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大黄益平:数字经济时代,我们普遍大而不强,缺乏前沿领先技术

2024-03-29 15:36:30
来源: 腾讯新闻

3月28日,由腾讯新闻、腾讯财经主办,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联合主办的数字经济论坛在博鳌启幕。本次论坛以“数”造未来,新质扬帆为主题,聚焦中国经济在数字时代的比较优势和增长韧性,探讨数字经济发展前景,为中国经济创新、绿色和高质量发展建言献策。


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院长黄益平在主题发言中表示,目前我们已进入发展新阶段,包括成本提高、全球化出现地缘政治冲突、人口红利走向老龄化等,这些变化对经济带来的影响,则是中国经济增长模式要从过去低成本基础上的要素投入型增长,逐步走向创新驱动型的增长,更加重视技术创新与国内市场。

黄益平称,在数字经济时代,发展新质生产力非常关键,我们现在普遍问题就是大而不强、前沿领先技术比较少,包括大模型技术,“我们对数字技术、人工智能的应用对支持经济的可持续增长非常乐观,会带来很多机会”。

以下为发言全文:

首先我要感谢腾讯每一次给我们国发院提供特别多的机会。双方机构和同事之间的信任和理解使得合作都非常顺畅。

我也代表国发院感谢各位领导、专家、企业家参加。关于今天的主题问题我也没什么研究,分享几点我的感想,也提几个问题,向大家请教。

第一点我想分享的是,因为国发院是国家高端智库之一,我们和布鲁金斯学会一起做了一个研究,叫“中国2049”,这个研究的主题在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之后走向第二个百年奋斗指标,我们会面临一些什么样的新的环境,新的挑战需要一些什么样新的应对。我相信大家都已经注意到我们进入新的发展阶段,确实是大环境改变了,我们总结了三条最重要的点。

第一条成本提高了,原来低收入,现在很快就进入了高经济收入时代。

第二,是原来全球化现在出现了很多地缘政治冲突的大环境。

第三,原来是人口红利,现在走向了人口老龄化,这样一些变化对经济带来的影响,我想这个是不言而喻的,大家都很清楚。我们简单的结论就是中国经济增长模式要从过去低成本基础上的要素投入型增长,逐步走向创新驱动型的增长,更加重视技术,更加注重创新,更加重视国内市场,这是我们大概的理解。

我想起来在几个月以前请了日本央行前任行长白川方明,国发院有一个央行行长系列讲座,他其中有一个分享,有一张图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第一张图它把日本GDP的增长在过去30年和另外的七国集团国家放在一起比较,日本的经济成长速度是慢。但是你把GDP转换成劳均GDP,发现七国当中,日本增长是最快的。这个结论是有争议的,他的结论是日本经济问题不是你们所说的增长乏力的问题,而是劳动人口减少。因为劳均增长非常快,总量增长不够快就是因为老龄化导致了这样的情况。

后来我也跟其他国外的专家做过交流,接着他们做讲座的是韩国央行行长李昌镛。他说,说到日本的问题,他说日本的情况算好的。日本是老龄化,但是有产,有资产,他说韩国很惨,韩国人老龄化的时候没有资产,我们也不是很乐观。但是这不是我今天主要关注的问题。

第二个问题,我们今天讨论的问题是,如果劳动力的减少是因为日本经济,我们所谓叫做失去了二十年、三十年的原因,那么数字技术的发展给我们带来很多的机会。比如说调研了很多机构,我自己做金融研究比较多,看到数字技术、大数据、人工智能在金融领域里头的应用有一些是已经非常成功的。我们知道的支付宝已经做得非常好,在信贷领域用科技平台获客,用大数据和人工智能做信用风险评估也已经都比较成熟。现在不仅仅是大科技平台,商业银行这样做的也都很多。

但是确实有一些领域没有获得根本性的突破,比如说智能投顾我们一直说要做,但是没有做起来。但是起码有一点我们看到,调研一些金融机构,他们现在发现客服被机器人替代率是很高的,我们去了深圳平安集团,他们说93%以上的客服都被替代掉。好消息是劳动人口减少,也许我们用数字技术、人工智能将来是可以弥补一部分劳动力减少的问题。当然短期也会有结构调整的问题,这些人都没工作了,将来会去做什么?这不是我今天讨论的问题。

所以从这个意义上来说,我觉得提出来了现在数字经济发展新质生产力是非常关键的,今天的经济发展结合现在面临的大环境,怎么样使经济有韧性,在人口老龄化、全球化逆转和成本提高以后,确实遇到了很多挑战。我就不展开说了。

政府已经对新质生产力特点,最终发展有什么样的结果,有很多的论述。对经济学者来说,新质生产力也好,或者是数字经济的发展,支持可持续增长也好最终要做的一点就是总要素生产力大幅度提高。也就是说效率提高可能是一个根本的挑战,但是我觉得给我们提供了一个巨大的机会,起码和日本相比它当时没有这样的条件,但是我们的条件更好一些,我们有这样的机会。我记得我看到一个数据,2022年的时候中国组装机器人的总量是远远超过世界所有其他国家的总量。当然这个在技术水平上可能有差异,但是我觉得我们在数据经济方面的发展是有希望的。

最后一点,也不是说轻而易举我们将来就能化解这些问题。即便是人工智能、数字技术、数字经济的发展有三个问题,其实我没有特别想好,我自己思考一下,但是也想跟各位请教。

第一个问题,我们一直说数字经济做得不错,但是事实上一个普遍的问题就是大而不强,前沿、领先的技术比较少。包括像我们大语言模型经常说的,我跟很多公司调研他都非常有信心说,六个月,八个月就赶上前沿了,还没有做完,比较夸张的是一个新的就出来了。但是这个也不是问题,因为我们本身就是一个发展中国家,但是我们要有一个判断,距离到在什么地方,不是一个静态的距离。对我们来说经济要发展有没有可能真的是赶上了,还是我们将来跟美国的距离变得越来越大,这个我们是需要思考的,对将来发展是非常重要的,这是第一点。

第二点,技术带来好处的同时也会带来问题和风险,怎么样监管也是现在好多的讨论。但是困难就是可以看到有一些新的机会带来很多变化,但是与此同时也带来一些困难。有的困难短期就可以看到,有些困难短期是看不到的。

最后一点,我们都对数字技术、人工智能的应用给我们支持经济的可持续增长非常乐观,觉得给我们带来了很多机会。但是我想起来上一轮技术进步的时候,互联网技术、网络技术进步的时候当时有一个更大的困惑是技术快速的被应用,全面铺开。但是就没有想到总要素生产率的增长,现在还有这个问题,有的是说可能在美国看到最新的极限要起来了,我也不知道这里到底是一个什么问题,是不是因为我们过去的一些数字技术改变生活方式、生产方式和治理方式,但是没有增加我们的产出。比如说我们都去点外卖了,感觉很方便了,节省下来的时间就扫微信了,没有做其他的经济,这点可能是对产出度量的问题,是不是也是一种进步?但是总之这是我对经济学研究来说需要回答的问题,当一种技术在社会上经济当中普遍应用的时候,就没有看到在经济计量当中看到总要素生产率明显的提升,是因为我们的度量问题,还是本身这样的效果会滞后?还是它将来就是不会发生的?我觉得对这个问题的判断对于回答今天的讨论主题是至关重要的。所以分享这几个我自己没有想清楚的问题,有机会想向大家请教。


本网站上的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及音视频),除转载外,均为时代在线版权所有,未经书面协议授权,禁止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 方式使用。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转载使用,请联系本网站丁先生:news@time-weekly.com

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