又有趣,同时具有意义。未来希望它基金可以和缦品牌有更长久更深远的联动。”

作为中国最具影响力的倡导型动物保护公益基金会,它基金在全国范围内,广泛团结了数百家践行动物保护事业的公益团队,并与多个领域的品牌及机构建立了长期的合作伙伴关系,汇聚了100+明星公益伙伴,共同推动中国动物保护公益倡行事业的发展。

缦云广州导盲犬公益守护活动现场

由「爱它计划」出发,缦品牌将与它基金展开更为深度的合作,持续扩大公益地图。在空间与服务模块中,全面落地公益体系构建,在宣传体系方面,将社区智能公告栏等载体升级互动公益媒介功能,植入动物保护科普,推送公益内容,让公益IP融入业主日常动线;在空间共享方面,面向社会公益组织招募,为其提供倡行活动场地及捐赠支持;在志愿协同方面,未来将在线上依托App搭建公益积分系统,邀请宠物医生、训导师志愿者等专业力量,线下组织动物保护志愿者共同参与活动,最终形成“空间激活-资源循环-能力成长”的公益闭环,让每份善意都能找到落地的支点。

深层逻辑:全屿生态战略的文明实验

「爱它计划」,本质上是缦品牌「全屿生态」战略的立体呈现,致力于构建从社区到城市的共生生态。基于缦系在北上广等超一线城市的深耕,合生创展已建立起与城市精英人群在价值观上的同频共振。 缦品牌业主群体具有国际化的视野和社会责任感,也更热爱生活。合生通过缦系作品为这类人群营造具象而温暖的生活图景,通过更丰富的内容链接让业主参与对世界的价值贡献。

缦云广州社区实景

合生缦品牌把动物权益纳入企业社会责任框架,选择社区作为最小行动单元,通过"生命共栖"场景营造向城市文明渗透。这既是合生创展对双碳目标、生物多样性保护等国家战略的微观响应,更是缦品牌在全屿生态战略下,结合客户群体的价值观与生命观,对"人与自然如何共处"这一命题作出的答卷。

本网站上的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及音视频),除转载外,均为时代在线版权所有,未经书面协议授权,禁止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 方式使用。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转载使用,请联系本网站丁先生:news@time-weekly.com

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