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国资为何“包圆”孚能科技定增?

唐洛
2022-11-10 11:37:36
来源: 时代在线

11月9日晚间,孚能科技披露定增结果,本次发行价格23.7元/股,募集资金总额33.18亿元。

值得关注的是,孚能科技本次定增最终确定的3家发行对象均有广州国资背景。如果结合出资规模、持股比例、募投项目、主要客户等信息进一步分析,广州国资的“影子战投”和潜在战略合作方的身份逐渐浮出水面,广州有望继赣州、镇江、芜湖和昆明之后成为孚能科技战略布局的第五城。

“影子战投” 草蛇灰线

公告显示,孚能科技本次发行对象最终确定为3家,即广州工业投资控股集团有限公司(下称广州工控)、广州产业投资控股集团有限公司(下称广州产控)和广州创兴新能源投资合伙企业(有限合伙)(下称创兴新能源),认购资金分别为11.71亿元、11.01亿元和10.46亿元。本次发行完成后,广州工控、广州产控和创兴新能源将分别持有孚能科技4.08%、3.84%和3.65%的股权,跻身孚能科技前十名股东的第3至5名。

仅从名称上看,广州工控和广州产控都有着鲜明的广州国资印记,公告中也表明企业类型均为“有限责任公司(国有控股)”。创兴新能源虽然是有限合伙企业,但其执行事务合伙人是广州工控旗下的广州工控资本管理有限公司。

三家投资者“同出一门”是巧合吗?如果再结合孚能科技的主要客户之一的广州汽车工业集团有限公司(下称广汽集团),答案已经显而易见。

创兴新能源的执行事务合伙人虽然是工控资本,但其股东还有广汽资本有限公司和广州国资产业发展并购基金合伙企业(有限合伙),后者的合伙人信息中赫然出现广州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显然,创兴新能源是广汽集团的一条明线。

再看广州工控和广州产控。

天眼查显示,广州工控和广州产控的股东均为广州市人民政府和广东省财政厅,双方的持股比例也均为90%和10%,同样的股东信息和持股比例自然也出现在广汽集团。广州工控、广州产控、广汽集团三者“亲兄弟”的关系不言自明。

由此可见,广州工控、广州产控、创兴新能源与广汽集团有着或明或暗的关系,而把本次发行完成后三家的持股比例相加将高达11.57%,成为仅次于实控人的20.06%和中国国新控股的13.36%。

综合上述信息,早已超出一般的财务投资者的概念,广汽集团的“影子战投”身份逐渐清晰。

为何广汽集团不直接参与孚能科技的定增?一个合理的解释是可以减少孚能科技的关联交易。

孚能科技此前曾公开表示,戴姆勒集团和广汽集团均是公司目前最主要的两个客户。其中,戴姆勒集团在孚能科技登陆科创板前已入股,持有后者3%的股权。若广汽集团此次直接参与定增,则意味着孚能科技的两个重要客户都直接持有公司股份,关联交易的比例可想而知。

无论如何,本轮定增势必会进一步巩固和加深孚能科技与广汽集团的战略合作关系。

项庄舞剑 意在沛公

回到定增本身,按照孚能科技此前公告的定增预案,募投资金将投向“高性能动力锂电池项目”,主要用于安徽芜湖产能的建设,达产后将具备年产12GWh动力电池系统的制造能力。

广州国资斥资33.18亿元参与定增,募投项目却在千里之外的安徽芜湖,这似乎并不符合常规认知的地方国资投资逻辑。因为正常逻辑下,地方国资更倾向于在当地引入优质产能,给工业产值带来增量。

上文分析了广州工控、广州产控、创兴新能源与广汽集团的关系,但广州的国有企业和国资平台并非只有这几家,除了广汽集团对动力电池的需求外,是否还有其他可能?

公开信息显示,广州工控的前身是广州钢铁企业集团有限公司。

2019年底,在广州市委、市政府关于到2020年完成国有资本85%以上投向前瞻性战略性产业、先进制造业与现代服务业、基础设施与民生保障等关键领域的要求下,由广钢集团、万宝集团、万力集团等三家广州老牌国企联合重组而成。2021年,广州工控改组为国有资本投资平台;同年,为整合市属资源、打造广州先进制造业龙头企业,对广智集团实施重组。

历经两轮重组,广州工控旗下拥有山河智能、金明精机、广日股份、鼎汉技术、润邦股份五家上市公司,在工程装备、楼宇智能装备、材料制造、制冷家电、橡胶化工等多个领域具有深厚的产业基础和技术积累。

广州工控参与孚能科技本轮定增,可以看成其在新能源领域的布局。

一方面,拥有多家上市公司的广州工控有着深厚的产业基础,在“双碳”战略目标下,布局新能源领域,寻求传统产业的绿色低碳发展顺理成章;另一方面,广州工控打造了“岭南V谷”的产业地产品牌,将原有的旧厂房等有形的产业地产资源打造成产业园区,目前已有8个在运营产业园区,另有3个在售项目。而这些都为孚能科技正在打造的第二主业——储能业务提供了应用场景。

此外,就锂电池尤其动力电池行业而言,诞生了比亚迪、亿纬锂能、欣旺达等知名锂电企业的广东省,其整体实力在全国处于领头羊地位。

但具体到省内各城市,如果以动力电池企业数量计算,深圳以205家居于首位,紧随其后的是东莞的143家和惠州的44家,身为省会的广州仅有6家,­甚至低于珠海、佛山和中山。此外,广州在今年9月份发布的能源发展“十四五”规划,将储能技术作为重点任务之一,提出了明确的发展要求。

广州对于锂电池产能落地的渴望,可见一斑。

试想,动力电池供于广汽集团,储能电池供于广州工控,孚能科技产能落地广州形成稳定供应,多方合作共赢,或许这才是广州国资“包圆”孚能科技定增的真正目的。

孚能科技一直是新能源赛道里面比较特别的存在,目前两笔重要的投资都来自国资。2018年中国国新控股大手笔参股,再有广州国资斥资超30亿元“包圆”定增,孚能科技一直深受有着保值增值的要求且倾向于长期投资的国资喜爱。

本网站上的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及音视频),除转载外,均为时代在线版权所有,未经书面协议授权,禁止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 方式使用。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转载使用,请联系本网站丁先生:news@time-weekly.com

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