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准滴灌」小微企业:陆金所控股「踏浪」19万亿普惠金融蓝海

2022-08-09 16:25:53
来源: 时代在线

1976年,孟加拉国格莱珉银行创始人尤努斯开始把27美元借给42位赤贫农妇,开创了针对贫困创业者的“小额信贷”模式,被誉为“穷人的银行”,实现商业价值与社会价值的统一。

历史往往具有惊人的相似之处。

46年后,陆金所控股连续四个季度将八成季度新增贷款“精准滴灌”给中国小微企业,开启了商业价值与社会价值相统一的“金融可持续时代”。

2022Q2财报显示,报告期内,陆金所控股新增贷款人民币1295亿元,其中小微实体企业季度新增贷款占比同比提升8.5个百分点,达到86.1%,创历史新高。

同时期,陆金所控股二季度总收入为人民币152.88亿元,同比增长3.1%,净利润为29.36亿元,业绩整体保持稳健态势。

BCG咨询此前提出,可持续商业模式将重塑商业核心模型、重构产业竞争边界、创造规模化的社会效益。

而显然,美国资本市场并未理解陆金所控股独特的金融可持续价值,其最新市值还不到100亿美元。

对此,中金公司、中信证券等券商均认为,陆金所控股目前被明显低估。根据中金公司预测的目标价(7.8美元),陆金所控股股价一年内至少还将有83%以上的涨幅。

19万亿普惠金融蓝海澎湃激荡,陆金所控股加速战略转型,或正处于商业价值爆发的前夜。

1 | 可持续好的金融

“供给方应以市场化方式运作金融服务,实现保本微利的可持续发展。”在中国小额信贷之父杜晓山看来,普惠金融的核心特性之一就是商业的可持续性。

但杜晓山也表示,近年来,有一部分金融机构直接躺在央行身上,依赖政府补助。另一些小额信贷公司或金融科技公司的实际信贷利率则高于24%和36%,不符合普惠与商业可持续理念。

陆金所控股无疑是“少数派”,它如同围棋大师,精准把握住了商业利益与社会效益之间的平衡点。


财务数据显示,2021Q1至今,陆金所控股小微借款占季度新增借款的比例持续提升,从75.7%大幅增长至86.1%,提升了10.4个百分点。

截至2022年6月末,陆金所控股旗下小微融资借款余额达到6614亿元,同比增长9%。

信贷利率方面,有接近陆金所控股的相关人士透露,2021年陆金所控股资本端的成本下降了0.8个百分点。今年上半年,陆金所控股资金成本继续优化,并让利给小微企业主借款人。


还值得注意的是,在守护中国经济“毛细血管”、助力小微解难纾困的同时,陆金所控股也交出了一份优秀的业绩答卷。

2022上半年,尽管受到疫情影响,但陆金所控股仍实现营收326.04亿元,同比增长8.4%,净利润为82.26亿元,整体保持稳健发展态势。

其中,营销费用为79.8亿元,同比下降6.66%,一般及行政管理费用为14.87亿元,同比下降9.92%,这意味着陆金所控股内部精细化运营效率正在提升。

财务数据还显示,上半年,陆金所控股减值与拨备费用为66.88亿元,同比提升了173.09%。

陆金所控股内部人士表示,提前减值与拨备主要源于疫情影响下,公司主动出清金融风险。而目前,利空因素已基本出尽。

用户规模方面,截至报告期末,陆金所控股累计借款人数同比增长了17.3%,达到约1820万人。

财富管理业务方面,截至2022年二季度末,陆金所控股财富管理业务客户总资产同比增长了2.6%,达到人民币4319亿元。投资者12个月留存率为94.7%,平台投资金额在人民币30万元以上的客户资产占比达81.6%。

不过,陆金所控股并未止于此。它深知,金融可持续的商业模式还要不断为股东创造价值与收益。

因此,陆金所控股宣布,2022上半年计划按每股34美分的金额派发现金分红,约为上半年归母净利润的32%。

另外,公司分红频率也将进一步提升。未来陆金所控股将从每年一次分红调整为每半年分红,分红比例为当期利润的20%-40%。

2 | 普惠小微背后的秘密

在茂密的中国金融科技丛林中,为何陆金所控股能一直践行普惠金融,并率先进入到“金融可持续时代”?

结合券商研究报告认为,核心原因在于陆金所控股拥有:

  1. 坚定且正确的公司战略;

  2. 独特的O2O、线上+线下获客模式;

  3. 领先的科技能力与金融风险控制能力;

  4. 充裕的资金供给,以及丰富的金融合作生态。

管理学教授杨国安曾提出,企业成功=战略×组织能力。

身处于金融大变革时代,陆金所控股深知战略转型的重要性。早在2020年时,平安集团联席CEO谢永林就提出,陆金所控股要助力解决中小微企业融资难题,支持实体经济。

现如今,陆金所控股正加速向普惠小微金融的“改革深水区”挺进。董事长兼CEO赵容奭表示,公司正聚焦小微企业主这一中产社会重要组成部分的多元金融需求,为小微企业主提供借款、财富管理、保险等综合金融服务。

O2O、线上+线下获客模式是陆金所控股最突出的竞争优势,是其坚固的护城河壁垒。

据悉,陆金所控股的获客方式以“贴地经营”的线下直销团队为主,并包括合作伙伴渠道,以及线上和电销渠道。

其中,直销团队贡献率目前正持续提升。今年二季度,陆金所控股直销渠道贡献率提升了4.6个百分点,达到53.6%,直销业务员人均申请量较去年同期增长了17%。

与之相对比,网商银行、苏宁银行等国内互联网银行则是选择了几乎全线上的运营模式。

据公开数据,截至2021年末,网商银行不良贷款率为1.53%,苏宁银行不良率为1.05%,均较2020年同期有所提升。

中金公司认为,陆金所控股的O2O获客模式更能有效管理风控流程与贷后催收环节,构建公司与借款人之间的信任纽带、进而提高获客转化率。

上述陆金所控股内部人士还表示,互联网银行主要还是深耕于电商等细分领域。而陆金所控股的线下直销团队能够接触到各行各业的小微企业,能实时了解小微们的资金需求。

如上海疫情期间,陆金所控股旗下平安普惠上海分公司就累计帮助了1.44万名上海地区小微企业主累计获得56.5亿元融资信贷,为小微企业主在复工复产阶段提供了最及时的支持。

科技与风控是陆金所控股持续穿越金融周期的底层能力。

小微企业主贷款兼具个人零售和企业经营双重属性,其欺诈风险和信用风险较高。陆金所控股诞生于平安集团,对金融风险有着极其敏锐的嗅觉。

陆金所控股目前已基于大数据、AI等技术研发出了信用评估、反欺诈等模型,并形成了完善的金融科技风控体系。

从统计数据来看,与360数科、乐信、信也科技等公司对比,陆金所控股90天以上的整体逾期率基本处于同业最低水平。

充裕的资金供给与丰富的金融生态是陆金所控股不断让利小微,以及为小微企业主提供综合金融服务的关键。

陆金所控股公告显示,2021年,公司零售信贷业务资金以银行(64%)、信托机构(32%)为主。2022Q2,陆金所控股资本合作“朋友圈”继续扩容,达到78家。

正是基于此,2021年至今,陆金所控股资金端的成本不断下降,为让利小微企业、践行普惠金融提供了实际支持。

总结来看,从战略到获客,再到风控与金融生态,陆金所控股作为“解题者”,一直在坚守着金融科技初心,助力解决小微企业融资难、融资贵的社会性难题。

3 | 19万亿普惠金融蓝海

在中国,中小微企业创造了50%以上的税收,60%以上的GDP,70%左右的专利发明,80%以上的就业岗位,是国民经济的支柱。

截至目前,中小微企业数量已经超过1.2亿,小微企业主数量已经超过8000万。

据银保监会数据,截至2021年底,普惠型小微企业贷款余额已达到19.1万亿元,2019-2021年CAGR达到28%。

但现实是,中国普惠型小微金融贷款的覆盖比例仅约为20%,仍有80%的小微企业从未获得过普惠金融信贷支持。

对此,今年以来,从中央到地方都提出金融机构要实施好普惠小微贷款支持工具,鼓励发放信用贷款,打好“纾困组合拳”。

这也意味着,规模超过19万亿的普惠小微金融,或将成为最具有发展潜力的金融细分赛道之一。

提前布局未来,陆金所控股在半年报中披露,平安集团副总经理冀光恒将不再兼任陆金所控股董事长一职,董事会任命原联席CEO赵容奭接任董事长职务并兼任CEO,计葵生仍为联席CEO,任命原平安普惠总经理陈东起为陆金所总经理。

陆金所控股管理层整体仍然保持稳定,这一次管理层变动也是延续了平安集团“用最合适、最优秀的人”的经营理念。

在业务端,上文已提到,陆金所控股正加速战略转型,深度聚焦小微企业主群体。赵容奭表示,这一战略转型有望延长陆金所控股客户的生命周期,深化客户洞察,增强客户忠诚度,降低获客及管理成本。

基金机构其实早已经嗅到了陆金所控股的增长机遇。

最新数据显示,今年一季度,陆金所控股前十大股东中,贝莱德、Farallon Capital Managemnt、先锋领航、Krane Funds Advisors四家机构均在增持。

同时期,富达国际、道富、桥水集团、法通集团、瑞银资产管理等顶级机构也在不断增持陆金所控股。

券商机构方面,大和证券、中信证券均认为,陆金所控股在普惠小微金融领域具有领先优势,有望受益于未来行业集中度提升。

中金公司采用P/E估值法测算,并与360数科、乐信、信也科技等公司进行对比后表示,陆金所控股的估值已经处于相对低位,给予陆金所控股2022年6.5x目标P/E,目标价7.8美元。

根据陆金所控股最新价格(4.26美元)测算,其股价一年内至少还将有83%以上的涨幅。

践行金融可持续商业模式,陆金所控股跨入新发展十年,将与中国小微企业同频共振,澎湃生长。

这是中国金融科技向善、向实的优秀样本,我们期待着陆金所控股业绩与估值双升的“戴维斯双击”时刻。


本网站上的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及音视频),除转载外,均为时代在线版权所有,未经书面协议授权,禁止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 方式使用。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转载使用,请联系本网站丁先生:news@time-weekly.com

扫码分享