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信集团2025WAIC举办科产融创新发展论坛,发布科技创新“磐石”行动

唐洛
2025-07-28 10:45:40
来源: 时代在线
上海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吴伟,中信集团党委副书记张世昕出席并致辞。

7月27日,中信集团在2025世界人工智能大会期间举办科产融创新发展论坛,聚焦促进“科技—产业—金融”良性循环、加快培育新质生产力激荡前沿智慧。会上,中信集团启动科技创新“磐石”行动,中信智库发布《AI新纪元:砥砺开疆智火燎原》AI+产业发展深度研究报告,加速构建世界一流科技型卓越企业集团。上海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吴伟,中信集团党委副书记张世昕出席并致辞。中国工程院院士、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教授赵沁平,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南大学学术委员会主任桂卫华,中信集团党委委员、副总经理王国权,以及来自产学研用金各领域的近800位嘉宾出席。论坛由中信建投证券承办。

吴伟表示,近年来上海充分发挥产业基础雄厚、应用场景丰富、金融资源集聚等优势,加快打造人工智能产业创新高地,产业规模持续扩大,基础能力全面提升,创新生态日益完善,为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了新动能。展望未来,上海将紧抓“人工智能+”战略机遇,着力构建全球领先的人工智能发展新生态,努力在“科技-产业-金融”高水平协同发展中探新路、走在前、作示范,在共建共享良性生态上、AI赋能场景落地上、科技金融精准滴灌上实现新突破,与各界朋友共同谱写人工智能创新发展的未来新篇章。

张世昕表示,近年来,中信集团在支持人工智能发展、助力培育新质生产力等方面形成了独特优势,未来将以“人工智能+”为引领,推动我国科技跨越发展、产业优化升级。一是联合推进核心技术攻关,筑牢科技创新根基和底座。二是开放自身优势场景和优质数据,推动构建“基础研究—技术攻关—成果转化”的全链条创新体系。三是综合金融提升“股贷债保”联动供给效率和覆盖面,将全量、全维度的资金链精准嵌入产业链、创新链。四是完善内部模型风险监管、数据权限隔离和伦理治理,积极参与人工智能全球治理进程。

中信集团发布科技创新“磐石”行动

论坛上,中信集团与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天津大学、中南大学、香港理工大学等合作伙伴一起发布了科技创新“磐石”行动。在该行动规划下,中信集团将建设智能矿山重型装备、数字钢铁2个全国重点实验室,金融科技、生物育种、先进金属材料、轻量化技术等4个集团级科技创新中心,在人工智能、盐湖资源、特种机器人及更多领域建设N个领域级研发中心,打造“2+4+N”三层级科创平台集群,大力推进原创性、关键核心技术攻关,着力构建中信特色科技创新体系,加快培育新质生产力。

中国工程院院士、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教授赵沁平认为,AI、VR在赋能各行业发展的同时,也在推动互联网、通信等信息基础设施与服务的升级换代。虚实融合网是数字孪生、混合现实、具身智能增强学习等新应用需求的共同技术核心,需要AI、VR、5G/6G、新型网络等技术的迭代发展支撑。对VR来说,只具有沉浸感(Immersion)、交互性(Interaction)、构想性(Imagination)“3I”特征的VR1.0难以胜任,必须迭代发展为具有“6I”特征的VR2.0,即在“3I”基础上,增加智能化(Intelligentize)、互通性(Interconnection)和迭代性(Iteration),这需要一系列技术创新和系统研发。

晶泰科技联合创始人兼CEO马健认为,人工智能已成为新一代行业科研新基建,在药物研发、化学化工、新能源、新材料等领域得到有效应用。他以晶泰科技为例,分享了晶泰智能自主实验平台通过机器人与AI融合,实现自主干湿实验迭代循环,自动生产和收集高质量数据,打造数据驱动的科研新范式,加速新物质发现。

华智生物董事长兼总裁田冰川介绍,公司融合生物技术、数据技术与人工智能技术,打造了生物育种智能决策系统“种谷大脑”。其内置育种预训练大模型,可实现重要的功能基因挖掘,高通量表型精准鉴定,基因型到表型的精准预测。决策系统可定制化应用于作物、畜禽、水产、微生物等的种质资源精准鉴定、育种亲本智能推荐、育种后代智能选择等需求,显著降低育种成本、缩短育种周期、提高育种效率,提升我国生物育种的智能化水平。

量子计算、具身智能分享产业实践领先成果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上海研究院执行院长陆朝阳分享了量子计算发展现状与展望。他表示,量子计算40年来面临的最大挑战是要跨越小规模演示性科学实验,造出量子计算工程样机,在特定问题求解上展示出超级计算机无法比拟的算力。当前这个拐点已经出现,“九章”光量子计算机多次刷新量子计算优越性国际记录,相关成果已应用于解决图论问题、机器学习、探索量子物态和药物设计等。破解RSA和椭圆曲线加密算法将成为未来战略高地。

浙江大学求是特聘教授熊蓉围绕人形机器人具身智能作业进行了分享。她指出,人形机器人是具身智能的最大需求者和最大挑战如何实现大规模高质量交互数据的快速便捷获取、跨场景跨任务的知识学习与迁移泛化等,是推动人形机器人迈向通用化、实现规模化应用的关键。她还介绍了“领航者2号NAVIAI”人形机器人的关键技术突破和应用推广情况。

南钢集团人工智能研究院院长李瑾彦围绕人工智能重塑钢铁工业新范式,介绍了公司最新成果“元冶·钢铁大模型”。“元冶”从模型集群的视角定义了工业大模型架构,以决策与控制模型集群为“左脑”,感知与认知模型集群为“右脑”,结合“脑枢”集群对任务的理解,推动左右脑协同解决任务,首期已落地20个场景应用,展现出显著的实践价值。他表示,欢迎行业伙伴共建共享,共创元冶大模型生态。

探讨金融赋能最优方案发布AI+产业发展重磅报告

中信金控财富管理部执行总监孙健认为,当前全球技术革命与市场波动交织,要相信科技的力量、开放的力量、坚持的力量。中信集团全面启动“科技金融专项行动”,聚合“金融全牌照+实业广覆盖”资源,构建全牌照、全流程、全周期、全球化、全场景、全生态的服务体系。中信自2023年起推进国家级专精特新企业全覆盖,成立中信股权投资联盟投早、投小、投硬科技,管理基金规模超3200亿元。推出科技成果转化贷等全流程定制化产品,助力科研成果转化。依托中信企业家办公室“人-家-企-社”服务模式,长期服务科技型企业,提供从综合授信到国际金融业务全方位支持,以全周期多元化金融服务助力科技企业发展与产业出海。

中信智库发布了《AI新纪元:砥砺开疆智火燎原》AI+产业发展深度研究报告,报告长达40万字,500页的篇幅,内容贯穿AI垂直产业链核心环节,从底层算力基础设施到中层大模型技术迭代,再到终端应用场景落地,实现软硬件研究全链路贯通。中信智库专家委员会主任中信建投证券党委委员、执委会委员武超则介绍,AI大模型正朝着更强、更高效、更可靠的方向演进,形成推理模型持续深化、智能体加速爆发的格局。2025年AI应用加速落地,此时AI算力消耗重心从训练阶段转向推理阶段,带来显著的算力需求增量,而国内算力自主可控的趋势也日益凸显。此外,本轮AI在各领域的渗透速度较互联网时代明显加快,B端的落地进程或超预期。

在圆桌对话环节,梅卡曼德机器人创始人兼CEO邵天兰、开普勒机器人联合创始人兼CEO胡德波、中信银行上海分行行长助理单振雷、中信重工开诚智能装备总经理助理孙宁、中信建投证券机械首席分析师许光坦等,围绕“具身智能机器人科产融创新发展”展开深入讨论。

本网站上的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及音视频),除转载外,均为时代在线版权所有,未经书面协议授权,禁止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 方式使用。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转载使用,请联系本网站丁先生:news@time-weekly.com

相关推荐
游族网络×长城科技×深圳机密计算:共建自主可控跨境算力安全新生态
2025年WAIC展区首破7万平方米,火爆背后大咖探讨AI风向:智能体打开想象力
涛涛车业2个月涨155%!高尔夫球车销量暴增,跨界布局人形机器人
天富龙上市在即,领跑纤维绿色低碳赛道,构建技术与客户深度壁垒
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